第19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子沉思已久,笑道:「這樣來理解倒是新鮮,君侯之言,發人深省,這一趟,老朽果然沒有白回。」

  趙無恤攤手笑道:「翁過獎了,無恤只是覺得,如果到了夏朝,還有人用有巢氏和燧人氏的辦法生活,一定會被鯀、禹恥笑。如果到了殷周,還有人把夏代的事情作為要務,一定會被商湯、武王所恥笑。古今風俗不同,侯王應該採用的措施也不一樣。如果想用寬大和緩的政策去治理劇變時代的民眾,就好比沒有韁繩和鞭子卻要去駕馭烈馬一樣,就會產生巨大禍害。」

  「同理,現如今若是還遵循小國寡民的上古格局,放任諸侯分裂,也是不合時宜的。」

  「如今的天下,與數百年前已經大不相同,道路已經將九州各國連在一起,諸夏與蠻夷涇渭分明。各國文字相類,習俗相似,這是華夏先民經過數千年改造自然的結果。但各國卻又被不同諸侯統治,諸侯各有私心,為了奪得霸主之位,為了增加自己的土地,幾乎無歲不戰。」

  「要如何結束這亂世?翁肯定也曾苦苦思索過,所以我才設想,若是天下再度歸一,統一號令,那樣的話,世間就能再度安定了。」

  趙無恤展開了他對未來的暢想:「若是諸國統一,戰士就能從戰場回到農田耕作,商賈就能不必擔憂關隘阻隔,海濱的士人可以雲遊到漳水就學,甲兵則藏於府庫讓它們生出虱子來。而官府也能將用於戰爭的錢帛,花費在改善民生,修繕溝渠、河堤上了。所以我認為,一天下,這不但是我個人的私心,也是天下百姓共同之願!眾志成城,眾口鑠金!」

  老子已經聽懂了趙無恤的想法,說道:「自然的格局和百姓之願都齊了,所以君侯就想做有巢氏、燧人氏、禹、湯、文武一樣的聖人,來推動這一進程?」

  趙無恤頷首,擲地有聲:「然也,這就是我趙無恤的大道!」

  ……

  當再度回到室內,品味著新泡的茶時,老子忽然覺得,這裡面的味道,與之前剛來時品嘗到的,已經大不相同了。

  而他對趙無恤的看法,也比之前深入了許多,雖然此子以推動大道的聖賢自居,有一些狂妄,但縱觀他這二十年來做的一切,也的確有其驕傲的資本。

  此子看上去禮賢下士,其實啊,內心高傲得不行,他莫非有種錯覺,認為自己真的能前看五百載,後看三千年?

  趙無恤卻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覺流露的氣質,被老子打上了一個「傲」的符號,再度避席問道:「翁若是覺得方才之言有幾分道理,可有什麼能夠教我的地方?」

  老子曬然:「老朽說千道萬,終究沒有實證,君侯有計然等人輔佐,何必老朽多言?」

  趙無恤坦言道:「我雖是諸夏侯伯,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會有貪慾,有猶豫,有遲疑,方才與翁一席話,對自己想做的事情倒是清晰了不少,若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還望翁能為我指點出來。」

  「好。」

  老子沉吟長久,說道:「方才君侯談古論今,但有一點卻是忽略了。取得天下,不能僅僅依靠武力,更是要遵循天道人心,否則縱然取得天下,違背列國百姓的意願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這種一統也斷然不能長久……」

  這話有道理,秦的統一和迅速滅亡,一直像一根刺一樣扎在趙無恤心頭,要在條件更不成熟的春秋,提前兩百年實現這一目標,談何容易?所以純用武力是不行的,正因如此,他才需要聽一聽眼前老者的意見。

  老子指著案几上的鼎比喻道:「就好比是烹飪小鮮,火候要恰到好處,火猛了,湯就要沸干,火弱了,則久久不能熟。君侯現在倒不怕遲,怕的是耐不住性子,火候太猛……」

  趙無恤笑了:「繞了一圈,翁想要說的,依然是勸阻我取冀州鼎?」

  「老朽一向有一說一,究竟是何事,君侯自能領會。」老子也不點破,笑吟吟地請趙無恤自己琢磨去。

  又聊了一會後,他面上已經有些疲倦,畢竟是九十多歲的老人了,便請求告辭。

  趙無恤有心挽留:「翁今後有何打算,是在成周久住,還是回陳國故鄉?」

  「老朽在陳國已經無親無故,沒有什麼值得掛念的……」

  他捋了捋鬍鬚,笑道:「離開中原十載,老朽真的是快被世道擯棄了,今日君侯所言,已經有許多聽不太懂,我倒是想去趙國的臨漳學宮走一走,去聽聽那裡的士人們是如何談論『改造自然』的,君侯可否借我一車半馬,去往鄴城?」

  「固所願也!臨漳學宮能得到老子的光臨,實在是趙國士人莫大的幸事!」趙無恤大喜,立刻讓人去尋一輛上好的馬車,贈予老子。

  老子臨走前,卻若有所思,又折返回來,對趙無恤鄭重行了一禮,留下了幾句話。

  「君侯欲行古之聖賢之事,開三代未有之業,此志大矣。然而請記住,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過分貪愛,必造成更大的破費,貯藏得愈多,也必然損耗得愈多。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要得到什麼,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倘若他要得到的,是與九鼎一樣重的東西,是這天下間最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又會付出些什麼呢?

  「代價麼?」

  趙無恤眼前突然浮現出許多畫面,他與孔子最初為友之後為敵的決裂,兄長伯魯的死,趙鞅的提前夭折,他對韓氏的屢次毀諾,戰爭導致齊、衛百姓的家破人亡,伍井、盜跖、虞喜,那些為他事業而戰死的將軍和士卒,還有妹妹在北疆孤守的瘦削身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