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咚!」

  第四聲,隨著擊鐘人氣力的衰減,仿佛是一句越來越微弱的譴責,讓從宮室里出來的劉公單公微微一怔。

  「吾等已經回不了頭了。」單公面帶羞愧,但劉公卻黑著臉,下達了六師放棄抵抗,準備開門迎接趙侯的命令。

  「咚!咚!咚!咚!」

  然而,本來已經衰弱下去的鐘聲卻重新振奮,一下,兩下,三下……太子仁咬牙切齒,狀若瘋虎,也不管從無射大鐘上掉下來的銅鏽和鐘樓里揚起的漫天灰塵,甚至虎口鮮血迸濺都不自知,只是不停的撞。

  一聲聲,不死心;一聲聲,不情願。

  它仿佛在挽留這個遲暮的古老王朝,他仿佛在哭訴身為文王子孫不能守護祖業的羞愧……

  也不知道究竟撞了多久,直到累的不行了,太子仁才雙腿一軟,癱坐在鐘樓上。

  但是,縱然他如此努力,如此掙扎,碩大一個成周,上百家貴族,十萬居民,卻沒有任何人響應鐘聲,來鐘樓集合,拿起武器,助太子仁保衛成周……

  「為什麼?」

  太子仁哭了起來,像一個孩子,對於這個歷史悠久的王朝而言,他也只是個孩子。

  「為什麼?保國者,匹夫之賤,亦有職責,但若肉食者已經腐朽衰敗到讓民眾憤恨摒棄,是沒有人願意為國拿起武器的……」

  一個老邁的聲音響起,帶著一絲惆悵,帶著一絲同情,但更多的是淡然。

  太子仁淚流滿面地抬頭,卻見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背著手站在他面前,此人看不出年紀,或六七十,或八九十,其相貌清矍,頜下三綹白須隨風飄浮,眼中帶著一絲哀憫,臉上卻是一副看透一切的釋然。

  「你是……」

  老太傅看到老者,抬起手,有些激動,正要行禮,卻被老者制止了。

  太子仁眼中儘是迷茫,這位老者或許是聽到鐘聲趕來的唯一一人,他也不管他是誰,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仰頭問道:「長者啊,我赫赫宗周,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呢?」

  「因為周德衰了啊……」

  老者攤著手,理所當然地答道:「物壯則老,這,就是自然的規律,人、萬物、家國,統統都逃脫不了這規則……」

  「那小子該怎麼辦?」如今臣邦不臣,國人不國,趙軍入城在即,到時候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太子仁已是窮途末路了。

  老者走過來,扶起太子仁,拭去了他身上的灰土,對他笑道:「自然之道不可違,記住我的話,夫唯不爭,故無尤……」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晨鼓暮鍾已停,但厚重的回聲卻久久未息,就這麼繼續震顫著洛陽。就連在城外大軍簇擁下,等待城門被單、劉兩家緩緩開啟的趙無恤,也耳朵一動,聽到了這異樣的迴蕩。

  抬起頭,他看到餘暉中的成周城上方,殘陽如血,被鐘聲驚飛的鳥兒在其中彷徨無措地亂飛一氣,一片片倏奼紫嫣紅的雲霞被疾風颳向茫茫天際,最終不剩一點蹤跡,就像這段歷史一樣,再美麗動人,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殆盡。

  「春夏秋冬彈指間,鍾道黃昏雞報曉。」

  趙無恤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話,又嘆了一口氣,說道:「六百年,不容易,但這世上,沒有不滅的王朝!」

  第1158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

  「余因先王崩逝,心中悲痛不已,已經無法理政,成周的一切,乃至於嗣君的取捨,就交由伯主來安排定奪罷……」

  成周王城北門,姍姍來遲的太子仁朝趙無恤一拱手,面無表情地說了這一番話後,也不坐六駿所駕的馬車,而是帶著老太傅和幾名親衛,往宮室方向緩緩走去,他說,他要繼續回到周敬王靈柩前守著長明燈,以全孝道……

  如此一來,甲冑精銳的三萬趙卒竟奈何他不得,只能讓開一條通道,讓太子揚長而去。

  不費一兵一卒就順利入城,趙軍立刻接管六師的防務,以「預防宵小跳梁」為由,占領了王城。

  王城是嚴格按照匠人營國之制修建的,每面三門,凡十二門。每門三塗,塗闊二十步。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環塗七軌,王宮居中,左祖右社,前朝後市。

  隨即,趙無恤又假惺惺地步入王宮,在靈柩停放的考廟中為周敬王哭喪。

  期間,跪於前方的太子仁並未回頭看上一眼,就這麼靜若木雞的呆立原地,似乎已無欲無求,無怨無恨。

  趙無恤對此子的行為越有些奇異,但顧不上多想,退出來後,趙葭來報,說五宮中的大廟、宗宮、考宮、明堂已被趙軍控制,只有路寢有周王女眷居住,兵卒未敢進入。

  「嚴明軍紀,敢冒犯者殺無赦!」

  趙無恤撂下話後,便讓人請劉公、單公二卿在宮內辦公的左巷會面,完成與他們之間的交易。

  沒錯,劉、單兩家,尤其是多次與趙侯會面的劉承,早就被趙國收買了。

  這還是長期經營陶丘的子貢獻上的計策:「下賈賈糧、中賈賈絲、上賈賈國。君侯若不愛財物,暗派使臣賄賂中山、周、鄭、楚、吳、秦之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

  子貢身為商賈,很清楚人心對於誘惑的抵禦是多麼的脆弱,所謂豪臣,指的是握有實權或有巨大影響力的各國大臣,如鄭國六卿,秦國公族,楚國縣公,吳國的太宰伯嚭等,當然,也包括周室劉單二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