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PS:王明珂的《遊牧者的抉擇》是很不錯的書,從人類學角度剖析了遊牧社會的起源,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第1146章 華夏邊緣

  「佳,你既然已經知道了何為遊牧,那你可知道,何為華夏?」

  這個問題難不倒趙佳,知道自己是誰,屬於何等族別,是趙氏子弟在未央宮裡的必修課。趙佳當年男扮女裝,跟著趙恆、趙周等人可沒少在泮宮中聽講,那些由趙無恤親自敲定的公子教材,帶著濃重的民族主義情節,趙佳的人生觀受其影響,這才有了拒絕中山國求婚的劇烈舉動。

  此時此刻,兄長似乎成了考校她的夫子,趙佳便揚起下巴,驕傲地說道:「夏,中國之人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那華夏有邊緣麼?」

  對於兄長拋出的新問題,趙佳皺起了眉,這個問題,鄴城泮宮裡的夫子可沒教過,她只能根據自己這二十年的人生經歷,有些遲疑地說道:「自然是有的。」

  「那邊緣應該在哪?」趙無恤不放過她,問題接踵而至。

  「九州之疆界,便是華夏之邊緣,北到雁門、西至隴山、南至吳楚、東臨大海。」趙佳這下篤定地說道。

  趙侯笑了笑:「對,也不完全對。」

  華夏有邊緣麼?趙無恤也曾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來到這個時代後,答案已經確鑿無疑:有。

  但這個邊緣,依然處於一個變動的不穩定狀態,或者說直到他所處的春秋季世,一個跨越了國別的諸夏共同體才剛剛形成。

  以下的談話,說出來有些打擊趙佳的三觀,但句句都是趙無恤的肺腑之言,不知不覺間,他對這個能征善戰的妹妹竟寄予了厚望,或許她才是能替自己鎮住北方的那個人選。

  「在夏商和宗周時代,華夏與戎狄蠻夷之間是極度模糊不清的,所以世人才會說,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禹興於西羌,西夷之人也。」

  「在自詡為中央之國的殷商眼裡,周人也是落後的西戎,與周相親的姜姓四望,更是野蠻的羌方。等周人奪了大邑商江山,卻又自稱『我夏』,認為自己才是夏后氏的繼承者,東方的殷商親族反倒被打上了夷人的標籤,淪為屬民……」

  那是嬴姓趙氏的祖先混得很慘的一段時期,趙佳也常常聽聞,所以對周室半分好感都沒有,此刻溫故知新,她點頭不已,無論她多大年歲,只要跟在兄長身邊,總是學到許多未曾想到的知識。

  趙無恤繼續講述華夏是如何形成的,殷周兩代成熟的農耕文明和承上啟下的禮樂冠帶制度,讓他們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就像是兩個發光法發熱的點。殷周的移民走到哪,就將這種文化帶到哪,這是華夏形成的基礎。

  但直到西周末年,在周朝身居高位的申侯依舊被叫做「申戎」,楚國更是以蠻夷而自居,周室洛陽向南走上一天的路就是陸渾戎,晉國也被戎狄之邦團團包圍。整個中原,諸夏與戎狄蠻夷等各色人交叉分布,戎狄與諸夏雞犬相聞,彼此通婚,血緣駁雜混淆,那個時候,華夏只是一個由交通線連在一起的骨架,而且搖搖欲墜。

  真正讓中原各國凝聚成「華夏」的,還是春秋初期,那次「南蠻與北狄交侵」的大危機。中原的冠帶諸侯為了對抗來自周圍戎狄部族的威脅,開始聯合在一起,他們擁戴齊國、晉國作為霸主,替代天子行征伐之權,在不斷的盟會抱團里,他們的身份被進一步強化,產生了「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的意識。

  隨著齊、秦、楚、晉等大國對戎狄邦國的吞併同化,華夏世界正式由點到線到面,覆蓋了九州各地。

  到趙無恤所處的時代,戎狄蠻夷在地理空間上已經被徹底邊緣化,隨著中山國的覆滅,鮮虞白狄的定居,整個中原已經被華夏城郭占據。華夏的北方邊緣,也就推進到代北草原一帶了,後世把這個邊緣地帶稱之為「農牧分界線」。

  「農牧分界線?」趙佳皺起了眉,這是她第一次聽說這個詞,裡面透著奇怪的意味,總感覺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這就像她兄長趙無恤的寫照,領先於時代,卻不得不放慢腳步,來等待這個時代。

  趙無恤費心地解釋道:「所謂的農牧分界線,其實並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地帶,一個狹長的區域,從隴西開始,一直到上郡、河套,再到陰山、代郡、燕山、遼東。這處東西長達萬里的地帶,既可以農耕,也可以畜牧。對於在條地域上生存的部族而言,是農耕還是遊牧,只在一念之間。」

  想到兄長說過的「農耕還是遊牧決定了能否被華夏兼併」,趙佳恍然大悟,接口道:「兄長的意思是,這條線上的西羌、白狄、林胡、樓煩等部,效仿農耕則可為華夏所並,效仿遊牧則將成為難以羈縻的胡虜?」

  「不錯,這就是你之前設想的,將各部郡縣而置之,對於已經完全遊牧化的東胡而言,其來如風,此舉很難實行。但對於在代北一帶半耕半牧的樓煩、林胡、空同諸部來說,卻大有可為!」

  其實趙無恤想要做的,也正是後世千百年來中原和北疆的農耕、遊牧政權一直在做的事情,那就是爭奪這條狹長的農牧混合地帶。

  若是中原統一,草原分裂,這條線就會向北推動。比如秦國橫掃六合後,乘著草原上月氏、東胡、匈奴三足鼎立之際,發兵北進,控制了朔方河套地區,修築長城圈地,又建造城邑,移民屯墾,把這裡變成了一片沃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