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君莫舞……君不見,妲己褒姒皆塵土!」

  啪嗒,西子心中一顫,酒盞失手落地!

  ……

  日居殿內,比方才眾人沉迷於西子舞蹈時,還要更靜謐幾分……

  聽趙無恤提及妲己褒姒,將西子與這兩個亡國禍水相提並論,范蠡心裡一緊,「難道趙侯看穿了越國的美人計?」他心中想道,但已經來不及了,西子已失手將杯盞落地,酒水也撒了一地。

  「下妾該死。」還不等范蠡做出反應,西子已經匍匐在地,俯首告罪。

  「趙國天寒地凍,比不了南方溫潤,下妾一路北來手腳冰涼,故一時失手,請君侯責罰……」

  此女不但容貌過人,還有靈機應變的本事,這也是范蠡相中她擔此大任的原因。

  「或許是你不該來北方,而應該去吳國。」趙無恤眼中多了幾分興趣,但他這話卻讓西子更加疑慮重重,她只感覺,自己背負的使命仿佛早就被趙侯看穿,他只是曉有興致地看她拙劣表演一般。

  趙無恤讓西子起身後又道:「這位美人果然不俗,可見越君誠意,趙國可以與越國簽訂密約,助越君擺脫吳國附庸的地位。」

  范蠡連忙道謝,不料趙無恤卻擺了擺手。

  「此外還有一事,寡人聽聞越國有這樣傳說,說越君祖先乃是夏禹?」

  「似有此事……」這其實是個誤會,去到越國的楚人常把當地的會稽山當成夏禹曾東巡的會稽山,其實天差地別。「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夏的國土就在中原一畝三分地,怎麼可能跑到幾千里外的江南去?

  夏禹所至的會稽,應當在魯國泰山附近,與越地無涉。不過在以訛傳訛下,在楚國就有了「越國乃夏禹之後」的傳聞,其實于越人是正兒八經的當地土著,因為沒有史書傳統,也搞不懂自己到底是哪來的。

  范蠡對這件事的真偽十分清楚,所以並沒有關注,越王一家對此也不甚在意。

  趙無恤卻是在意的。

  「趙國與越國簽訂密約共同伐吳國的條件是,越君要在會稽山上修大禹陵,以夏禹為祖,四季供奉,不得怠慢!此外越國至今依舊被中原視為蠻夷之地,開化程度連吳國都不如,往後縱然一雪前恥,斷髮文身之人,又如何躋身諸侯?寡人也希望能派一些士人去越國,推廣衣冠之禮,讓中原聲教遠播江南。」

  這是范蠡從未聽聞的結盟條件,這趙侯不為女子所惑,又提出了這麼古怪的要求,果然如他老師計然所言,絕非常人啊。

  不過范蠡的聰明腦瓜一思索,也琢磨出一點東西來。趙侯果然有稱霸的企圖麼?此舉是要將「蠻夷」的越國納入諸夏之中,造成一種四夷歸化,遠人徠朝的景象?

  或者,他想的還要更遠一些?范蠡細思恐極,突然覺得或許吳國在北邊作為越國的屏障,其實也挺好的……

  不過他若想完成使命,就必須答應趙無恤的要求,越人對祖先其實沒那麼看重,而且越國上層也喜歡效仿中原禮制,勾踐為了興國,肯定會滿口答應下來,范蠡便在這先代他同意了。

  商定此事後,心裡一顆大石頭便落地了,這場出使有許多出乎他意料的地方,原本是主角的西子已經退到一邊,反倒是范蠡更受重視一些。

  在這場接見的末尾,趙無恤嘆息道:「此女雖美,不過越國之人物,寡人最想得到的還不是她。」

  西子的耳朵不由自主地豎了起來,范蠡也一凜:「不知是何人?」

  趙無恤指著范蠡道:「自然是你,范少伯!」

  「趙侯……」范蠡都有些感動了,但還是下拜道:「趙多范蠡,只是錦上添花,越無范蠡,則有亡國之虞,越君待范蠡有知遇之恩,范蠡不能忘本……」

  趙無恤對勾踐收買人心的伎倆有些佩服,但更詫異的是范蠡這種面對更好前程還能堅持留在越國的行為。從歷史上他助越破吳後功成身退就能看出,范蠡不是那種愚忠之人,更明白勾踐可同辛苦卻不可共富貴,他之所以堅持留越,多次拒絕趙無恤之邀,或許是身為「士」的執拗吧。

  若那些傳說所言不虛,為了志向,他甚至不惜拋下情愛,前世今生,整整兩次。究竟是對是錯,世人無從評價,其中冷暖,更是只有當事人才知道。

  「少伯連續拒絕我兩次了,寡人最後問你一遍,你此番來趙,除了表明心意外,真的就沒有其他所求了麼?」

  他是看著西子對范蠡發問的,范蠡自然知道趙無恤意有所指,那分明是在說「若有所求,你只需下拜求我即可!」他需要的是他的臣服,主動的臣服!

  但范蠡畢竟是范蠡,縱然心中顫抖,縱然萬般不舍,但還是咬了咬牙道:「范蠡只為公事,並無私心。」

  這句話,讓一直旁聽的西子心如死灰,頭低低垂了下來,忍著眼淚不要往下落。

  他已經做出了選擇。

  「好,好,好。」趙無恤則連說三個好字,再也沒了挽留的意圖,他朝范蠡揮了揮手:「既然如此,那寡人也不強留,少伯請回吧,將趙國的要求轉告給越君吧,就說我期待早日與他會獵於吳……」

  「至于越君所送美人……」趙無恤起身,踱步下殿,走到范蠡身邊,側過臉審視他的表情,君侯的成全之意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現在就算范蠡反悔跪下求他,也為時過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