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他們便順著趙氏號召宋國發兵攻宋的機會,試圖利用司馬子牛「大司馬」的職務之便,調樂氏和受南子影響較深的那些兵卒出國,再乘商丘空虛一舉拿下。然而南子卻事先看穿了他們的伎倆,情急之下,皇氏與司馬耕只能於二月初的己丑日提前發動兵變!

  因為樂氏家主暴病,南子又久久不露面,他們的擁護者人心惶惶,所以剛開始時,政變者的攻勢是順利而迅速的,在司馬耕的同意下,一些城門守卒也參與進去,他們很快就占領了三面城牆,又殺入宮中,搶出宋君,接下來只需要攻破樂府和毫社就能大功告成。

  「再造宋國,二三子之功也!」宋君糾已經迫不及待開始了他的封功冊爵,也暗自醞釀著對南子的兇狠報復!她將被砍去手腳幽禁,她生下的孽種是宋國之恥,扔到廁所里溺死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他們低估了南子對這座城市的影響力,十年如一日的宣揚,使得她的布道早已滲入到許多人心裡。在毫社鐘鼓齊鳴後,原本躲在家裡不知要與誰為敵的天道信徒們一下子沖了出來,他們的目的地是毫社,任何阻擋他們前行的都是敵人!

  ……

  宋公糾、皇瑗、司馬子牛,原本三位看到了勝利希望的君臣不曾想到,勝負的轉換會如此迅速……

  至少在商丘,宋人已經不再「尊君」了,在狂熱信徒的抵抗下,象徵著南子神權的毫社遲遲未能攻下,恰在此時,樂氏的司馬陳定國也率領城外的樂氏族兵殺了回來,一時間,政變者的軍隊恍如陷入汪洋大海,非但不能控制商丘,反而步步敗退,最終宋君和皇、司馬二人不得不拋棄國都,向東敗退。

  南子在宋國內部的權威也分地域,在商丘最強,在樂氏、皇氏、司馬牛各自的領地則較弱,尤其是彭城一帶,皇室及公室的力量在這裡依然強盛,若歷史不發生改變的話,再過上百餘年,皇氏將以此為基地,成為宋國唯一的強卿,最終完成代宋。

  於是二月中旬時,他們退至彭城,試圖再次聚集忠於國君者,向商丘發動反撲,然而過了幾日,三人得知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南子以大巫之名,聲稱宋君無德,撕毀盟誓,不敬鬼神,惹得天帝不快,遂將其廢黜!

  「妖婦有何資格廢我?」宋君大怒,皇瑗和司馬耕也覺得這很可笑,哪怕宋國重鬼神、殷商遺民重巫祝,可在殷商時期,國君本人就是最大的祭祀,何時有過巫祝廢黜國君的事?

  然而宋國早已不是原來的宋國,民不知君已十年矣,而西面的各小貴族領地又早已被樂氏吞併,或者淪為天道廟宇的自留地。於是以碭山為界,宋國一時間分為東西兩半:西面包括商丘,被樂氏與南子控制,東面以彭城為中心,擁護國君的貴族聚集於此。

  時隔十年,宋國再度分裂,陷入了內戰中,這就是趙氏與秦、魏、鄭鏖戰的時候,宋國袖手旁觀的原因。

  因為他們已經無暇他顧了!

  戰事最初一如司馬耕等想像的那樣,東宋貴族駕駛的戰車輕易從那些裝備簡陋,武器寒酸的庶民身上碾過,他們勢如破竹,甚至再度打到了商丘周邊。若非從曹國過來了一支援軍救援,說不準他們就能奪回商丘,毀滅「妖婦」「孽子」和「權奸」了。

  不過事情慢慢產生了變化,彭城這邊雖說對天道的信奉不如商丘那邊濃郁,可鄉間也有不少支持者,一時間,東宋帶路黨甚眾。何況西宋的軍隊雖是拼湊起來的,卻也有不少從趙氏退役的武卒老兵作為軍官核心,他們最初在野戰里不敵司馬耕的軍隊,但經過三四月份的訓練後,卻發生了非同一般的變化。西宋的軍隊在陳定國的指揮下,在魯、曹援兵的配合下,利用人數優勢,打了兩場漂亮仗,突然之間便進逼彭城!

  當時正值六月初,趙無恤已經打贏了河東、河西的戰爭,準備與秦國和談。

  然而就在西宋軍雄心勃勃要將彭城拿下,結束內戰時,卻發生了兩件事情。

  其一是樂溷終於沒熬過去,與世長辭了……

  其二是吳國的軍隊強行介入了宋國的內戰,當三千吳甲亮出旗幟,在彭城下展開密集的方陣時,陳定國便知道,這場戰爭,將變得極為漫長……

  第1022章 姑蘇台上烏棲時

  「當年先君不殺汝等,汝等卻不知感恩戴德,真是活該有今日,傳寡人令,但凡妄圖在徐復國的諸大夫,一律處斬,其家眷親戚降為皂隸,與吳人為奴!」

  坐在徐國的舊日宮殿裡,看著在徐地妄圖煽動徐人復國的那幾個大夫之頭被端上案幾,夫差虎目微眯,滿意極了。

  對這些徐地的叛逆,他的鎮壓猶如摧枯拉朽,唯一不滿意的,就是這徐國舊宮太過陳朽,遠遠比不上他在吳國建造的「姑蘇之台」。

  今歲真是夫差的時運極其的一年,至少他自己如此認為,先是年初時,夫差期盼已久的新宮殿完工了。

  當初為了滿足夫差對宮室的欲望,越國可是出了大力氣的,據說越君勾踐命木工三千入會稽山伐木,一年不歸,伐得大批上等木材,全部送來給夫差。所有木材都木質硬朗而挺拔,其中更有一對巨楠木粗二十圍,高四十丈!

  夫差見之大悅,不聽伍子胥的勸阻,將這批木材照單全收,又讓擅長營造宮室的太宰伯嚭督工,在姑胥山上建造富麗堂皇的宮殿與高台。伍子胥沉痛地說,「昔者,夏桀起靈台,商紂起鹿台,極大破壞了民力,導致民虛國變,於是必定自取滅亡。大王若受之,往後必為越王所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