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楚王的目的並沒有孔夫子想的那麼單純,他與葉公商量道:「趙氏有吞併中原之心,若大敗秦、鄭,南侵至三塗山,則楚國宛、葉之地也要受其襲擾,與其樹一強鄰,不如扶持秦、鄭,避免二國主力喪盡。」

  而且楚王不笨,他沒想要在不熟悉的地域與趙軍決死一戰,只打算侵入河外,擊敗盜跖軍,讓秦、魏聯軍能從這順利撤退,保全一些實力。到時候楚國再出面與趙氏議和,讓秦、鄭付出一些代價與趙氏達成和平,便是皆大歡喜。如此,楚國不用費太大力氣,就能讓秦鄭保存下來。

  至於魏氏的死活,河東還能不能保住,楚王一點想法都沒有。

  不過當楚國五萬大軍繞過三塗山,等待他們的是路途險隘的陸渾城。

  這座城台基較高,像是橫空出現在雲霧裡一樣,易守難攻,趙氏在裡面駐紮著兩千多人。盜跖是收買了當地戎人後裔後打下的,楚軍人數雖多,但要啃下這塊硬骨頭,迅速進入河外之地,還是有一定難度。

  先行抵達的前鋒已經對城中試探過了,他們還告知楚王一個消息:「陸渾的趙軍守將是王孫勝……」

  ……

  「王孫勝?是楚國的王孫?」楚王搜尋著腦中的記憶,他的父親楚平王雖然在政務上昏庸得一塌糊塗,可在生子上卻是位多產的君主,楚國王子公子就有許多,王孫就更多了,但他不記得國內有一位名叫「勝」的。

  葉公長期駐守楚國北境,所以知道此人,他對楚王解釋道:「是廢太子建的兒子……」

  「是他……」楚王頓時眉頭大皺。

  楚王的母親秦國公女伯嬴,本來是楚平王為太子建娶的,結果到了楚國後,楚平王卻垂涎伯嬴美貌,於是在費無極的慫恿下將其占為己有,這才有了熊珍。而太子建也因此與楚平王生出間隙,最終叛逃楚國,這件事還引發了伍奢一家被殺,伍子胥單獨逃離。後來太子建死於鄭國,伍子胥又抱著他的兒子王孫勝入吳,最終藉助吳國的力量成功復仇,給楚王熊珍帶來了一段難以忘懷的恥辱經歷。

  因為事關王室秘聞,這是在楚國禁止被提及的往事,但十多年過去後,以寬容而聞名的楚王熊珍也不太在意了,眉頭逐漸舒緩下來,反倒是王孫勝自強不息,主動離開吳國,投靠趙氏並在趙軍里嶄露頭角的經歷讓他產生了興趣。

  「當年,楚國令尹子木與大夫聲子曾有過一段對話。」

  目視隨行的眾位羋姓宗親,楚王緩緩說道:「聲子說,晉國有才能的大夫不少,但是大部分是從楚國去的。因為楚國不會利用人才,就好比上好的梓材、皮革,產自楚地,卻在晉國加工成好東西。過去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如繞角之役,晉國敗楚軍,導致楚失華夏,實則是叛楚的大夫析公所為;彭城之役,晉楚遇於靡角之谷,楚軍再敗,失去了東夷,也是楚人雍子為晉人出謀劃策的緣故。至於子靈和苗賁皇二人的事跡,更是不必再提,晉霸、吳興、楚失諸侯、幾乎滅亡,都是這兩人逃到晉國做大夫,透露楚國弱點,扶持吳國的緣故,這些本該本楚國利用的人才,對楚國的危害卻延續至今……」

  眾人一片車沉默,這些都是楚國的失敗史,但楚王今日說來,卻沒有羞怒的意思。葉公子高忽然有些感動,比起剛登位時的青澀,楚王已經成長為一代明君了,他寬容,他守諾,他愛民,他知道自己的局限,相信未來的楚國能越來越強大,恢復過去的榮光!

  最後,楚王熊珍指著遠處如臨大敵的陸渾城說道:「現在的王孫勝也是如此,能在人才輩出的趙氏有一席之地,說明他很有才幹。祝融血脈,不宜遠離故土流落在外,王兄子閭?」

  「臣在。」楚王的哥哥公子啟連忙出列應諾。

  「你起草一份寡人的詔書射進城去,就說寡人不計較過去的事情,孤那侄兒若是肯以此城回歸楚國,他就還是楚國的王孫,與其餘王族一視同仁,封之以土地百姓,策之以官爵珠玉……」

  楚王熊珍已經開始想像他與王孫勝叔侄相見的場面了,他撫著鬍鬚笑道:「勝會來的,他應該知道,寡人,言而有信!」

  第995章 叔侄

  夜色漸深,緊緊攢著手中的信,王孫勝走出簡陋的城樓,眺望城外的楚軍大營。

  「今楚地方四千里,持戟二十萬,寡人僅帥左廣、宛、葉之師至伊洛,人發一石,便能葬送陸渾小城,以楚之強,汝之守卒弗能當也……」

  他那楚王叔叔在信中並非誇大,陸渾城其實沒高到能一覽眾山小的程度,只因山隘前四周都是平坦空曠的原野,王孫勝才能極目眺望遙遠的地平線。但不論望向何方,惟有焰火可見。楚軍的營火如同墜落人間的繁星,覆蓋四野,組合成無窮無盡的星辰大海。

  王孫勝的手下最初還試圖數一數究竟有多少堆營火,以便判斷楚軍人數,可數了一會他們才發現,即便數到旭日東升也數不完……

  而陸渾城內的火光呢?與之相比,只是螢蟲尾端上的微弱光芒罷了。

  星星豈能與太陽爭輝?楚王是這麼勸說他的,他在信中說上一輩人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王孫勝作為楚王之孫,祝融血脈,不應該再流離在外與母國為敵,不如以陸渾城歸順楚王,與他一起回歸故土。楚王承諾,會一視同仁,把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來看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