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就是叛賊的下場!」趙無恤仿佛在對所有晉人如是說,他不在乎魏氏是否還要反覆,他要做的,是用魏氏這隻猴子的悽慘下場,讓韓氏,讓晉國蠢蠢欲動想要反對他的小雞們噤若寒蟬!

  說來也好笑,趙魏都是晉國公室的叛臣,可誰讓趙氏掌權,挾持了晉侯,占據了名分呢。勝者王侯敗者賊寇,叛逆的帽子,魏氏是摘不掉了。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今夜好生休養,你一定得活下去,再過兩日,大軍只怕又要南行,去保住蒲坂。」魏駒離開前如此囑咐呂行,他現在已經無法回頭了,只能一條路走到底,想方設法讓魏氏不要滅亡。

  至少,不要在今年滅亡……

  與此同時,安邑以北百里外的曲沃,趙無恤在一幹家臣將吏的陪同下,步入晉國先世曲沃桓伯、莊伯的宗廟群……

  無恤左右看了看,卻見這附近就是壯觀的沃泉瀑布,遠處水聲激盪,柏林森森,近處宗廟巍峨,頗為肅穆,真是個風水寶地。

  他不由出言贊道:「武公據之以興晉,曲沃真是人傑地靈之所……」

  「上卿堂而皇之地進入晉國先君之廟,就不怕桓、莊二君顯靈問罪?」

  唯一能和趙無恤如此說話的,也只有孫武了,本著充分利用的原則,他又被趙無恤請到前線,這次的戰略是趙無恤歷次大戰里水平最高的一次,裡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孫武的手筆,他雖然不肯多說,但偶爾一句話,就能畫龍點睛。

  孫武對這麼被使喚有些不快,卻無可奈何,而且他也想就近看看趙氏各種新武器裝備的效果,不過他是趙氏之客,不是趙氏之臣,加上很清楚趙無恤的目的,言談間也少了幾分戰戰兢兢,反而有些戲虐的成分。

  「桓、莊二君有資格來質問我?」趙無恤反問,對此毫不在乎。

  他笑得意味深長:「武子可別忘了,曲沃之得國,也不正啊!」

  第989章 曲沃代翼

  從古至今,取名一直是個大學問,有規矩,也有忌諱,周代貴族給新生兒取名便有六個忌諱,即:不能以本國名為名;不能以官職為名;不能以山川為名;不能以疾病為名;不能以畜牲為名;不能以器幣為命。否則會引起諸多隱患。

  除此之外,嫡子和庶子的取名也必須有所區別,嫡子是繼承家族廟宇的人,取名要鄭重其事,庶子就可以隨意一些。

  在這一點上,晉國的先君晉穆侯卻犯了個錯誤,他的嫡長子出生之時,恰逢晉穆侯討伐條戎大敗而歸,晉人死傷慘重,他深以此戰為恥,就把長子取名為「仇」,以告誡子孫不忘條戎之仇。過了幾年,又碰上周宣王與姜氏戎戰於千畝,晉穆侯應天子之命趕赴前線。這次戰役里,周朝的南國之師雖然全軍覆滅,但晉軍卻救回天子一命,大受褒獎,於是晉穆侯回來後一高興,就給剛出生的小兒子取名為「成師」,寓意為勝利歸師。

  嫡子和庶子的名字含義蘊含著一敗一勝,晉國敏感的樂官感到了一絲不祥,認為這預示著日後晉國必然生亂,而紛亂的源頭,或許就是這兩個襁褓中的孩子……

  五十年後,晉國果然一分為二,封在曲沃,後來被稱為「曲沃桓叔」的成師,和定都於翼城的晉文侯仇的子孫打得不可開交,這場大亂持續了整整六十七年,最終以小宗掀翻大宗,完成曲沃代翼而告終。

  「從滿歲孩童的名字判斷幾十年後晉國生亂,再厲害的人也沒這種本領,歸根結底,還是成師封在曲沃,而曲沃土地豐饒,人口眾多,漸漸發展超過了翼城的緣故。世上的事都是這樣,末大於本,不出爭端才奇怪。」

  邁步於曲沃的桓、莊之廟的屋宇下,或許是觸景生情,趙無恤一邊遙望這裡的古樸建築,一邊與孫武談論兩百年前的那場晉國公族內戰,其熱鬧程度,一點不亞於不久前的六卿之亂。

  代表正統的翼系和想要以下克上的曲沃係為了爭奪國君之位,鬥爭極其複雜的殘忍。晉昭侯、晉孝侯、晉鄂侯、晉哀侯,還有連諡號都沒有的晉小子和晉侯緡,連續六位晉君,要麼被曲沃派兵擒殺,要麼被暗中刺死,總之無一善終。於是翼系一天天衰落下去,而曲沃在桓叔之後,經過莊伯、武公兩代勵精圖治,卻逐漸強大起來,幾乎占有了整個晉國。

  最初時,周桓王為了削弱晉、鄭,對這場內亂是持旁觀態度,甚至還暗中支持曲沃。但到了後來,曲沃一系這罔顧人倫,踐踏禮法的行為也引發了天子和諸侯的恐慌,於是周桓王反過來支持翼系,派虢公統領晉國周邊的芮國、梁國、荀國、賈國等共同出兵攻打曲沃武公。

  孫武點評道:「諸侯看似聲勢浩大,其實卻是烏合之眾,當時正值楚武王自立為王,戎狄交相入侵,周桓王卻舉措失當,先製造晉國內亂,又與鄭莊公交惡,由此導致鄭國背叛天子,曲沃也漸漸坐大。」

  聊到這裡,趙無恤笑了:「沒錯,歷史總是驚人相似,當年的河東河西諸侯,恰似今日的連橫陣營,想要將令他們恐懼的勢力圍殺,卻最終失敗。」

  他的手撫上有幾百年樹齡的蒼翠柏樹,上面布滿厚實的青苔,像一層軟墊,這些一人合抱粗的大樹一定有無數年輪,每一道年輪都見證著一年的歷史。

  「而且虢、荀、賈等國,後來均亡於曲沃之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