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想當日情形,不少在代郡成長起來的騎將開始熱血沸騰,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他們在代郡辛苦訓練數年,為的就是今日一展風采的機會,其中一個年輕人憋紅臉握拳說道:「當時上卿將少梁讓給魏氏,只帶走百姓,這次吾等卻要將少梁一舉拿下,讓河西和上郡連成一片!」

  虞喜的副手,屠何人新稚狗卻笑道:「不然,吾等這次不打少梁城。」

  還不知道具體戰略方向的騎將們頗為驚奇,直到這時候,虞喜才宣布了他們的主攻方向。

  「大軍繞過過梁山後沿著大河走,直撲龍門!」

  ……

  「敵襲,敵襲!」

  三月下旬的一天,示警聲響徹龍門渡口。

  龍門的險峻不亞於當年,可謂山河之固,但與那次如出一轍,敵人不是來自對岸,而是從後方襲來。

  守衛龍門渡口的秦卒不過數百,直接被趙騎的弓箭射得抬不起頭來,渡口矮矮的牆垣也經不住數千騎兵衝擊,抓鉤一抓,幾十匹馬拴著繩子一拉,牆就向外倒下了。

  騎兵一擁而入,將裡面的秦人盡數殺光,他們四下放火,屋舍、箭樓,乃至於河邊停泊的船統統一併燒毀,龍門渡口冒起了濃煙,遠到少梁城都能看見。

  虞喜又命道:「二三子撤到數里外的樹林埋伏起來,靜待少梁援軍。」

  這是他們在代郡跟胡人作戰時學來的招數,那些胡人十分狡猾,經常襲擊一處居民點後將其焚毀,等待來支援的獵物上鉤,見過幾次之後,趙騎就學乖了,反其道而行之,殺得陰山以南的雜胡潰逃百里,如今在代北地區,樓煩已經不敢與趙氏為敵,林胡藏到河南地的老林里避讓,只有燕山以北的東胡部落尚強,是虞喜心中的隱患。

  果不其然,一個時辰後,少梁方向出動了一千人來龍門查看,結果又在河邊被趙騎一陣衝殺,死傷過半。餘下的人也沒能逃走,這些俘虜,虞喜直接讓人押送回上郡做奴隸,在代郡幾年裡,他深刻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才是最金貴的東西,奴隸、農夫越多,就越能在廣闊無垠的代郡、上郡建立城邑,開發農田,創造財富。

  雖然成功伏擊了少梁援軍,但虞喜對城高池深的少梁城依然興趣不大。他命新稚狗帶兵一千留下,其中三百名騎兵斥候撒出去,方圓百里之內的敵情即可洞察無漏。其餘騎兵作為預備補充四下搜糧,以梁山為基地,監視少梁動向。

  虞喜對新稚狗耳提面命道:「敵來我退,敵退我攻,總之要讓龍門渡口癱瘓,休讓秦人再有片板下水!」

  新稚狗與眾騎將凜然,齊聲應道:「唯!」

  至於虞喜自己,他要帶著主力,沿著大河繼續向南,去更遠的地方。

  蒲坂,大河兩岸最重要的渡口,也是秦人進退河東的必經之地。

  他與郵成約好了,雙方在破壞河西道路渡口後,將在蒲坂對岸會師。

  他們要去實現趙無恤的最終戰略。

  「龍門、蒲坂癱瘓,柳下將軍再控制風陵渡,河東通往河西的要道便全部控制在吾等手上,河東的秦魏數萬大軍,登時就會變成瓮中之鱉!」

  第981章 大戰在即

  在龍門渡口被趙騎攻陷的消息尚未傳至河東的時候,趙氏最後一支軍隊也從銅鞮抵達了絳地,趙無恤的卿旗赫然在其中。

  在平息銅鞮宮變帶來的風波後,趙無恤決定親自前往河東戰場,對此趙氏家臣、僚吏們意見出奇的一致,完全支持趙無恤親臨前線。

  先秦時代,尤其是春秋之時,華夏貴族極其尚武,御駕親征是尋常事,不會有一幫儒生磕破頭阻攔,說什麼千金之子不立危牆之下。尤其是晉楚這種古典貴族軍國主義國家,就算後來國君基本不親自指揮,也得上陣讓士兵們看到自己,看到他們的主君與他們同在。而一個執政若不能出將,那他就無法入相,打了勝仗可以贏得歡呼,若是膽小怯戰甚至會被國人的噓聲弄倒台。

  而且沒人認為這次戰爭趙氏會輸,無論是實力還是戰略,他們已經完全占據了優勢,這種勝利的榮耀,自然要讓主君親自摘取。

  三月二十五日,趙無恤抵達故絳,身邊三千「羽林孤兒軍」寸步不離。這支部隊是專門負責趙無恤宿衛的,這意味著在過去十年裡,至少有相同數量的趙氏老兵死於戰場,他們留下的孤兒被趙氏出資撫養長大,教之以書數,讓他們幾乎每個人都識字算數,又訓之以軍紀,平日以修習箭術、騎術、技擊為業。等他們長大到十七八歲時,已經是一群英姿勃勃的少年,可以繼承父輩的職責,持兵刃為趙氏而戰了。

  趙無恤對這些孤兒斥之以巨資投入,在他眼裡,這就是趙軍未來的軍官團,不但素質過硬,而且對趙無恤忠心耿耿,從銅鞮宮變一事就能看出來,羽林是無條件效忠趙氏的。

  不過眉間尺已不在無恤身邊,畢竟涉及到殺太子一事,趙無恤想讓他遠離漩渦中心,於是眉間尺主動請纓去了河外。至於那件事的主謀石乞,趙無恤讓他去朝歌辦另一件事。

  他身邊的近衛換成了伍井的兒子伍林,少年雖然才十四歲,在武藝上已不亞於其亡父,為了顯示愛護之心,趙無恤將他和眉間尺都收為義子,也是他唯一的兩個義子。

  總之,通過銅鞮宮變一事,趙無恤認為羽林軍可堪大用,他認為這些孩子唯一欠缺的,就是戰場上的歷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