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史墨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吸納了那些知識,所以才能如此洞察時代、人心。

  而趙無恤卻比他更特殊,他不僅是滿腹貪慾的年輕權臣,也是內心藏了無數話語和故事的長者,是一本包容了數千年智慧的史書,書頁緊鎖,能一窺其中究竟,史墨覺得,這真的是他的幸運。

  史墨知曉過去,根據以往的興亡經驗來預言時局,然而趙無恤更勝一籌,他能看透未來。

  等他冷靜下來後,才嚴肅地對趙無恤說道:「上卿通曉未來大勢,但你的所作所為,卻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就好比宋國人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長得快,便將禾苗往上拔,結果禾苗反而快速枯萎的故事一般。」

  「夜間點亮火把照耀前路,總比摸著黑亂爬磕磕絆絆要好。」趙無恤說道:「我願做指路的明燈,只望華夏能一路坦途,少一些波折和危亡,過去所做的一切,有私心,也有公心。」

  史墨點了點頭,認可了這句話。如此一來,趙無恤的種種作為都能說得通了,異樣感消失。

  「老朽還有一事相求。」他眼中閃過一絲殷切。

  「但說無妨。」

  史墨的手有些顫抖:「上卿說的這些東西,我能記下來麼?」

  「太史聰睿,應該明白,今夜的對話,只要有一個字傳出去,會有怎樣的後果。」

  「在上卿生前是如此,但身後呢?百年之後,千年之後呢?」他在看來,那些可能不會再發生的歷史,也是彌足珍貴的東西,不應該就這麼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

  趙無恤沉吟片刻後道:「太史可以記,但我也有個請求。」

  「諸侯連橫謀趙,河東也大戰在即,《晉史乘》里,關於我弒君及太子的事情一旦被大肆宣揚,對時局十分不利。」

  「上卿想讓我刪改?」唯獨這一點,史墨做不到,這是為史者基本的節操,至少,不能由他親自來毀掉記錄。

  無恤卻道:「我想要太史遞交辭呈,從太史之位上退下來,史趙將接替太史之位。」

  史墨正要皺眉拒絕,卻聽趙無恤又道:「退下來之後,太史便要交出晉史乘,但與此同時,太史也可以修自己的私史,私史之中,無論是此次銅鞮宮之變,還是今日你我的對話,任由太史記述。」

  這一次,史墨猶豫片刻後道:「上卿允許我繼續私下記述,老朽可以從太史之位上退下來。」他知道,自己一旦卸任太史,趙無恤肯定會對晉史乘加以控制,去掉那些對他不利的東西,但這是難以避免的,自己縱然抗拒而死,趙無恤依舊能得逞。可在聽了趙無恤今日所述後,太史墨捍衛真史的死志向,卻不知不覺淡了。

  那捲記述了「晉卿趙無恤弒其君及太子」的竹簡,不知何時,已經掉到了地上。與一個邦國,一個民族數千年的滄桑歷史相比,這點事情就好像是滄海之中的一粒粟,無足輕重了……

  而且他相信,自己可以如那「司馬遷」一樣,將私史做成後世無法忽視的正史!比起後世動輒焚燒史書,大興文字獄的帝王,趙無恤已經很不錯了。

  此事了了以後,趙無恤也鬆了口氣,他對身後名倒是沒什麼興趣,只不過不希望影響現在的戰局,影響他的謀國謀天下,而且也不想因此打斷史家的脊梁骨。

  現在,就讓太史墨成為他的自傳史官吧……

  「太史應該會宗周金文。」

  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字體,在平王東遷後就漸漸被擯棄了,現在天下能識別並書寫的,不超過一百人,太史墨作為史官里的佼佼者,自然是會的。

  「我說的那種種事情,太史可用古金文書寫,但簡冊必須同晉史乘一起封藏,解密的期限是……千年。」倘若他打造的新政權能維持那麼久的話。

  「一言為定!」

  皆大歡喜,提防化為尊重,多年未飲酒的太史墨自嘲地笑了笑,給自己倒了一盞,又給趙無恤滿上。

  「就為上卿今日坦誠而言,老夫可否敬你一盞?」

  「求之不得,且共飲!」

  二人對飲,飲完後都將酒盞翻到在案上,不知為何,突然間相對大笑。

  等黑衣侍衛再回來時,卻愕然發現,太史墨和趙無恤兩個相差幾十歲的一老一青,半個時辰前還劍拔弩張橫眉冷對,現在卻像是多年不見的老友,相對而坐,一杯濁酒,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

  ……

  「彼蒼天者,曷其有極?」

  素縞飄揚,哭聲震天,安邑郊外的祭壇下,是一片黑白相間的海洋。

  銅鞮宮變之後數日,儘管趙無恤加以封鎖,但消息還是傳到了安邑,太子已死這是確鑿無疑的事情,而還有傳言說,連國君也遇害了!

  這消息讓連橫一方心中大喜,紛紛奔走相告。

  魏駒也不例外,他最初雖然是被迫與秦、齊聯合的,但過去兩個月里,因為未與趙軍正面交鋒,河東的戰事出奇順利:與魏氏迫切需要向趙韓領地進攻搶掠不同,趙氏因為去年河北大旱的緣故,若是長遠考慮,春耕更不可耽誤。同時處於戰略考慮,趙無恤一月時沒有大肆徵召丁壯,占領絳地後便在河東一味防守,對秦魏示弱,引誘他們將主力全部放進來。

  這麼做是有弊端的,等春耕結束,趙軍的主力陸續集結到河東時,秦魏聯軍已經攻下了韓氏的不少地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