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鬆開了目瞪口呆的小輩,在皚皚白雪中嘆息而去。

  據說蚯蚓這種蟲豸生命頑強,縱使被斬為數段,仍然能各自存活下來,與其讓整個魏氏伴隨魏駒孤注一擲的命令滅亡,還不如各走各的。

  將不同的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如此一來,不管未來形勢如何,或晉或秦,魏氏總有一部分能延續下來,縱然失去了領地和世卿,但至少不會亡家滅種。

  ……

  晉侯二十二年的是極具戲劇性的一年,上半年時,趙氏四面出擊,大肆購糧囤積,隨後又連續消滅了衛國的卿族,擒拿三邾國君監禁,趙氏小宗子弟擷取了兩地政權,天下諸侯為之震驚,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到了下半年,情況卻急轉直下,先是稷下學宮那些天天觀望星象月影的學者預測的大災竟然真的發生,先是大旱,然後是山西蝗災橫行。

  在天災接近尾聲的時候,人禍襲來,白虹貫日之日,魏氏家主魏曼多被刺殺於安邑,兇手是知氏的家臣豫讓,其動機有人說是純粹的為魏氏報仇,有人說是趙無恤聘用其刺殺政敵,又或者是秦國人唆使。

  魏氏自己大概更相信第二種說法,十一月,身在河西與秦人對峙的魏駒突然宣布,因為趙氏刺殺其父,並日益侵吞魏氏領地之故,魏氏脫晉入秦!

  與此同時,一個名為「連橫」的反趙同盟建立起來,陳氏為了組織這一同盟煞費苦心,不過盟主倒是給了秦伯,畢竟秦國現在是抗趙的第一中堅。

  與秦、齊同時為敵,是統一時期的晉國也極力避免的事情,更別說還有鄭這個戰鬥力強悍的千乘之國,以及掌握了河東,有強大方陣步卒的魏氏。

  然而這次反趙同盟,雖然看上去強大,但論包圍的嚴實程度,遠沒有第一次那麼完善。到這時候,天下人赫然發現,趙氏上半年做的各種伐謀伐交,在這節骨眼上卻顯現出奇效來了……

  周王匄三十一年,晉侯午二十三年(公元前489年),一月初一,趙氏與秦魏幾乎平分了河東,在冬日裡沉寂一個月後,這裡戰事一觸即發,齊、鄭也開始摩拳擦掌地在邊境集結兵力。而另一邊,在號稱「天下之中」的陶丘,這個天下間唯一一個無君無父的「共和國」,趙氏的盟友們齊聚一堂,在端木賜主持下,商量對付齊秦等國「連橫」之策。

  子貢對主持這樣一次盟會很高興,雖然主角是未能親自到場的趙無恤,但這次大會對於提升曹的國際地位,至關重要。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次大戰之後,中原的諸侯的疆界將支離破碎,按照與趙氏親近,以及在戰爭中的出力程度,各國將分割戰後的利益。

  甚至於整個天下的格局,將在戰火中進行一次洗牌……

  第957章 合縱(下)

  「這是中原最大一次盟會麼?」從議事的殿堂里出來後,酒色過度,眼袋很大的樂溷擦了擦汗,整了整頭上的卿士冠冕,問旁邊的子貢道。

  「不是。」子貢態度恭謹,曹國共和後,除了僅剩維持治安的守卒,武裝已經削除殆盡。他要在宋、魯、衛之間求生存,除了背靠趙氏,力求與諸侯平等相處外,就是在交往時儘量謙虛,持恭謹的態度了。

  宋國執政樂溷不學無術,不通典史是大家都清楚的事,子貢耐心地解釋道:「十七年前,也就是范獻子擔任晉國執政剛剛三年的時候,應蔡國的誠懇請求,召集諸侯,合兵討伐楚國。是年春三月,晉、宋、魯、蔡、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17國國君,加上齊國的國夏,共計18國代表,在召陵集會,周天子的卿劉文公也親自蒞臨,這是平王東遷後,最大的一次會盟。」

  「原來如此,這麼說來,此番宋、魯、衛、鄒、曹、莒、滕、薛八國參與的陶丘之會,與過去的大盟會裡,也算不上什麼,更別說燕、中山未來,天子的使者還直接去了鄴城。」

  未能超越前人,樂溷有些意興闌珊,不過子貢的恭敬,卻讓他心裡對曹國越俎代庖主持八國盟會,商議如何助趙的舉動消了氣。畢竟是出自趙無恤的命令,而子貢中立的態度和豐富的經驗,也讓他成為協調各國兵卒和物資調動的最佳人選。

  只可惜,並非所有人都如此認為。

  「這場盟會應該放在衛國或者魯國舉行,怎能讓曹國這些商賈居中協調?」稍後出來的趙伊盯著前方子貢的背影,對同宗的趙廣德抱怨道。

  他們兩人託了趙無恤的福氣,從大夫一躍成為一國之卿,如今相當於衛、鄒的首腦,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尤其趙伊,衛國在去年的旱災蝗災里沒受太大影響,衛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只要統治者不要太作死,讓百姓好好春耕秋收,只用了一年時間,衛國的情況已經緩過來許多,商業貿易也在逐漸恢復,這還多虧了衛渠的開通,以及趙無恤念在自己人的份上,降低了勒索。

  於是趙伊雄心勃勃,頗有一番好好治理衛國,讓濮陽取代陶丘成為新的中原貿易中心之願。可惜陶丘也不落下風,開始挖掘「深溝」,在商貿上,兩個城市競爭十分劇烈。

  所以趙伊對曹國人並無好感,更別說曹國的制度在中原別具一格,若非趙無恤庇護,容許這個異端共和國的存在,早就被周邊國家滅之而後快了!

  「是為了方便宋人吧,畢竟此番魯、宋當為攻齊、攻鄭的主力。」趙廣德猜測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