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對於魏氏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因為河西,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了河西,他們與秦國結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怨。如今魏氏遭旱災和蝗災重創,卻無法得到河西的反哺,這是魏曼多無法接受的。

  「君子還在河西苦苦維持,還望家主再度發兵,他一定能早日擊退秦人,爭取運糧到河東來。」

  魏氏父子一東一西分居大河兩岸,無論哪一邊的形勢都不容樂觀,魏駒要治理桀驁不馴的河西之民,還必須擊退敵國反攻、防止奸細滲入。魏曼多一點不比兒子輕鬆,他不僅要應付突如其來的天災,也得小心蓄謀已久的人禍,心懷叵測的鄰居。

  魏曼多之所以會對河西糧食那麼渴望,也因為魏氏經濟的支柱之一的安邑鹽出了大問題。今年八九月間,大災剛過,朝歌、濮陽、陶丘的鹽商竟突然停止收購安邑鹽!現在安邑的府庫里鹽堆積如山,糧食卻空空如也,所以鹽工們才無功而返。

  因為連魏曼多本人,也在指望負責食鹽轉賣的令狐博從中原傳回消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至於解燃眉之急的糧食,他現在只能厚著臉皮,以侯馬之盟的名義,向鄰近的韓氏借糧了。

  韓虎很快就回信了,他在信中一口一個「舅父」,卻以自己也受災嚴重為由,拒絕借糧。

  和魏氏的河西類似,韓氏占領的成皋也是一處讓他們陷入連續戰爭的禍源,乘著晉國遭災,鄭人也試圖反攻奪回那裡,韓虎自然不願意鬆口,這月余時間裡,雙方已經在成皋進行了數次攻防,都奈何對方不得。面對魯班監督修建的堅固壁壘,鄭國人只能望城興嘆,韓氏也因為實力有限,又被旱災蝗災影響,無力擴大戰果。

  反倒是魏曼多沒有求到的趙氏主動派人來詢問災情,並殷切地要幫助魏氏賑濟災民,運糧進入河東。

  魏曼多隻覺得眼皮直跳,蝗災橫行時他曾讓人傳言,說天災是趙無恤失德專權引起的,但趙氏很快就用卓有成效的治災手段予以還擊,讓拜了神蝗廟卻沒什麼用的魏曼多好不尷尬。眼看領地內的矛盾越來越劇烈,他卻拿不出什麼好法子來,但當趙氏主動要幫忙時,多疑的魏曼多卻覺得其中有鬼了……

  他沒有第一時間答應,而是調集兵卒,在趙魏分界小心提防。

  「晉國諸卿,無不是以鄰為壑之人,趙氏子如此殷勤,我若不防備,只怕會被偷襲。與其接住趙氏帶毒的援助,我還不如等一等,等中原鹽價回升,或者河西糧食運來。」

  但他防得了外,卻防不了內。

  ……

  自從蝗蟲吃盡莊稼之後,自從去安邑送鹽被市吏趕回來以後,鹽氏之女便總是苦著臉,負責煮飯的她總是不時地揭起米缸的蓋子,看一看米缸里的米越來越少,最後見了底。

  現在一天到晚占據全家人心思的就是吃食,她的父兄們不再去鹽池採鹽,而是漫山遍野地尋著野菜,尤其是蝗蟲沒有啃噬乾淨的塊根塊莖。他們甚至把頭年的糠反覆放在風中吹揚,從中再找得一些米粒,在這些日子裡,米幾乎是一粒一粒地數著下釜的。

  情況越發惡化,鄉中不想去河西做徭役的人遁入山中做盜寇去了,其實山里也很難找到吃的,他們只能兇狠地搶掠別人為生。還有一兩個人悄悄離開了故鄉,走上逃荒之路,他們的目的地是兩百里外的趙氏長子郡,據說那裡受災不重,就算沒有糧食了,靠趙卿的救濟,農夫還能混個溫飽。

  總之,鹽池邑的民眾在尋找各種各樣的出路,他們都已經預料到前景不妙,最機警的人已經走了,等進入隆冬後,剩下的人多半也會背井離鄉,離開這片已經失去希望的土地。

  鹽氏之女一家人想來想去,沒有別的出路,他們只能像大多數鹽工家庭一樣,守著幾乎空空蕩蕩的鄉里,每天掰一小塊鹽放進嘴裡,喝一大碗混雜野菜根的稀粥,讓胃處於充滿的狀態,假裝自己已經吃飽了。

  因為市肆的鹽吏承諾過,到了下個月,會給他們答覆的。

  也許下個月,自己辛苦采的鹽就能換來糧食呢?

  天氣越來越冷,白天越來越短,寒冷的夜晚不斷消耗著人們的熱量,從晚到早的這段時間,長得似乎永遠過不完似的,一家子只能餓著肚子躺在床上睡覺,希望永遠不要醒。

  因為一醒過來,就會有想吃東西的念頭。

  到了十月的第一天,他們家終於斷炊了,鹽氏之女將最後幾粒米煮成粥,一家人默默地喝完,隨後便再度拉著鹽車,朝安邑走去。

  安邑周圍的千餘戶鹽工們約好了,他們要在這一天再次去安邑外的市肆換糧。

  眾人已經商量好了,若不行,就去向家主請命!

  這些人家都已山窮水盡,他們懷揣最後的希望朝安邑進發,單家獨戶慢慢匯聚成溪流,又變為大江大河,最後密密麻麻地堵在安邑市肆外。

  然而這一次,魏吏連市場都不讓鹽工們進了。

  ……

  安邑鹽市,曾經是最熱鬧的一處食鹽交易地,人來人往,極為繁榮。可在大災之後,鹽氏之女總覺得,安邑市肆外牆的紅瓦已經不像早先那麼鮮亮了,市場也不像以前那麼熱鬧了,顯得有點兒冷清,野草正在四周蔓延著。

  「上吏,這個月能換鹽麼?」鹽氏之女的父親高高仰著頭,詢問樓上的官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