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孫勝雖然不是孔門弟子,卻也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講究,對於食物的見識,他稱第二,只怕沒人敢稱第一。

  不過今日在長子郡郡守府邸內召開的這場大宴,端上來的菜卻讓他大開眼界了。

  「還真是別開生面啊……」

  王孫勝心裡嘀咕著,眼睛卻盯著面前的菜,一眨不眨。

  金黃色的色澤,配著剛撒上的青鹽,散發出讓人垂涎三尺的焦香,這無疑是剛出釜的食物,然而製作的材料卻讓人目瞪口呆,竟是蝗蟲!

  長子郡守官署內,擺開了三四十張案幾,能赴宴的要麼是長子郡大夫以上的臣僚,要麼是當地德高望重的鄉三老、豪長,或者說王孫勝這種跟隨趙無恤率軍滅蝗的將領,都瞧著案几上的蝗蟲大餐,面露難色不敢不下箸。

  「吾等都是體面的貴人,豈能吃下賤的蟲豸?」所有人都是這樣想的。

  「怎麼,都不吃?」

  首席之上,趙無恤的案几上也不例外,放著一盤蝗蟲做成的菜餚,他說道:「此乃昨日剛捕到的活蝗,吾得之,命庖廚洗盡塵泥沙,去其頭翅,以豆油炸之,至脆熟方才出鍋。彼既食人谷,人亦食其肉,這樣,余帶個頭,二三子都嘗一嘗吧。」

  趙無恤是生吞過蝗蟲的人,烹熟的他更不怕了,當即夾起一點油炸蝗蟲放進嘴裡,嚼了幾下咽了進去。

  過了一會,趙無恤才睜開眼睛,贊道:「色澤金黃,脆香美味,餘味無窮,真乃佐酒待客的一味佳肴!」

  官署內的眾臣都隨著他的吞咽,動了動喉結,對其言卻將信將疑,但主君已經兩次食蝗了,自己再不做點什麼實在說不過去。

  接著,趙無恤又讓豎人將餘下的幾種菜送上來,各自吃了幾箸,然後對群臣做了一個「請」的姿勢,趙無恤已經做出表率,現在該輪到他們了。

  群臣無奈,紛紛拿起了筷箸,不過有人比他們領先,那就是趙無恤麾下的猛將田賁,他在秦國受的傷恢復的很好,對主君的感激之情卻越發濃重,今日被趙無恤喊來赴宴,別說端上來的是蝗蟲,就算是碎鐵,他也吃給你看啊!

  他瞄準的是一碗蜂蜜蝗蟲,大手一把一把地抓起來,塞到嘴裡嚼得嘎吱作響。這些蝗蟲做法是先滾滿香料再澆上熱蜂蜜,所以它們又甜又燙,田賁吃得不亦樂乎,連道好吃。

  其他人見又有人做出表率,遂夾起一筷箸,閉著眼睛放到嘴裡……

  「咦,味道還真不錯……」王孫勝大吃一驚,他吃的是一串插在竹籤上烤熟的蝗蟲串子。將蝗蟲去翅腿,穿竹籤上以碳火慢烤,烤時蝗蟲上要刷勻豆油,這樣才是保證烤出的蝗蟲外焦里嫩。在灑了食鹽、花椒後,便產生了讓人忍不住想大嚼為快的噴香乾脆。

  群臣紛紛效仿,這一吃,才發現田賁和王孫勝沒有騙他們,這些油炸、燒烤的蝗蟲雖然賣相一般,看著瘮人,但味道的確很不錯!

  臣子們便紛紛稱讚道:「食之如蝦干,不料這小小螽斯,竟然是人間美味。」

  趙無恤笑而不言,吃蝗蟲在後世的中國並不算新鮮事,天津人和雲南人都好這口,放眼世界,日本人和泰國人也對蝗蟲情有獨鍾。由於蛋白質含量高,油炸的蝗蟲吃起來還有點像炸雞,營養價值和魚肉類相當,是種不錯的小吃。

  食髓知味,在嘗到蝗蟲滋味後,臣子們吃起來也沒了心理負擔,畢竟很多人都有吃蜂蛹或者蠶蛹的經歷,論噁心程度,蝗蟲實在不敢稱第一。而且在趙無恤「彼既食人谷,人亦食其肉」的鼓勵下,眾人像是在懲罰蝗蟲的罪行一樣,吃的心安理得,每一口都正義凜然。

  在眾人胃口大開後,今日這齣蝗蟲筵的主菜姍姍來遲,「烙餅卷蝗蟲」,後世天津的一道著名小吃。

  和好的麥面先用擀麵杖擀成薄餅,撒上細鹽,搽好豆油,撒點蔥花,然後擀成餅。烙餅的火候更要拿捏得當,烙出來的餅外面微焦,裡面鬆軟。然後挑一肚子都是仔兒的雌蝗蟲,摘去翅膀,掐下大腿,專留一兜仔兒的胖身子,放入釜中炸的焦黃,撈起瀝去了油,撒上細鹽,用蔥花醬油一拌,攤在餅上捲起來吃,一口下去,簡直是香酥誘人!

  在主菜被吃得一乾二淨後,杯盤狼藉,筵席結束,趙無恤也終於對他們吐露了自己舉辦一場蝗筵的初衷。

  「百姓費盡氣力捉來的蝗,余用糧食一換一,若是當做廢物處理掉就太浪費了。曬乾後貯藏起來,可以餵雞鴨,也可以來年當肥料用,此為一法。」

  「而且既然蜂蛹蠶蛹能吃,魚子能吃,蝗蟲為何不能吃?扁鵲先生說了,此物不但營養勝似魚蝦,而且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大可將其當做副食來吃,二三子下去後,可以向下推廣此種吃法,用滾燙的豆油一澆,灑點粗鹽便是一道美味,無恤無能,做不到人人有肉吃,在這荒年裡,暫且把蝗蟲當做豬羊來吃罷。」

  眾人稱是,於是在趙無恤的有心宣傳下,今日之事很快就全郡皆知,隨之傳播出來的,還有《食蝗八法》。當然這些五花八門的方法也就富庶的人家會去一一嘗試,值得注意的是,此法用還特地強調,要用琅琊產的東海黑鹽最佳,休用安邑鹽……

  民間捕捉蝗蟲很容易,百姓將信將疑之下嘗了嘗油淋蝗蟲,頓時翹起了大拇指,開始愛上這種食,畢竟肉食難以獲取,魚蝦也不好捕捉,哪像蝗蟲,隨便在地上擺個籮筐,到日落時都能籠到半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