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情況使得魯士對邾國態度一致,那就是恨不得一口吞併,宰予直接叫囂:「讓邾國變成魯國的兩個縣!」

  對於趙無恤而言,子貢提議挖掘的運河「菏水」已經動工,溝渠正緩慢朝泗水前進,預計五年後完工,它的終點正好就在邾國附近的棠邑。於是邾國的地位赫然重要起來,若恰逢趙氏與齊、吳交兵時邾國有變,導致菏水運輸斷絕,將會給趙氏未來的計劃造成巨大困擾。

  邾國現在君臣相互敵視,黑暗政治導致了矛盾激化,民眾對國家的離心傾向日益加強。在先前一次與魯國的戰鬥中,邾國有33名官吏戰死,而參戰的民眾卻沒有一個人為國死難,邾國公室被邾人所拋棄,侵吞邾國的時機已經到來。而且不比衛國這根正苗紅的姬姓封國,對國內常用夷禮的邾國,是可以祭出「尊王攘夷」大旗的,雖然事實上邾魯文化已經沒什麼區別了。

  所以趙無恤很快就做出了決定:響應邾國卿大夫的請求,討伐邾國!

  ……

  軍情如火,一月下旬邾國生變,二月初趙無恤抵達曲阜,進行戰爭謀劃,二月底才剛剛結束春耕的魯人便被徵召入伍,聽說有仗打了,嫌家裡地少的魯人頓時欣喜若狂,又聽說要打的是弱小的邾國,他們就更加歡喜了,這簡直是白送的軍功啊。

  於是妻送夫,女送父,臨別時都囑咐,若不立功,就別回來了。

  張孟談也已經擬好了計劃:「邾國雖然號稱六百乘,實際上能出動的兵力不過萬人,吾等卻能投入兩個軍的兵力。宋國和薛滕共計五千人,從滕國展開進攻;曲阜趙廣德部五千人,從澤山進攻;東魯冉求部五千人從東武城進攻;西魯一萬人由卿士親帥,從亢父進攻……」

  趙無恤點了點頭:「如巨石之壓危卵,魯邾的國力差距巨大,更有卿大夫帶路,此戰務必速戰速決,半個月內解決邾國!讓齊、吳都來不及有所反應。」

  邾子曹益幾度遣使求饒,趙無恤都未理會。九年前泗會盟,邾國在子貢的勸說下服從了魯、宋兩國,作為魯國的附庸存在,但他們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權,而且據趙無恤所知,趙齊大戰期間,邾國的國君曹益是有些意動,想要幫助齊國,擺脫魯國控制的。

  讓這麼一個「六百乘」的邦國臥在魯國和宋國之間,日夜威脅心腹,怎麼都沒法讓人心安。

  到三月初,趙軍已在邾國周邊集結完畢。

  然而就在趙無恤的中軍大營剛剛在亢父紮好之際,任縣的新縣令詹台滅明卻來報,說在縣裡捉住了一個行蹤可疑的人……

  第925章 《用間篇》

  「那人竹杖芒鞋,說著一口外地口音,並且腰揣長劍,看上去風塵僕僕,十分疲憊。他沒有帶路引就想住進亭舍里,根據新頒布的魯國之法,亭舍僚吏必須驗證投宿者身份或路引,才能接納,若不查驗,則要被追究責任,舍吏見他形跡著實可疑,便報於官府……」

  澹臺滅明一向穩重,這才被言偃極力推薦,得以成為任縣縣令。也不知是他倒霉,還是機遇,剛上任兩個月就遇上魯國伐邾,萬餘大軍要在他轄區駐紮。於是澹臺滅明張羅糧草、尋找駐地、徵召民夫,忙得不亦樂乎,剛剛布置完畢以為可以歇口氣,縣裡又說發現了間諜!

  「那人似乎已有警覺,縣吏帶人去捉他時,被此人用劍鞘擊倒數人,我和縣司馬緊急調用亭卒鄉兵,將亭舍團團圍住,花了數十人之力才將他制住……」

  澹臺滅明想想都覺得後怕,那人應該是個劍術高手,不過奇怪的是卻沒有殺心,因為倘若他當時拔劍,殺出一條血路離開也不是不可能,那樣的話,澹臺滅明的罪責就大了。

  「不想小小任縣,竟然還混進來如此人物……」趙無恤也有些詫異,哪國能有這麼厲害的間諜?旦夕可亡的邾國肯定是不可能的,或是齊?吳?鄭?

  幸好趙無恤早已料到這種事情,已上了保險:魯國和趙氏七郡一樣,實行了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每家每戶都有桑木牌的「籍證」,也就是居民身份證,這是趙氏統治深入基層的標誌。

  此外,一般而言各縣下的鄉村都過著雞犬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只是偶爾去集市上換取生活必須品,出門遠行的要麼是商賈,要麼是士人遊俠,或者外國使節。於是趙氏規定:凡人員遠離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戶籍所在地發給一種類似介紹信、通行證之類的公文,叫「路引」,若無路引或與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抓捕的。

  這一是為了杜絕敵國間諜出入無阻,二是為了防止民眾跑到外國去。如此嚴密的管理體系,是以什伍戶籍制度為基礎的,除了趙氏七郡和魯國外,其餘諸侯根本沒這種意識和手段,還停留在「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任意走動狀態。

  所以因為拿不出路引和桑牌而被抓的外國間諜著實不少,比如今天的這個倒霉鬼,但此事交由下面的軍吏處理就行了,何必要上報到趙無恤這兒呢?

  原來,其中還有幾分蹊蹺。

  澹臺滅明解釋道:「吾等將其抓獲後,一搜行囊,發現他用筆墨紙張描繪亢父之險,還記錄趙軍營地布置……臣認為此人必為敵國間諜,事關重大,便將他押來大營,請上卿發落。此外還有這些東西……」

  他擦了擦汗,將一疊寫得密密麻麻的紙遞了上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