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按照規矩,諸侯五日而殯,衛侯的屍身正好在今日出殯,但卻沒有辦成國葬,只是在宮裡草草搭了個草堂。趙無恤在履行盟友義務祭拜一番後,便對所有人宣布了此次衛國之亂的性質:石圃等諸卿裹挾國人,弒君叛亂!

  對於參與叛亂的國人,趙無恤表示一概不追究,從他讓人給衛侯蒯聵的諡號「衛愍公」就能看出來,他對於國人驅逐昏君是肯定的,這讓本來心存忐忑的衛國百姓放下心來,開始忘記那幾日的瘋狂,恢復正常生活。

  但對於諸卿,趙無恤卻不打算輕易放過。

  「石氏等人關在牢獄裡,一直在說自己冤枉,不住稽首哀求要見上卿,表示絕無與趙氏為敵的意思,此番叛亂,也是按照上卿的意思來的,問為何趙氏會對他們兵戎相向?」

  帝丘城外,趙氏軍隊駐地的大帳內,已經被招聘為趙卿近臣的子夏瞥了一眼穩坐案後的趙無恤,問道:「上卿,這就是衛國諸卿的原話,應該如何答覆?是見還是不見?」

  「一派胡言!我何時默許他們弒君犯上了?」趙無恤對這項指責斷然否認。

  他義正詞嚴地對子夏說道:「你去告訴石圃,讓他回想回想先祖石碏的事跡。當年公子州吁和石厚弒殺衛桓公自立,他們去到陳國聘問時,石碏便寫信告訴陳國君臣,說衛國地方狹小,老朽年紀老邁,眼睜睜地看著弒君發生卻沒什麼作為,如今去到陳國的那倆人正是殺害國君的兇手,敢請趁機設禮法處置他們……」

  這個故事子夏知道,陳國人被石碏感動,便將州吁和石厚抓住,併到衛國請人來處置。衛國這邊派遣右宰前去,在濮地殺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前去,在陳國殺了兒子石厚,這就是「大義滅親」的由來。

  子夏明白了,趙上卿的意思是,此番衛國弒君之亂,他扮演的正是陳國的角色,現在要作為鄰居,為衛國處置叛臣。

  那麼問題來了,這次的事件里,誰來扮演「石碏」呢?

  還有,對這個延續了五百多年的古老侯國,又要如何處置呢?

  雖然心裡仍有疑問,但這些事情就不關子夏的事了,來到趙無恤身邊這月余時間裡,他已經適應了自己的工作:將各郡縣傳遞上來的奏疏分類,將緊要的放在上面,時不時寫一篇文書,在趙無恤需要的時候提供諮詢,如此而已。

  若主君沒有諮詢的意思,就不要試圖表現自己,這是趙氏內部辦事的態度,各司其職,失職不可,越權亦不可。

  子夏需要傳達下去的,是趙無恤對諸卿的處置。

  ……

  「石氏叛國弒君,罪不容赦,石圃為首亂者,車裂於市,舉族遷至晉國代郡戍邊。」

  「北宮氏先假意從君,又反覆叛亂,參與弒君,家主北宮喜施之以戮刑,舉族遷至晉國離石縣戍邊。」

  「孫氏,從石圃弒君,為叛黨主謀之一,家主孫莊腰斬於市,舉族遷至晉國馬邑縣戍邊。」

  「太叔氏,從石圃弒君,家主太叔疾斬於市,舉族遷至晉國樓縣戍邊。」

  「公叔氏,為叛黨從犯,公叔木已死,戮其屍,家主公叔戍主動投誠,准其自縊,舉族遷到晉國藺縣戍邊。」

  「諸夏親昵,不可棄也,戎狄豺狼,不可厭也。己氏戎人滑夏,罪不可恕,己氏斬於市,舉族降為氓隸,遷至晉國巨鹿縣戍邊!」

  這些處置一條接一條,讓人膽戰心驚,衛國的五大卿族在被趙軍一網打盡之後,很快就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真是雷厲風行,絲毫不拖泥帶水,如今一來,衛國六卿,就只剩下孔氏一家了?」

  聽著這些處置,孔圉的心底也越來越涼,趙無恤在接走衛國太子輒後,就讓顏高將孔宅包圍,准進不准出,只是沒有切斷他們的消息來源。

  「也不知道趙上卿會以何種理由對我宣判,是車裂,還是腰斬,還是像對待季孫一樣,賜我毒酒、白綾、短劍各一,任我選擇?而老夫的族人,又會去往哪一處北方的苦寒之地呢?」

  孔圉在病榻上苦笑不已,他的妻兒早已嚇得面色慘白,惶惶不知所措。

  所以在趙無恤派人上門傳消息時,孔氏一家差點先自己上吊了……

  當子夏讀完趙無恤的話時,孔圉父子一臉的不可思議。

  「趙上卿……想要老朽繼續做衛國執政,輔佐新君?」

  ……

  「上卿,我還是想不明白!」就在孔氏一家慶祝自己劫後餘生的時候,趙伊卻有些憤憤不平。

  他說道:「吾等謀劃了這麼久,廢了這麼多周折,難道只是為了給衛國換一個國君,幫他們恢復秩序?」

  「你說的也不算錯。」趙無恤用筆尖點了點他:「衛國的秩序很重要,子尹在這裡呆了三年,應該能說出其中原因。」

  「無非是衛地川原平曠,道路四達,居晉、魯衝要……」

  「然,趙氏現在也算家大業大了,若河北的鄴城為心腹的話,那太原就是趙氏的右臂,北攬代地、上郡,南膺銅鞮、魏、韓。魯國則是趙氏的左臂,上擎齊國,下御吳國,彎曲胳膊,則包攬泗上諸侯。所以無論是太原還是魯國,趙氏都不容丟失,晉陽乃趙氏三代人經營的領地,民心所向,我不太擔心。魯國那邊若我親自駐守,必然穩如磐石,但我不在,卻無法保證。畢竟周公遺澤未消,魯人的國別意識尚強,所以不能不用心維持。我先派吾子趙操去做魯卿,留下一眾能臣輔佐,但還是怕久而久之魯士坐大,於是又讓廣德去分其權……我的良苦用心,你可明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