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任何文明光鮮壯麗的背後,都有屎尿的臭味,無論中西,都是這麼過來的,倫敦巴黎的街頭,比長安洛陽更污濁骯髒……

  所以來到鄴城,可以說是一個新的開始,在脫離了積重難返的絳地後,趙無恤頗有一番壯志。

  大小便上廁所解決的習慣被嚴格推行下去,在街上亂倒垃圾的人是要負刑事責任,被執金吾抓去掃大街的!他還在城中設置了不少掏糞工人,將糞便垃圾收集,送去城外當肥料。鄴城的排污溝渠設計得很寬大,流污的出口遠離居民區,而且還保留了濕地和樹林,期待大自然能慢慢淨化這一切。

  「只希望能有一個好的開始吧……」趙無恤嗅了嗅已經建設三年的鄴城,暫時還沒聞到絳地城市那種令人噁心的臭味,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們,以及別人的孩子們,都能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除了城市的骯髒外,絳地之所以在數百年內日漸衰敗,還有對都邑周邊環境的破壞。

  千萬別小看人類破壞自然的能耐,比如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墨西哥中央峽谷地區,本來是一個興旺的文明,也有優越的自然環境,然而竟被印第安人用石斧慢慢砍伐殆盡,最後變成一片荒漠……

  而後世關中這處十三朝古都的衰敗,除了地緣重心轉移外,與環境變遷,植被破壞也息息相關。所以趙無恤才將保留鄴城周圍部分森林,列入法律中。

  也多虧了周代以來,華夏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環境和農業之間微妙的關係,在那些「古訓」的基礎上,終於誕生了中國,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環境保護法……雖然只是依附在《田律》下的一個小條款,不過比起秦國將其明文寫入秦律中,也早了兩百年。

  在塵埃落定後,趙無恤才現身,表示對這條律令的支持,他對眾大夫說道:「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吾只希望,鄴城能一直如此持續下去,作為趙氏的都邑,千年不衰!」

  ……

  西門豹當然不知道這田邊的樹林得以保留的背後,還有如此多的故事。他見鄰居家十餘歲的孩子在踏水,也想上去試試,卻一直做不到穩步踩踏。他個子太小,雙腳不協調,一度嚇得在橫槓上掛起來,惹得旁人大笑,說他像是一隻上不去下不來的田雞。

  小西門豹面色羞紅,他的母親卻將他抱了下來,然後昂著頭,對鄰居們自豪地說,自家的孩子註定干不來這些農活,沒關係,因為以他的聰慧,完全可以從蒙學升到小學,以後要做鄴城裡的官吏哩!

  村婦們頓時不敢笑話了,紛紛改口誇讚西門豹聰明,小小年紀就識不少字,還能把她們平日會唱不會寫的歌謠一句一句寫下來,交給來採風的樂府官吏。

  夸著夸著,都快把他誇成神童了。

  西門豹羞得鑽進母親懷裡,他母親卻驕傲無比。

  識字,有知識,不知不覺,鄴地之民對這樣的人變得熱衷起來。因為趙氏官府規定,亭、里以下不論,想要在縣、鄉一級為吏,就必須識字!識數!

  一時間,部分縣中鄉中的大夫和士哀鴻遍野,晉國的官學早已衰歇多年,他們連最基本的君子六藝根本沒學好,這下可要抓瞎了。當然,趙氏官府也有足夠的理由:不識字,汝等要如何向民眾解釋頒布的律法?

  不識數,汝等要如何在平日不被小吏和商賈欺騙,要如何在年末上計時交上一份讓上司滿意的答卷?

  最後,作為一個睜眼瞎,要如何為治下民眾做表率,推廣趙氏「少有所教」的政策呢?

  文盲官吏們頓時無言以對,不過趙氏也沒有一刀切,給了他們三年時間,休沐時自己去附近學堂參加識字速成班,學會《急就篇》上常用的數百字,還有基礎的數字和加減乘除。三年一到,就得考試,不合格者可以卸下官印,脫去官服,回家種田去罷。

  所以但凡有志為官者,無不如饑似渴的學習字、數,比如西門豹的父親,就厚著臉皮讓兒子教自己,因為他是個有志向的人,想要做一個亭長,再慢慢往上爬,甚至有朝一日能在鄉中為吏!

  趙氏財力有限,只能保證精英教育,所以能夠從蒙學升上小學裡的孩童,十中無一,幾乎都是被當做未來的吏培養的……

  西門豹對這些事情還不明所以,只覺得讀書也挺好玩的。他們從日落時分開始踏水,到結束時,一抬頭發現已經繁星滿天了……

  接下來幾個月,學堂的學習和農家的生活在繼續,西門豹也終於能在翻車上健步如飛,和夥伴一起戲耍了。

  不過到了八月中旬,種植冬小麥的時節,他們卻對龍骨水車失去了興趣……

  因為這一日,西門豹和夥伴們驚訝地看見,就在他們家田地對面的溝渠旁,一個巨大的機械,正在一群工匠的指揮下慢慢建立……

  他們小心翼翼地走過去,就西門豹的了解,這應該是一種新的水車,卻比他家用的翻車不知大了多少倍,足足高達三丈!看上去,就像是聳立在水邊的巨大車輪……

  PS:雲夢秦簡出土的《秦律·田律》規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小說里其實也只比時代領先一小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