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白翟在冶金上獨樹一幟,但在木工活上卻很一般,根本看不懂這巨獸上面各種複雜的零件和絞盤有什麼用處,但見它們在地表埋立,深入數尺,十多名工匠、兵卒忙前忙後操縱其中一架,配重泥土碎石,放好百餘斤的大石頭,然後把把機簧一拉,隨著重錘里的土石隨重力下沉,將大石拋出!

  發石之聲如霹靂,驚得翟觥等人雙目瞪圓,嘴巴微張,甚至有人嚇得一屁股坐倒在地……

  這……這絕對不是人能產生的力量,這是鬼神才有的巨力啊!

  他們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那塊被拋出的巨石高高飛上天,劃出一道拋物線後,又在重力拉扯下墜落,朝兩百步之外的少梁城飛去!

  這才是第一砲,便直接命中少梁城譙樓,聲如震雷,城中洶洶,翟人惶惶……

  「發石!」

  揮下令旗,讓第十架名為「癸水」的巨砲射出大石,又把少梁城頭的女牆轟飛一片,引起城內一片鬼哭狼嚎後,魯班側過臉,看著那些上地白翟人被嚇得慘白的臉色,心中甚是得意。

  總有人問魯班,公輸紙、傘、水力磨、投石機、弩砲,他最滿意的發明是哪一個?

  魯班則總是會說:「下一個。」

  不過就他看來,眼前這十架粗獷美麗的巨獸,已經是鬼鬼斧神工的上佳之作了。

  原始的投石機在運用時,用力太多,而所拋砲石重量則甚微,只有幾斤、幾十斤,運氣好砸死幾個人而已。朝歌之戰因為是初次亮相,才嚇住了城中兵卒,讓他們士氣大降,這之後魯軍用此武器進攻齊國長城,已經作用甚微了。弩砲也更適合野戰、守城,而非攻城。

  雖然魯班一直在試圖改進,但就算是威力較大的「七梢砲」,射擊時拽手人數多至二百五十人,砲石的重量也不過九十斤,射程才只有百餘步而已。這和能發射一百五十斤,射程兩百餘步,只需要數十人操作的新式投石機相比較,相差太遠了。

  實際上,它的制砲原理並不複雜,用巨木搭建主體,加上銅鐵零件,使用前就地埋立,陷入地表七尺使其重心穩固。而設計的精髓,還是在源於趙無恤提出的「槓桿原理」,製作的配重箱,這個設計解放了拉拽的人力,同時也讓砲的體型和能投射的重量達到最大!

  待開砲時,只用開動機關即可,如果想把巨石拋入城中,則砲位離城牆遠一點,若要打城樓及守城敵軍,砲位稍近,將角度縮小便可。

  就今日十架砲試射的結果來看,除了「乙木」精確度很成問題,而「己土」因為木料的緣故崩壞外,其餘八架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重達一百五十斤的石頭從空中飛來,所擊沒有不摧毀的,打中城上塔樓聲震天地,落入城內則滿城驚惶,接下來幾天夠秦人和知氏受的。

  趙無恤對此也很滿意,秦人堅硬的抵抗意志,知氏的困獸之鬥,在巨砲的轟擊下,都會像水泡一樣輕易破掉。

  他不由贊道:「有此砲,用以攻城,則城無不破,用以擊舟,則舟無不沉。」在歷史上,至少在成熟的金屬火炮出現前,配重投石機無論從設計結構,還是威力來說,無疑是這時代最先進的武器,說它領先世界一千年,一點都不過分!

  「昔日七梢砲以朝歌之役聞名,故稱之為朝歌砲,今日巨砲將少梁碾成齏粉,且稱之為『少梁砲』罷!」

  給這種劃時代的武器命名後,趙無恤讓魯班繼續發射,讓城內的恐懼蔓延到最大,而他也走到了幾名上地白翟使者面前,面帶冰冷的笑意。

  「二三子,若趙氏兵略上地,鐵騎燒諸部田地、草場,再以此砲攻膚施、高奴,汝等能擋否?」

  在「少梁砲」持續發石的巨大聲響中,翟觥等人知趣地匍匐在地,朝趙無恤稽首叩拜:「白翟遺種,蕞爾小邦,豈敢與大國為敵?」

  面對無法違抗的強大力量,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臣服!

  但倘若趙氏公然在他們的土地上設置郡縣,派遣官吏指手畫腳的話,上地翟部心裡還是有些膈應的……

  卻聽趙無恤說道:「諸位有自知之明便好,白狄自古與秦同州,雙方猶如仇讎,卻是晉國的姻親,如今晉國與秦交戰,正是白翟徹底與秦斷絕關係的良機!為了確保秦國不再覬覦上地,上地莫不如歸附晉國統治,我將在翟國故土設置上郡,但下轄各縣不派晉吏,僅是羈縻而已,諸部的統治,一如既往!」

  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

  「蓋聞天子之牧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

  馴馬雲羈、馴牛雲縻,這意思是,中夏對待四夷,就如牛馬受人羈縻一樣。所以羈縻算是一個帶有歧視性質的貶義詞,但趙無恤用起來,卻沒有任何心理障礙,翟人們聽著,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因為這個時代的華夏,是東亞大陸上閃耀的唯一古典文明,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當趙氏政權勢力發展至邊疆,將代、河間、上地等戎狄之地納入統治之後,首先接觸到的是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那便是戎狄蠻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與中原地區很不一樣,遊獵採集,畜牧遷徙,刀耕火種,他們一些地方落後於中原,同時也各有特點。若是無視這種差別,依然用趙氏內部那一套來統治,只怕沒幾年這些地方就會受不統治造反,趙氏將陷入漫長的平叛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