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浮橋上燃起了大火,火場外呼聲四起,僚吏們在組織人手划走船隻,以免火焰殃及過來,讓整座浮橋化為灰燼。

  趙無恤扶著劍站在岸邊,大風掀起熾熱的氣浪,抽打在他臉上生疼,但他不想避開。趙氏好不容易收集起來的舟船上跳躍著無數橙色和鮮紅的烈焰,被一點點吞噬為黑炭灰塵,十年前齊國逆濟水發舟師攻擊西魯時被盜跖一把火燒了個乾淨,趙無恤曾見證過相似的奇景,可受損的一方卻反了過來,他現在的表情,也如同眼前這對烈焰一樣,怒不可赦!

  「終日打雁,今天卻被雁啄了眼啊……」

  懈怠,大意,趙氏從上到下的確有這樣的情緒,在連續勝利近十年後,吊打代戎、齊國河間守軍,輕取成皋後,不少趙軍將士都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了,就像繃緊的弦,突然鬆弛下來,果然就出了事情。

  秦人派來燒毀浮橋的死士不少死在大火里,或者箭矢下,也有少數幾個命大沒死的落入趙氏手裡,這回押了一個過來。

  趙無恤見他扎著秦國人標準的歪錐髻,頗似後世兵馬俑里的一員,見了趙無恤也不下跪,而是抬頭硬氣地用一口秦腔說道:「殺了我罷,我必復甦,去黃泉與秦國歷代君主和勇士一起縱馬喝酒!」

  為國捐軀的勇士在死後會復活,這種思想在秦人里很流行,根源或許是他們世代與戎狄交戰時產生的傳說,更詭異的事情發生在一百年前的秦晉之戰里:一個秦國間諜被晉人抓住,殺死在絳市上,過了六天他竟然復活了!而且還跑回了秦國,言之鑿鑿下,秦人更是信之不疑。

  雖然趙無恤壓根不相信這種事,但秦國的邦族性格也正如這個傳說一樣,屢死屢活,從必死的亡國之餘到西陲戍卒,從天子的牧馬人到大夫,為了與戎狄作戰獲得生存空間,幾代家主戰死,最後終於能列為諸侯,吞併戎狄,成了西方一霸。

  在後世,縱然被三晉逼到差點亡國滅種的境地,秦人還是再次在逆境中崛起了,蠶食天下,打出了一個斗大帝國,雖然不持久,但也足以讓人驚異,為他們堅韌的性格的佩服。

  秦國這種不怕死不服輸的性格,光是在龍門對峙期間,趙無恤便品嘗到了。

  擺擺手讓人成全這個秦國死士後,他隱約聽到對岸里的秦、知軍隊在歡呼。

  而趙氏這邊,則有些垂頭喪氣,同時還有人知恥而後勇,咬牙切齒地請戰,夜渡攻擊秦軍。

  趙無恤嚴厲的目光掃過所有人,讓他們頓時噤若寒蟬。

  「此趙氏之恥也,軍中理官何在?」

  黑衣黑冠的軍法官很快就給眾人定罪了,浮橋上執勤者殺,岸上巡邏者杖,介於大戰在即,趙無恤先斬了幾名負責的吏,用他們的頭顱祭旗,被牽連的兵卒降為死囚,編入敢死隊,他們的罪放到戰後,視表現再執行。

  一些挫折,也能讓趙氏上下更好的認清自己。

  「連夜再搭浮橋,其餘人秣馬厲兵,抓緊休整,明天就讓秦國人知道,河山之險,不足保也;伯王之業,不從此也!」

  夜色中,對岸的歡呼在繼續,在秦、知的統帥看來,趙軍浮橋已毀,趙無恤除非插上翅膀,才能飛渡龍門了吧……

  也許明天清晨,大意的就是他們了!

  PS:死人復活的事,見《左傳·宣公八年》: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還有放馬灘秦簡《墓主記》,記述一位名叫「丹」的人死而復生之事和簡歷。

  第879章 虎狼之師?

  「你在害怕?」

  子虎瞥了一眼旁邊的知果,心中十分驚訝,這個在父兄死光後臨危受命的知氏家主平日裡表現得十分睿智勇敢,大庶長也很欣賞,派死士去燒毀浮橋的想法也是他提出的,沒想到也有讓他害怕的東西,是對面火光連綿的大軍麼?還是那軍中的統帥?

  「能不害怕麼……」知果一直自認為是弱者,不需要像父親知文子,以及侄兒知瑤那種「強者」一樣否認自己的懦弱。他抬起手,將一支箭重重插到大腿上,隔著皮甲不會受傷,卻依然能讓身體感到疼痛,緩解他因恐懼而發顫,也驅趕之前因為燒毀敵軍浮橋而痛飲的醉意。

  「對面的趙軍,可是把我侄兒活活圍死的百戰之師啊,智慧如我父親,也敵不過趙無恤的詭計……」

  「趙無恤……」子虎沉吟了,對那位年紀輕輕就聲名遠播的同姓遠親,秦國左庶長可謂十分好奇。

  他宛若這個時代的一座奇峰,又隱藏在濃濃的霧裡。有人說他是晉文公重耳一般的人物,忍耐被逐之恥,去國外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回來後展開了劇烈的復仇,讓仇人們身死族滅,堪稱流亡公子王孫們的楷模;有人說他是卑鄙小人,用無恥手段取信陽虎,又背叛了他,並以同樣的方式讓魯國三桓滅亡;還有人說他是好色無厭的淫棍,就像齊襄公一樣,連親姊都不放過,應該遭天下唾棄……有人說他殘忍,對待敵人毫不留情,必滅之而後快,也有人說他賢明溫和,愛民如子。

  但無論輿情如何,趙無恤依然是緩慢壓向諸侯的一堵石牆,堅不可摧,勢不可擋,代戎、齊國鄭國擋不住,現在終於輪到秦國了。

  知氏對這一切並不陌生,雖然丹水長平一戰,是魏氏的倒戈導致了戰局翻轉。但逃出生天后,知果不得不承認,這種情況,歸根結底還是他們在戰略上和力量上不如趙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