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五月下旬,第一批女醫弟子開始進入醫館和趙氏府邸學習,同時,隨著趙氏對帶下醫、小兒醫的扶持推廣,一條新法令也開始在鄴城各里閭大門上張貼。

  這道法令先由趙上卿口述,筆吏起草,蓋印後發給理官鄧析確認其具有律法效應,又得到了鄴城令,同時也是外府計吏辛文子的認可執行,發放給下吏,這才得以公諸於眾。

  鄴令安排了識字者在各張貼點大聲將內容念出來:「上卿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將原本的道德問題,提升到法律的程度,旁觀者們不由緊張起來。

  趙氏對律法的重視超過了晉國、鄭國,一身黑衣、戴獬豸冠的理官是鄴人最畏懼的存在,任何作奸犯科都逃不出他們的眼睛。肅穆的法庭讓人望而生畏,趙氏的祖先不愧是皋陶啊,以律法代替禮樂道德,也可以說成是效仿先祖之道,讓反對者無話可說……

  更何況趙氏的律法,可是有齊國公子陽生血淋淋的屍體為墊腳石的,誰敢無視?

  所以一時間,才搬到鄴城一年到數月不等的眾人便開始相互問詢,為超過規定婚配年齡的兒女、兄弟姐妹相親了,不知有多少因緣在里閭門前定下來……他們入鄴城時都編戶過,還登記了記錄年齡外貌的「大索貌閱」,如今想謊報也來不及了。

  不過接下來,也有些條令是好事而非麻煩事。

  「各里閭將要分娩的人要報告裡長,官府派帶下醫探望,教授生產之法,以免生子不舉。生下男孩,官府獎勵兩石糧,一扇肉;生下女孩,官府獎勵兩石糧,一扇肉;生三胞胎、雙胞胎,官府給配備一名乳母。孤兒、寡婦、貧苦和重病之人,其子女官府設慈幼坊養之。」

  這是讓民眾牟利的善政啊!誰家都會有生養的時候,多子多孫是所有人期盼的。趙氏表現出對孩子的重視,本意是為了增加領地人口,卻也正中所有人下懷,無論他們來自何方,是何地位職業,都是受益者。

  眾人紛紛鬆了口氣,開始為上卿歡呼祝壽了。

  在這一聲聲頌揚中,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也由此產生了一絲「鄴人」的驕傲認同感。

  因為法令末尾明確寫著:「以上種種,僅對鄴城籍貫者有效!」

  趙無恤認為出了鄴城,這項法令很難迅速落實到地方上,索性讓鄴城移民們有種「上卿腳下」的帝都意識吧……

  記性好的人,都知道這是趙上卿十多年前在小邑成鄉為了政績推行過的舊政策,對應鄴城的急需人口,倒是恰到好處。

  但趙無恤沒想到的是,數年後,飽受恥辱的越王勾踐回到會稽,對著昆父兄弟,臣民百姓痛哭流涕後,幾乎原模原樣地複製了這份法令,使之在越國推行。

  虛心的越王雖然覺得這項法令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但終究還是自己在向趙氏「學習」。

  直到死,他都是如此認為的……

  不知不覺夏去秋來,趙氏的各處領地一片忙碌景象,黃燦燦的粟米被收割,歸倉,再由輜車、騾馬分批運往最需要它們的地方:晉陽、霍人、句注塞。

  足食則足兵,一場蓄謀已久的戰爭也在夏屋山之北打響……

  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

  七千五百名兵卒,一千五百騎兵,五百霍人縣戍卒,這就是今年秋天時,遠征軍的全部戰力。

  哪怕趙無恤前後兩次遷徙移民過來屯田,為這場仗積攢了兩年的糧食,霍人縣最多也只能供應這麼多人,若再多,大軍還未開拔,就得先鬧饑荒。

  所以事先他就和計然商量好了,這場仗對於代國而言,是一次滅國的存亡之戰,對於趙氏而言,卻僅僅由太原一郡出兵的區域性戰爭,成功便好,不成功也不至於讓整個趙氏傷筋動骨。

  這也是先謀代國,而不是中山的原因,對小而強悍的中山,必須讓東陽、太原、邯鄲數萬大軍一起發力才有機會攻滅。

  這次趙無恤甚至都沒讓統兵經驗老道的郵無正為帥,而是點了穆夏為將。

  穆夏最初誠惶誠恐,為自己找各種理由請辭。

  「臣出身低微,僅僅是個牧童,比臣身份高貴的數不勝數。」

  趙無恤卻不以為然:「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市,百里奚舉於牛口之下,他們的起步和你差不多,都成就了功業。我親自將你從馬廄里挑選出來,賜你為穆氏,我的眼光可比娘胎裡帶出來的血統可靠多了。在過去十餘年間,你也無數次證明了自己。」

  在孟諸之戰里,他所在的左翼發動壓垮鄭軍的攻勢;在汶水之戰里,是他擋住了齊人浩浩蕩蕩的戰車衝擊;在長平之戰里,是他阻止了知瑤的突圍逃竄。

  穆夏,這面武卒里最堅硬的盾,趙無恤要試著讓他同冉求一樣,學會獨當一面了。

  「臣只怕不能服眾……」

  「你功勳卓著,是我親自提拔的中大夫,持玄鳥旗以伐戎狄,誰敢不服?真有人膽敢違背你下達的軍令,自有軍法和士師將其繩之以法!」

  話說到這份上,穆夏無法推辭,只能赴任北征主將,從開春到八月中秋,他已經在晉陽、霍人呆了大半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