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他本人,則回到銅鞮與魏、韓兩卿碰面,討論因河西、桃林塞問題,越來越緊張的秦晉關係。在口頭上承諾若秦國和知氏殘黨越過大河攻魏的話,趙韓一定相助後,無恤又奔波到了曹國陶丘,他必須作為仲裁者,參加曹國決定君主制度存廢的「公投」……

  陶丘在國人暴動後,很快就結束了無政府混亂狀態,恢復了往日繁榮。沒了每年必須交給曹伯的大筆錢帛,市稅可以用於城內道路建設,教育推廣,以及新的行業鼓勵,商路開發。

  尤其是從前年開始,隨著晉國內戰結束,諸侯商貿往來開始復興,陶丘的貿易額一再升高,也讓子貢的聲望一日盛過一日。如今的子貢更多以「陶朱」作為自己的正式稱呼,而不是充滿衛國色彩的端木賜,他這個外來人,總算是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不過距離他真正名正言順地執掌曹國,還剩下臨門一腳。

  本來去年趙無恤婚宴上定下,應該去年秋收後就舉行公議,決定曹國君主制度存廢,然而曹人視曹伯一家為仇寇,本該親自回來參與的曹伯陽幾度被阻攔:聽說他要來,曹人不分男女老幼,駕著車,劃著名船,走著路,自發到曹國邊境阻止他。曹伯無奈,求助於趙無恤又得不到迅速回應,只能退讓一步,讓自己那剛剛成年的兒子代替自己去參加這些公議,於是就一直拖到了今年開春。

  除了仲裁者趙無恤外,一同前來旁觀的還有曹國的三個友邦魯、宋、衛,衛國派了公子子南,魯國來的是年僅六歲的大將軍趙操……

  而宋國,來的竟是大巫南子!

  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

  在小小少年眼中,久別未見的父親是可敬可畏的……

  卻見趙無恤坐於榻上,緩緩問道:「學詩了麼?」

  趙操連忙低頭道:「學了……」

  「學了哪些篇章?」

  趙操掰著小小的手指道:「夫子說要先將和魯國有關的詩篇學完,所以學了幾篇《大雅》,部分《小雅》,接著還要學《魯頌》。」

  他的老師是子游(言偃),此人雖然是南方吳國人,卻受延陵季子真傳,冠冕博帶,與中夏大夫無二,能講一口正宗的魯國雅言。趙無恤之所以讓言偃做兒子的詩樂老師,是因為他擅長文學,任魯國武城縣令期間,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如今升為曲阜令後,竟也能讓一向排外的魯人心服……

  一半外國人,一半魯人,這就是趙無恤遙控魯國的制衡之術。

  總之,無論是道德還是學識,讓言偃來給兒子啟蒙,趙無恤還是很放心的,不過究竟學的怎麼樣,這小子去了魯國一年半究竟有什麼長進,他還是比較關心的。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這句之後是什麼?」

  趙操額頭冒出了細細的汗,訥訥不答,目光轉向坐在父親旁邊的母親,一身水綠色深衣的伯羋對著他鼓勵地點點頭。

  他想了一會,才道:「是『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知道全句是何意麼?」

  「說的是銀河天漢之上,一顆名叫織女的星星!」

  「這首《大東》全詩之意呢?」

  趙操頓時慌了:「似乎是說魯國東封之事……」

  不止這篇,夫子所教授的《大雅》和《魯頌》里好多都晦澀難懂,他也問過夫子,夫子說是周公東封的歷史,但這歷史和星星又有何關係?他可理不順這之中關聯。

  趙無恤倒是沒有對兒子要求過於苛刻,他終於露出笑容道:「你這年齡主要是記誦和背熟,不懂不要緊,多問便是,若是現在聽不懂,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懂了,今日也累了,你先下去罷,我從晉國給你帶了禮物,你愛吃的甜餅,還有你季嬴姑母為你織的衣裳,佳姑母送你的玩具,一把小弓,說等你回到晉國時,要與她比比箭術……」

  趙鞅的幼女趙佳與眾不同,年幼時就能抱到榻上和兩個男孩一起爬,稍稍長大後,也一點女孩樣沒有,反而對飛鷹走犬,射箭劍技情有獨鍾……趙無恤對這個小妹比幾個兒女都要溺愛,常嘆氣說你要是男兒身,我趙氏又多一匹千里駒。

  而對於趙操而言,季嬴待他如母,趙佳則如同玩伴一般,他來了魯國以後,最掛念的就是兩位姑母了。他心裡一喜,差點跳了起來,還是看見母親對他搖了搖頭,這才恭謹地一拜,小步退下,他的「禮」則是跟著這方面的專家公西赤學的。

  少年不知愁滋味,孰不知她母親伯羋則垂首想著,如今季嬴已經是夫君的側室夫人,還叫姑母,合適麼?等兒子稍大回鄴城時,會不會很尷尬?

  ……

  待兒子離開後,趙無恤自己也鬆了口氣,與年幼時對兒子的寵溺相比,他現在和兒子中間,仿佛有了一層隔閡,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相處。

  權力在讓人手握生殺之權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果,那就是與親人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剛出生幾個月的嫡子和女兒他甚至都沒多看幾眼,更別說長子因為政治原因,被他安排到魯國,替自己擔任「大將軍」。魯國是趙無恤起家的根基,更是未來伐齊的第一線,不放一個趙氏子嗣在那裡,不足以顯示出他對魯人的重視。

  那些又小氣又好面子的魯人,他最清楚不過了。

  他又拉著伯羋的手溫和地說道:「薇,這一年多來辛苦你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