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聲音低沉了下來,若趙無恤的野心如此之大,那他魏氏便只能拼著裡通外國的惡名,另尋靠山了,哪怕帶著全部領地去投秦國,也比繼續與趙氏呆一起,日削月剝好!

  趙無恤哈哈一笑:「魏伯誤會了,無恤在此保證,河東、絳都之地,趙氏尺寸不取!」

  ……

  魏氏父子在事先商量後,料定趙無恤進逼絳都,肯定是想在河東獲得一片領地,作為他干涉朝政的橋頭堡,於是便打算「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寧可忍痛給趙氏一個縣,也要保住絳都不失。韓氏對此也心懷警惕,韓虎雖然與趙氏親善,但也想好了,若趙無恤要求獲得畿內周邊的話,他以後也會偏向魏氏和晉侯那頭,以維持平衡,讓自己能發展壯大。

  然而這場三方會談剛剛開始,趙無恤的一句話便將韓魏兩家弄懵了。

  「河東、絳都之地,趙氏不取尺寸!」

  「趙氏不要河東之地?」

  魏侈詫異地看向魏駒,魏駒也一臉懵懂地搖了搖頭,表示事先絕不知曉。

  魏侈一時間沉吟了,如此一來,趙無恤的打算就變得撲朔迷離了,他進逼新絳,只是為了那個正卿之位?說實話,經過趙氏悍然叛晉事件,完成了晉國首例在位執政戰敗的成就後,晉國的執政位置,名分遠遠大於實利。

  若趙氏想要的東西僅僅如此,那留在晉國內部繼續觀望,與趙氏井水不犯河水,也不失為魏氏長期發展的良方。

  至此,話題開始從卿位歸屬上,跳轉到戰後的疆域瓜分。

  趙無恤也不客氣,直接讓人呈上一份晉國地圖,上面趙氏占領的城邑被描成黑點。原先的封地晉陽、長子自然不變,邯鄲歸趙,范氏的河內當做「清君側」的賞賜成為新領地,中行的東陽也由趙氏代國君管轄,以防禦齊國、鮮虞。知氏在太行山兩側領地,釜口、閼與等險要之處,都將盡歸趙氏所有。

  如此一來,趙氏成了內戰的最大贏家,但按照趙無恤的說法,最富饒豐腴的河東地區,他只求將耿、樓兩處祖地收復回來,介山以南,長子以西之地,則不取分毫!

  魏氏被描成紅圈,他家如今控制了大半個河東,連知氏的老巢知邑也已經攻下,僅剩蒲坂一帶的知兵尚在頑抗,想必用不了幾日便能將知氏趕到大河以西。

  韓氏的控制區域則是綠圈,包括河內的州、野王等地,以及上黨,還有平陽、彘,這兩處位於汾水中游,正好擋在晉陽和河東之間,如今被知氏餘黨知申占據,趙氏承諾和談後會派郵無正去將其攻取,交還給韓氏。

  最後就是新絳到舊絳這方圓幾十里,乃晉公室的畿內領地。

  直到這時,在帳內一直像個配角般少言寡語的韓虎才起身說道:「韓氏的要求不高,我只要河外。」

  魏侈偏頭與魏駒商量,韓氏想要河外,在情理之中,因為晉國除了這一處外,幾乎都被瓜分殆盡了。

  「我支持子寅,只不過……」

  在韓虎和魏氏目光投過來後,趙無恤才笑道:「只不過太少了,完全不值韓氏在大戰中所做的犧牲的貢獻。」

  韓虎鬆了口氣,半開玩笑道:「如此說來,子泰想要如何補償我?」

  趙無恤卻很認真地點著地圖道:「我真心為子寅考慮,河外孤懸域外,獨木難支,子寅需要一個渡口,故茅津應該歸韓氏所有。虢城素有上陽、下陽之分,一個在大河之南,一個在大河之北,二陽都應該交給你。正所謂唇亡齒寒,虢城在手,若沒了虞,隨時都會被外敵侵入,為了韓氏的安全考慮,虞城也應該歸你所有!」

  韓虎愣了半響,心中欣喜若狂。

  可另一邊,魏氏父子有些坐不住了,因為趙無恤點的這幾處,矛津、下陽、虞,無一例外,都位於河東腹地,原本是范氏的地盤,如今都在他們魏氏控制之內!

  尤其是虞、下陽,距離他們魏氏的老家安邑何其近也!

  圖窮匕見,這才是趙無恤真正的計劃,利之所在,魏氏設想中兩弱敵一強的「合縱」,瞬間就變成了趙韓逼壓魏氏割肉的「連橫」。

  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

  魏駒畢竟年輕,沒有意識到有陷阱在其中,當即起身質疑道:「子泰,這不對,三家事先說好,魏氏獲得的范氏虞、下陽等都歸魏氏所有,不在分割範圍之內,如今為何出爾反爾!」

  話一出口,趙無恤倒還沒答話,他父親魏侈先在後面拉了他一下,魏駒頓時反應過來,一回頭看了看韓虎的表情。韓氏家主對趙無恤的建議顯得興致勃勃,魏駒站出來質疑後,才連忙收斂了那份渴求的目光。

  但名為貪慾的刺一旦紮下,就再也拔不掉了……

  「糟了!上當了!」

  魏駒在心中狂呼,韓氏進取河外在趙魏兩家預料之內,魏氏有求於韓氏,所以並未阻止,還暗中表示支持。

  但光口頭支持是遠遠不夠的。

  趙無恤也看準了這一點,他直言自己不要河東尺寸之地,放鬆了韓氏的警惕,接著順水推舟,又提出在河東給韓虎補償,這一出割魏飼韓之計當真狠辣!

  原本中立的韓氏突然被趙無恤推到了與魏氏的對立面,河外和河東必然存在衝突!韓氏不會放任當年假虞伐虢的故事再度發生,魏氏也不會容許自己後院多出別家的旗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