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面對這種情形,每天都會到城頭巡查一番的魏侈也不由讚嘆道:「知伯是個聰明人啊,他知道進攻虒祁宮,只怕會讓國人堅定站到反對他的立場上,那樣反而敗亡得更快。」

  剛被任命為虒祁宮守的戴子雍斜目看著這位臨時的「執政卿」,雖說不認可魏氏的手段,他卻也不得不佩服這魏侈的隱忍和膽大心細。

  原本早在兩年半前,趙氏擊敗齊國歸來,魏氏便可以叛了,但那時候若搶先發難,必然會在河東內部與知氏打成一團,到頭來反而便宜了趙韓兩家。於是這兩年魏侈和他兒子魏駒便隱忍不發,父子二人輪流在新絳為質,讓知氏放心地與其合軍,結果就有了丹水長平之戰的「義在東軍」這齣鬧劇。魏氏在實力未損下,完成了陣營的轉換,同時也為三家滅知立下大功。

  留在新絳的魏侈也沒閒著,他借著常出入虒祁宮的機會,與晉侯搭上了線。面對趙氏的步步緊逼和知氏的屢戰屢敗,晉侯午是深為憂慮恐懼的。在丹水之戰塵埃落定後,他開始明白,自己必須做出選擇了,否則,要麼只能逃亡國外,要麼等著趙魏韓三家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晉侯午不想逃亡,他放下了與知氏的私誼,猛地跳到了魏侈的船上,關閉虒祁宮門,任命魏侈代理執政之位,與知氏公然決裂,還在魏侈勸說下,認可了昔日叛黨趙韓兩家「清君側」的口號。

  比起罪己,君主們更樂意選擇責罪他人,原本執政這種東西,不就是用來背鍋的麼?

  不過也算魏侈大膽,他一頭鑽進虒祁宮尋求庇護,若知氏抱著玉石俱焚的想法猛攻宮城,只怕大家都要同歸於盡……

  幸好知氏里還有個理智的知伯,隨著魏侈早已準備好的安邑魏兵兵臨新絳,開始進攻南門,知軍也開始帶著族人,朝西門收縮。

  第五天傍晚時分,新絳南門宣告失守,魏兵入城後,與正在撤離的知兵碰到一起,城內爆發了一些零星的交戰。規模漸漸變大,還引發了一場大火,將新絳南市燒毀,牲畜亂跑,喧囂不止。隨著魏兵的攻勢,連城西的知氏府邸夜化為一片灰燼,周圍一些民居也被烈焰波及,半個新絳淪為戰場,整個夜晚,這座晉國明珠,霸主之都亮如白晝,殺聲四起。

  次日凌晨,在大火和濃煙的掩護下,知兵全數撤出新絳,把爛攤子留給了魏氏。魏侈猜測他們撤退的方向是往西百餘里的蒲坂津,渡過蒲坂,就可以抵達知氏在河西的基地輔氏邑……

  直到天色大亮時,眼見安全的戴子雍敢才打開虒祁宮大門。

  魏氏家臣來向魏侈請示是否追擊知兵,魏侈下令道:「惡臣既去,窮寇莫追,派一支斥候遠遠偵查彼輩的去向即可,其餘人分散開來,接管整個新絳的防務,保護虒祁宮、官署、府庫,安撫民眾,懲戒乘亂行不軌者。」

  在下達這一連串命令後,魏侈才鬆了口氣,終於有了一種將新絳握在手心的感覺……

  他再度登上城樓,遙望整個都邑,朝陽初升,紅光灑滿城中,雖然筆直如矢的中軸官道上除了兵馬戰車再無行人,涼風拂面帶來的是血腥和嗆鼻的煙火氣息,恢弘的宮闕如臨大敵,雄闊的城門依然冒著青煙,比起往日顯得蕭瑟破敗。

  「但它會恢復的,一如過去無數次一般……在我的主導之下!」

  接下來,必須快點安定新絳人心,利用晉侯午的名分,把周邊近畿肥田控制在手,再攻下知邑等地。如此一來,霍太以南,上黨以西,便能盡歸魏氏,新絳和虒祁宮也會變成他們家掌中的禁臠……

  就在魏侈野心如蔓草般瘋長時,有斥候急急來報:「主君,世子派人傳來新消息,知氏殘兵突圍被全殲,趙魏韓三軍不日將兵臨上黨。」

  「知道了。」雖然比預想的快了些,但還在魏侈的預想中。

  上黨守將名為羊殖,是這一代晉國將吏里較為中立的大夫,也是在防守戰中最為堅韌的老將,若無晉侯之令,他縱然只有一兩千殘兵,也會堅守到最後。趙無恤等人要過上黨,只怕還是得花一番功夫,等到十多天後後他們抵達時,河東大局已定,趙韓便沒了插足的餘地,而他魏氏也有了談判分贓的籌碼……

  如今昭余祁以北,上黨以東全在趙、韓手中,在那些地方,魏氏無尺寸之地。所以在魏侈想來,若要讓自己家在未來的晉國三卿格局下有一席之地,便只能依靠河東這片土地。這一處雖然不大,卻歷史悠久,從唐堯虞夏便陸續開發,熟地連綿不絕,最為富庶,集中了晉國三分之一的人口!有了這裡,他便足以與韓氏聯合,兩弱同趙氏分庭抗禮……

  然後還不等他想完,又有一個信使氣喘吁吁地爬上城頭,向魏侈稟報,這一次,消息來自北邊。

  「主君,北面,北面的晉陽趙兵在郵無正率領下,已經擊敗知申部,繞過介山,過峽谷,也不管沿途城邑,順著汾水直撲新絳而來!」

  「什麼!?」這簡直是晴天驟雨,魏侈頓時色變。

  第807章 韓策

  上黨是橫亘在晉國腹地的一片台地,此地丘陵橫縱,林木茂盛,乃通往舊絳新絳的必經之路。

  「我聽說羊殖是一位賢大夫,這個人究竟如何?」途徑上黨邑時,趙無恤招來負責晉國大夫事務的成摶,向他發問。

  成摶腰微微一彎:「臣不清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