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曾探明,趙軍主力人數幾何?」一刻後,國夏指著僅存的傳車斥候如此問道。

  「稟國子,約莫兩萬餘,離此八里。」

  「兩萬?其中都有誰的旗號,你可看清楚了?」

  「小人看得真切,有趙氏的炎日玄鳥旗,宋國的白底玄鳥旗,還有其餘師一級的旗號,什麼奔馬騎士、劍盾、斗馬雞,不一而足。」

  國夏站在戎車上微微皺眉,在齊軍回頭背水列陣後,趙軍也已經逼近了,不過人數與他預料的卻不太一致。

  據更早的消息,趙軍在圍困帝丘時大概就有兩萬,出發東進差不多也這個數。與此同時,曹國之變時又有情報稱,一支規模不小的宋軍正途徑陶丘北上,在曹國耽擱了一段時間。若這支宋軍與趙無恤軍合流,國夏將面對的至少是三萬人才對,加上那些騎兵、輕兵和曲阜魯卒,人數當不亞於齊軍。

  等趙軍大部進入國夏視野後,他粗略地估量了下明面上的敵人兵力,的確只有兩萬左右,那憑空消失的一萬人,到哪裡去了呢?

  「會不會是在沿途與大軍脫節了?」高無邳提出了這個可能,據他們所知,趙兵之所以會這麼快追上自己,一定是沒日沒夜地急行軍,沿途掉隊萬把人也是尋常事,他們在行進途中,不也時時刻刻有人走不動留在後面麼?

  事到如今,國夏只能這麼想了,如此一來,至少在滯後的趙兵趕上來前,齊軍對趙軍是有人數優勢的。

  雖然決定了要打,但怎麼打還是個問題。作為一個頭腦清晰的齊將,國夏心裡很清楚,論軍陣之堅,兵道之詭,他是遠遠比不上有長矛方陣和輕騎兵的趙無恤的,所以只能以齊人之長,攻敵人之短。

  齊軍的長處是什麼?在國夏想來,一是戰車,二是弓箭,尤其是戰車,他手頭至少有八九百乘,都是上好的戎車!

  「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陳,破強敵,遮走北也,敗步騎,當用戰車!」

  也有被趙氏騎兵禍害慘的公子陽生提出異議,趙軍中有大量輕騎,戰車恐怕不能敵騎兵。

  國夏卻有點不信邪,這幾年間,趙氏騎兵雖然名聲響亮,幾乎戰而不勝,但就國夏所知,他們並沒有在大的會戰里正面擊敗戰車的經歷。宋之亂里的孟諸之戰,鄭軍的魚麗之陣被趙氏打得滿地找牙,可那靠的主要是步卒方陣和弩箭。

  所以國夏很希望自己的戰車在趙軍剛到立足未穩時一口氣衝鋒出去,挫挫趙無恤的銳氣,再將他們擊退。

  齊國戰車的置吏之法,以五車有一個車長,十車有一個車吏,五十車有一車率,百車有一車將,國夏便點了九名大夫或公孫去擔任車將。一時間,國夏的中軍處令旗招展,各師得令後,開始將各自所統屬的戰車集中起來。

  然而或許是國夏這一舉動的意圖太過明顯,也許是對面的趙無恤也知道己方和齊軍的優勢所在,趙軍那邊在齊人出手前,便有了應對舉措……

  趙軍中的確平白蒸發了近一萬人,但那些人做什麼用途去了,趙無恤和主要將吏心知肚明,為了最終的勝利,他完全願意承擔以兩萬部隊攻三萬五千人的風險。

  趙無恤有許多斥候,國夏也有派斥候出來,雖然大部分都被輕騎剿殺,可還是有幾個漏網之魚跑了回去。所以國夏已知趙無恤追上來了,他原本是準備渡河,這會兒匆匆地燒毀了浮橋,改成在河邊背水列陣備戰。

  無恤便傳下令去,命穆夏、田賁諸將各自陳列本部,做好進攻的準備。他則在河岸高處騎馬遠望,觀看齊人的軍陣。

  「子僖覺得,齊陣如何?」趙無恤考校似地問了在拖延齊人過程中智謀大放異彩的石乞。

  石乞話不多,他觀望片刻便揚鞭指點,對趙無恤說道:「小人以前只是個楚軍小吏,不太懂戰陣,但也能看得出,齊軍正在集中戰車,戰車恐怕就是齊將最為仰仗的東西。」

  趙無恤點頭贊同,說道:「不錯,敵之軍陣,戰車最堅。」

  如此數量的戰車對己方還是能造成威脅的,他的突騎數量不多,多數還是騎射和騷擾用的弓騎兵,數萬大軍交戰,戰線能拉開數里,若交戰後齊人的千乘戰車集中衝擊一處,也是有可能被連破數座軍陣的,不可不防。於是趙無恤偏頭尋找道:「子有何在?」

  「仆臣在此。」冉求從身後冒了出來,和石乞一樣,他也因為果斷帶著曲阜魯人出擊得到了趙無恤褒獎,與田賁、石乞並列首功,而虞喜、樊遲居次功,他們這追擊數百里的五人還被戲稱為趙氏「五犬」,意為趙無恤乃獵手,五人則是助獵人尋敵、滯敵的獵狗。

  「子有鎮守魯邦,你覺得呢?」

  與齊人交戰多次的冉求靠近建議道:「將軍離開魯國前曾交代過我,齊人乃魯之大敵,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求查遍國史里對齊軍戰法的記載,結合與齊人多次交戰的經驗,方知齊人無論哪個將帥,慣用的戰法一貫是技擊、強弓和戰車同時使用。我看那國夏的戰法,應該是想將強弓布於兩旁,射我左右,車兵再衝擊我左右,技擊也乘機攻入,造成我兩翼大亂。」

  「無論如何,齊人的戰法核心都是戰車啊……」趙無恤笑了笑,心中有了主意。

  「既然如此,讓齊人這優勢用不了不就行了?」

  他當即下令道:「揮旗,讓虞喜持續襲擾,而我大軍開始靠攏,從行軍隊列變為作戰隊列,進入敵前兩里後也不要停,一直前進,前進,直到進入半里外方能停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