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虎會以鄆城數千之眾對抗兩萬人,他也不是什麼當世名將,僅能保證重要城池不失,期間還多次突擊殲滅齊人小股部隊,稱得上有功,但當趙無恤歸來時,他卻一臉慚愧地下拜請罪。

  「罪在余,不在二三子,這一年裡司馬辛苦了。」趙無恤將他扶起,問道:「鄆城還有多少能戰之兵?」

  「在將軍抽調一半縣兵後,還剩三千餘,歷次交戰中折損數百,尚有一師。」

  虎會眼睛一亮:「主君,要決戰了麼?仆臣就怕貿然出擊丟了鄆城,只能坐視齊人在城外耀武揚威,早就憋屈夠了,臣願為先鋒!」

  「前鋒已有人選,你且率一半縣兵編入後軍,待我大軍東去尋齊人決戰時,後軍便封鎖濟水一線,務必讓齊軍不能走脫一人!」

  在鄆城,趙軍與沿著濮水東岸前進的宋軍匯合。如今正是趙氏有求於宋國相助的時候,在鄆城相會時,樂溷便試探性地提出,既然曹君見逐,能否讓宋國吞併曹國、陶丘?

  趙無恤沒有答應,也沒有回絕,而是用一個「拖」字決,說陶丘局勢複雜,此戰過後再議,這樣就不至於讓宋人失望,消極參戰。

  兩軍合攏後錦旗招展,三萬人紮營鋪天蓋地,人吃馬嚼支出不小。鄆城原本儲備三年的糧食,在戰爭期間消耗大半,只夠供應他們停留期間食用。所以未來的大軍補給,還得靠子貢從陶丘運糧,通過濟水和大野澤送達前線。

  根據先前的情報,因為郕縣之降,魯國北境破開了一個大口子,泰山一線和東阿、平陰的齊軍就從那裡魚貫而入,進入魯國腹地的洙、泗流域。如今與國夏匯合後依舊盤桓在那裡,趙宋聯軍過去,正好能碰上正著!

  這是先前的預想,但就在敵前會議再度召開時,先行東去的斥候卻帶回了來自中都的信使。

  來者是闞止,他在幾個月前組織桃丘鐵工坊撤離後便留在那裡,得知趙軍歸來後欣喜若狂,便自告奮勇而來。

  一年未見,闞止有些激動莫名,他對趙無恤行了一個重禮,瞥了一眼似曾相識的計然後,便匆匆說道:「主君,齊軍已經得知趙軍攻陷帝丘,揮師東進的消息,似有北撤的意向!」

  「齊人想跑?」

  趙無恤冷哼一聲,攤開地圖細觀,讓闞止指出齊國大軍的具體位置。

  「就在中都、闞邑以東,洙、泗以西的位置,那一帶地形平坦,齊人在此攻略了幾座城邑,數次試圖攻入曲阜。但彼輩在城中的內應已經被張子和柳下跖全部逮捕,齊軍無人策應,已經生出退卻之心。如今乍聞將軍抵達,便有通過郕邑歸齊的意向。」

  趙無恤微微沉吟:「從鄆城到中都需要渡過濟水,大軍渡河極其緩慢,再到洙泗,一共需要五天時間,就怕等吾等抵達時,齊人已經遁走了……」

  他想了一會,當機立斷道:「速速讓徐承來見我!」

  ……

  西魯陸上的領地被齊人禍害不淺,可水上的疆域卻固若金湯。

  鄆城是魯國舟師駐地,雖然投入的精力和錢帛不算多,但舟師師帥徐承還是將盜跖手裡剩下的零散船隻打造成了一支真正的水軍,齊人有上次火燒濟水的陰影后,片板不敢逆濟水而上。

  也幸虧他們沒來,徐承在趙無恤的指點下,已經設計出了這時代東方尚無的帆船,船隻的靈活的速度遠勝往昔!

  徐承在大野澤碼頭拜見趙無恤後,被交予了一個任務。

  「立刻聚集舟師的船隻,以及大野澤中的漁舟,先行到濟水渡口處造舟為梁,架設浮橋。」

  造舟為梁是常用的渡河方式,徐承應諾,此舉能讓大軍渡河節省至少一天的時間!

  但還是有些不夠,齊人總計四萬,又在魯國劫掠了不少人口錢帛,撤離起來是較為笨重的,但四天時間足夠行兩百里地,趙軍就算連夜趕路,也只能逮到他們的尾巴。

  無恤自有主意:「你再親自帶舟師大船,運送一支兩千五百人的輕兵,楊帆東行,在大野澤東岸登陸,務必要在齊人撤離前,拖住彼輩!」

  徐承眼前一亮,這是類似吳軍入楚的作戰方式,通過舟師的運送,偏師能夠再節省一天半時間,快速抵達洙泗以西,咬住正在撤離的齊軍。但以兩千五百人攻擊敵方四萬大軍,還得拖住他們至少兩天,縱然趙無恤承諾說,會有一千騎兵先行過去配合,但這簡直就是在送死啊!

  這一次,齊軍的統帥不是無將才的齊侯杵臼,而是有名將之資的國夏!

  在原本的歷史上,國夏可是能以萬餘齊軍,衝破趙鞅的層層防線,占取了邢地、任地、欒地、鄗地、逆畤、陰人、盂地、壺口,讓晉國太行以東一片糜爛。再會合鮮虞,橫行數百里把中行寅從朝歌送到柏人的狠人啊……

  因為他,歷史上的晉國六卿內戰平白延長了兩年時間。

  這一次,國夏是沒機會有如此亮眼的表現了,但他對魯國的攻擊依舊兇狠。連趙無恤也得等待宋軍匯合,才有把握與之決戰,何況區區一師之眾,基本是有去無回。

  但這是軍令,是留住戰機的最後機會,該派誰去呢?必須是驍勇敢死之將,必須是能捨生取義之人。

  就在趙無恤考慮時,將吏中有兩人同時站了出來,齊聲說道:「臣願往!」

  無恤定睛一看,卻見左邊的人鬚髮賁張,正是田賁,他一直又喜又恨的悍將。右邊的人身材短小,比起剛烈的田賁而言顯得有些陰沉,正剛剛被子貢從楚國帶來,未有尺寸之功的石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