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回頭看著計然道:「齊國大軍雲集於魯地,此去又是一場不知結果的廝殺,先生可願隨我去觀戰?」

  計然一笑:「我三四年前就在孟諸旁的山上對友人預言過,十年內必有霸主興,此戰是將軍定霸北國之役,老朽豈能錯過?」

  ……

  衛國新朝廷是在趙無恤操控下,一個網羅原衛國世卿大夫組成的親趙傀儡政權,孔圉為執政,其餘大多是蒯聵的黨羽。

  因為衛國已經就範,趙無恤便沒有留太多兵卒,只讓楊因為監視,一師陳定國所帥的宋軍,和一師來自河內的趙氏新兵駐守,同時幫助衛國重新武裝起來。

  在軍事上,他們以一些武卒老兵為骨幹,組織了一些降兵、流民湊數。這個政權事事要聽命於趙無恤,並充當趙氏作戰的幫手。

  不過東面的戰事,趙無恤就不指望衛人了,他在帝丘已經耽擱得太久,魯國那邊的局勢愈發不容樂觀。據悉,泰山、東魯一帶的魯國貴族或叛或降,西魯又被國夏打了個對穿,魯軍不敵,退守曲阜、郈、費、鄆城等堅固的堡壘,其餘地方呈一片糜爛之勢。

  於是破衛後的第七天,趙無恤帶著兩萬大軍迅速東進,只花了一天時間就到了六十里外的洮邑,他們會在此休息一夜,次日便要繼續行軍,進入魯國境內!

  至於宋國友軍,則在濮水對岸,兩軍隔河並肩進發,互為犄角。

  紮營後,隨宋軍北上的子貢也正好渡過濮水過來,他趕了一天一夜的路,臉都來不及擦一把,就被趙無恤拽進帳內問對。

  事關對曹國的處置,不能讓外人知曉。趙無恤讓漆萬去外面守著,他則順手倒了一杯漿水給子貢,看他狼吞虎咽地飲下後,便打斷他的行禮道:「時間緊迫,那些虛禮就免了吧,我一會還要去召開敵前軍議,關於曹國的事情長話短說。我問,你答。」

  「聽好了,第一個問題是,陶丘現在形勢如何?」

  「唯。」子貢也顧不上拘禮,用寬袖擦了擦汗水後回答道:「曹伯出奔後,城內已放棄抵抗,兵卒一鬨而散,國人見公孫疆已死,怨恨已報,也沒有在街上久留,在仆臣派人勸說下,各自歸家了,只用七八天時間,市肆又恢復了熱鬧。」

  「善,只要沒有昏君惡臣胡來,士民自己也能照顧好自己,第二個問題,我軍控制曹國多少地方?」

  「包括陶丘在內,曹國共計有城十六座,戶五萬,遵照主君的指令,其中靠南的六座城連同兩萬戶人口,將劃給宋國控制,其餘都在我軍控制下。」

  「第三個問題,若此時直接化曹國為趙氏的縣,不考慮外部因素,你認為曹人能接受麼?」

  「不可!」子貢出言很急促,他勸道:「曹人雖然安於現狀,但若貿然吞併,恐怕會激起曹人不滿,陶丘里的十三家大商賈,以及七家大夫之室也會擔憂。」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人的力量,子貢算是見識到了,他不希望逆民意而行,趙氏雖然占據了曹國,控制還是太薄弱了些,沒有直接統治的基礎。

  「仆臣認為,對待曹國,還是立一位新君,主君間接控制為好。」

  趙無恤顰眉思索,子貢則在如數家珍地點著曹國的公子公孫們。

  「曹伯無子,卻有幾個弟弟和堂弟,仆臣建議從裡面挑一個年幼者為君……」

  趙無恤突然舒展了眉頭,似乎是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打斷了子貢:「第四個問題,若讓你來管曹國,能讓人心服麼?」

  子貢一愣,咬著嘴唇想了想,這才說道:「十三家商賈與我有舊,還算聽話;而那七位大夫,得靠我與主君溝通,對我畢恭畢敬;至於國人,國人在我號召下驅逐了曹君,殺了公孫疆,故十分信任我。若我呆在陶丘,還是能在各勢力間長袖善舞的……」

  他想到一種可能,訕笑道:「主君莫非要我做曹國新君的大夫,讓我代主君管控陶丘?」

  「差不多。」

  趙無恤似笑非笑,他讓子貢將陶丘里的各勢力,以及各階層現狀簡略地說了一下,得知經過次一事,曹國君權算是威風掃地,曹人對國君的需求,更多是出於一種慣性。

  他更是覺得此策可行,便指著子貢道:「第五個問題,你聽好了。」

  「唯。」

  「四百年前,宗周國人暴動,以專利之法害民的榮夷公被殺,周厲王逃於彘。國人不願意厲王回來,也不接受他的太子繼位,後來發生什麼了?」

  子貢不假思索:「德高望重的共伯和被大夫和國人推舉出來,干天子之位,而周定公、召穆公則佐其處理政務,三公共治。直到十四年後,周厲王死於彘,太子靜繼位為周宣王,故而這十四年被稱為共和行政……」

  「沒錯!」趙無恤一拍手掌,踱步到有些迷糊的端木賜面前,眼裡閃著耀眼的光芒,子貢知道,這是趙將軍發現某件事很有趣時的表情。

  「共和。」他念叨著這個詞:「子貢,我想要你做陶丘的共伯和,與曹國的大夫、豪長、商賈、百工一起簽訂契約,在找出適合的新君前,行共和之政!」

  PS:劇情需要,把史記和竹書紀年裡關於「共和行政」的記載糅合了!

  第741章 走向共和(下)

  次日凌晨,啟明星才剛剛升起,子貢便又匆匆離開洮邑,渡過濮水回歸陶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