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陶朱君!」那些蹴鞠者聽到這名號,就如同遭了炸雷般,頓時下拜頓首。

  這位號稱「陶朱」的神秘商賈,不但是魯國趙將軍的金主,據說也是創建了侈靡之業的人,是他們現在的衣食父母啊!

  「是我無能,導致陶丘出了這麼大的紕漏,讓二三子受苦了。」

  子貢讓眾人快快起來,待他和石乞換了身衣物後,陶盎這才對他們說起了這些日子以來,曹伯陽與公孫疆的「倒行逆施」。

  ……

  「公孫疆本來只是一區區獵戶,靠射弋技藝博得曹君歡心,讓他參與政務。此人不懂商賈之道,不懂市場行情,更不懂曹國靠什麼才能如此富庶,不過卻很懂曹君喜歡什麼。他上任司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商賈和各行各業增稅一倍,侈靡之業則是兩倍,靠這種殺雞取卵的法子讓曹君的府庫充實。」

  「接著,得到曹君獎勵的公孫疆更進一步,把民眾每年的服役時間從一個月加到了兩個月。還逼迫城中各家氏族和大商賈借貸錢糧給司城暑,他利用這些財富在陶丘周邊一口氣建立了五座衛城,城池倒是樹立起來了,陶丘的商賈、百工、吏民卻已被折騰得夠嗆。」

  陶盎說著,子貢則捧著漿水一邊喝,一邊緩緩點頭。這些事都發生在去年,發生在趙氏與范、中行、邯鄲拼死一戰的當口,他也在各勢力間東奔西跑,根本沒時間管曹君和公孫疆這些破事,如今看來還是大意了。

  「若只是這些,吾等忍忍也就算了,做商賈的在列國哪裡不是受盡肉食者剝削,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呢?可這次他們做得更過分,也不問問國人意見,就直接下了命令對宋宣戰。真是笑話,打仗這種事情我雖然不懂,卻知道內外之費,兵卒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都要花錢。上次的借貸公孫疆還沒還,就再度強迫吾等商賈出資,美其名曰戈矛錢,過去一年裡積蓄下的收益,全部被他以官府名義搶走!」

  「打仗還需要兵卒,兵員自然要從國人里徵召,曹人常年從事貨殖百工,早就不持戈矛多時。如今卻被公孫疆從各自的行業剝離,城外的農人兩戶抽一丁,以至於農事荒廢,十室九空。城內商賈參軍,市肆凋零,百工參軍,工坊關閉。甚至連侈靡之所也不被放過,角牴的力士被抓去做擎旗者,蹴鞠的隊員要去頂在前排持矛,以往名震曹國,讓無數人瘋狂的駕車能手們,也得放棄日入千錢的行當,披甲登上戰車……」

  說到義憤填膺處,陶盎一拍桌子,憤憤地說道:「誰不知道作戰是要死人的,所以無人願意去當兵,都是被強迫的!而且敵人還是趙氏和宋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曹伯這是瘋了,他和公孫疆不想活,陶丘的士農工商還想活呢!」

  聽著聽著,子貢眉頭明顯有了一絲怒意,可臉色卻越來越冷靜。他心中亦有慚愧,曹國之變和自己有莫大的關係。說小了是失職,說大了是對危機視而不見,需要對此事負責。

  「子絲。」他問道:「曹國民眾對曹君和公孫疆的憤怒,到了何種程度了,或者說,他們為了結束這種動亂,能做到何種程度?」

  「好比是夏民恨夏桀的程度,是宗周國人痛恨周厲王和榮夷公的程度,是時日竭喪,與汝皆亡的程度!」

  陶盎很憤怒,要知道,他幾年前還念著自己是曹人,質疑子貢為趙無恤在曹國布置侈靡之業是不是心懷不軌,是不是想要曹國沉迷在奢侈和歡愉里,喪失戰鬥力。

  如今這種情況已經積重難返了,曹人過了幾年鬆散玩樂的好日子後,對公孫疆突然收緊的軍國政策十分不滿,誰奪走了他們的好日子,誰逼著他們上戰場,就是在逼他們去死!

  好好做生意不行麼?打什麼仗啊!大多數人是這麼想的。

  連陶盎也不知不覺改變了態度,國君他不體恤民間疾苦,只知道縱容公孫疆胡來,所以他對曹國官府的憤怒,已勝過了身為曹人的忠誠。

  「至少,外面被到處搜捕的蹴鞠者們,那些失去了飯碗的商賈們,終日勞役不得休憩的百工們是這樣想的。已經有人打算,寧可結伴北逃進入大野澤,也好過為曹君殉葬。就算已經被徵召入伍的,也在心裡埋怨不已,不願效力,不少人還商量著,對宋人還是要抵抗一下的,可若遇上趙兵,就要臨陣倒戈了!」

  趙氏的退役老兵可是陶丘的重要消費者,屢次過境也稱得上秋毫無犯,讓曹人很有好感。信息搜集得差不多了,子貢微微一笑,心裡有了定計。

  「子絲,不瞞你說,趙宋兩邊的反應很快,已經在南北夾擊曹國了,這次曹國挑的節點很關鍵,以主君的性情,恐怕是不打算放過曹君的,可攻城難免雙方都有很大損傷。所以我打算在大軍攻陶丘前,顛覆曹伯和公孫疆的統治,以最小的流血和代價讓曹人再獲和平。」

  陶盎聞言一愣,隨即大喜:「正當如此,我和門外的蹴鞠者們,都願意助子貢一臂之力,這兩年受盡凌辱的民眾,也願意追隨!」

  「陶丘有數萬民眾,這是掀翻暴政的基礎,但若無人首義,他們大多數人會默默忍耐過去。所以吾等不但需要人手,還需要錢帛和能起到號召力的人。」

  子貢道:「雖然曹國沒有大公族,但公孫疆此人以區區獵戶身份升到了大司城,一定有不少貴族心懷不滿。這些人過去沒少在侈靡之所出沒,還從我手裡賺過賭注,與我多有交情。我這就寫信,你派人去聯絡其中較可靠的幾位,試探他們的意見,許以利益誘之……」對這些容易投靠強大勢力的人,要以趙氏行人端木賜的名義勸他們反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