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衛國猝不及防,本來和他們一起協防趙氏的鄭國沒有掩護衛軍側翼,營地空空如也。原來鄭國人早已將大軍撤了回去,一部分留在虎牢鎮守,一部分則由游速帶著去攻打蠻氏國,占領了汝水以北後,在邊境和葉公縣兵發生了衝突,雙方劍拔弩張起來,也顧不上管衛國死活了。

  所以戰爭很順利,趙軍占領了大片土地,控制楚丘後,趙無恤更是做了件讓世人震驚的事情:他尋來衛國的流亡勢力,讓他們立衛國太子為君!

  「可我父還活著,他才是國君……」蒯聵當時直接被怔得坐倒在地,一張臉嚇得煞白,在他的計劃里,僅僅是求趙氏助他回國,逼迫衛侯讓他以太子身份攝政即可,誰想趙無恤直接拍板,讓他自立為君。

  當時趙無恤卻不以為然地一笑:「晉國的師曠曾經評價過衛國人驅逐衛獻公之事,他說,國君是神明的主祭人,是國人的希望。如果使民眾的生計睏乏,神明失去祭祀者,百姓絕望,社稷無主,那國人要這個國君有何用處?還不如驅逐了事。」

  「如今衛國又出現這種情形,衛侯老了,糊塗了,我大軍東征,他居然還在鼓動衛人負隅頑抗,驅使國人自尋死路,他已經不適合再做國君,衛國人需要一位新君為他們指一條明路,太子自然是唯一的人選……」

  於是在趙無恤的鼓動和布置下,才有了今天這齣勸進鬧劇。

  以這種方式登位的蒯聵環視殿內,幾十個人一齊勸進,這架勢足以與在帝丘的衛侯分庭抗禮,他慢慢地也不緊張了,而是享受起這一刻來。

  雖然蒯聵的親信也曾憂心忡忡地說,他這是與父親作對,在道義上落了下風。而且除了趙氏、魯國、宋國、曹國外,天子和晉齊都絕不會承認他的合法性,楚丘衛侯政權前途堪憂。

  這時候蒯聵的心態已經變了,誰不讓他當國君,他就會跟誰急。合法不合法其實並沒有什麼大用,當年晉國的曲沃一系還不是被全天下敵視圍攻,最後一樣成功取代了晉侯,篡位為君。與之相比,蒯聵覺得自己還是有理有據的,衛國在連年戰火里,已經滑落到滅亡的邊緣,是時候有人站出來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了!

  「和當年衛文公在這裡重建衛國一樣,孤也會讓衛國復興!」

  蒯聵一時間志得意滿,稱孤道寡起來,直到他的目光越過那些三叩九拜的衛國大夫,看見殿堂側方那群人,這才猛地清醒過來。

  趙無恤作為「外臣」,此時正戴著遠遊冠,似笑非笑地盯著他看,他身後的那些家臣將吏也僅僅是朝蒯聵拱手,渾然沒把他當回事。

  ……

  趙無恤的確沒把蒯聵當回事,這已經不是他扶持的第一個國君了,去年年底,圖謀投靠齊國的薛國被盜跖帶著魯、宋的軍隊包圍。薛人大恐,便殺了其君薛伯比,迎接城外的公子夷為君,薛國遂定,魯國那些心懷叵測的大夫和泗上諸侯們頓時老實起來,趙無恤這是在告訴他:我雖然不在曲阜,卻離洙泗不遠。

  有了薛國的例子在先,趙無恤如今著手建立楚丘偽衛政權,也頗為得心應手。

  「衛國太子並無人君之狀啊……」項橐跟在趙無恤身邊,旁觀了整個過程,只覺得乏味得讓人打瞌睡,而且他也挺瞧不起蒯聵的,被異國卿大夫扶持的國君,想想就知道肯定是傀儡。

  「能聽話便好。」無恤言罷,帶著眾人朝蒯聵祝賀,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

  蒯聵雖然被扶上了君位,可他手下連一兵一卒都沒有,衛國的土地要麼在他父親手裡,要麼被趙氏占領。趙無恤扶他上台,只是想要一個招降衛地士大夫和國人,同時名正言順占領衛國的名義而已。

  總算蒯聵不傻,能認清自己的身份,他「即位」後繼續唯趙無恤之命是從,態度很是恭敬,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像趙氏稱臣的……

  旁人的眼光蒯聵並不在乎,他明白,只有打下帝丘,逼父親元退位後,他的君位才能穩固!

  帶著這種心思,這楚丘行宮的君榻還沒坐熱乎,蒯聵就馬不停蹄地和趙無恤簽署了一條又一條賣國密約。

  衛侯元死死咬著不鬆口的濮南、濟西地,卻被蒯聵大筆一揮,承認這是魯國、宋國、曹國等友邦的領地,真是崽賣爺田不心痛,要是傳到衛侯元的耳朵里,恐怕得氣得他吐血。

  而楚丘等新近被征服的地區,在當地秩序恢復前,請趙氏代為維持秩序,「衛侯」蒯聵將儘快組織當地衛國人建立一支新軍保境安民,同時協助趙氏征糧征勞役。

  甚至連這個偽政權的「當國」,也就是執政,趙無恤都給蒯聵找好了。

  「孔圉?」

  蒯聵一怔,這個人選他根本沒想到,因為孔圉人還在帝丘,根本沒來投奔他。

  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如今已是戰爭第二年的二月中旬(前497年),正是春耕過後用兵的好時節。

  趙氏一萬五千大軍,外加在河內徵召的一萬勞役已經渡過大河,若無齊、鄭插手,擊潰衛國那僅剩的萬餘殘兵沒什麼難度。不過衛軍的統帥王孫賈很聰明,他選擇避戰,都躲在各處城邑里不出來,一一攻取倒是一件麻煩事,趙無恤一直對西線的戰事有些擔心,希望這邊能速戰速決。

  不過想要迅速解決衛國,想著簡單,做起來卻有些麻煩。子貢離開前曾鄭重地對他說過,衛可攻卻不可輕,更不可亡其社稷,因為衛國雖然國君荒唐,卻頗有一些賢能的大臣輔佐,他們才是衛國賴以生存的基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