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這時代信息傳播緩慢,可齊國也在五月底便得知了趙氏與范、中行開戰的消息,齊侯在四年前的大敗後便一直隱忍蟄伏,與民休息,連宋之亂和魯之亂都沒攙和進去,連泗上小國也不要了,等的不就是今天麼!

  於是齊國六月徵兵,七月時邊邑齊師開始主動對魯國進行試探性進攻,而魯軍果然只守不反擊。

  「趙無恤調了近半魯兵去晉國交戰,輕易是回不來的,這正是將魯國從趙氏統治下解救出來的機會啊!」齊侯大喜,他預計趙氏與二卿的戰爭至少要打到入冬,這期間可以隨意攻擊魯國。

  然而很快,臨淄便得知趙氏旬月破朝歌的震撼新聞,這下子,齊侯再度變得患得患失起來。

  幸好不久後知伯的私信也來了。

  晉國執政在信中建議晉齊和解,然後共同對付勃勃升起的趙氏,戰後屬於晉國的歸晉國,原本屬於齊國的歸齊國……這也意味著,知氏代表晉侯,願意放棄魯、莒、衛、泗上諸侯,來換取趙氏的滅亡。

  這是從天而降的禮物啊!當年齊莊公和欒盈的謀劃也大大不如。

  「天亡趙氏,天興齊國!」齊侯杵臼高興得跑到太公、桓公之廟祭祀,告訴祖宗這一喜訊,他隨即壓制了所有的主和派,一意孤行地決定全面開戰。

  而陳氏,自然是最堅決的主戰派。

  陳恆一位家臣對陳氏父子如是說:憂患在國內的攻打強國,憂患在國外的攻打弱國。現在陳氏的憂患在國內(削諸卿,代齊自立),正應該鼓動國君捲入與趙氏的戰爭里。攻打趙氏如不勝,齊人死在外國,朝國內諸卿勢力空虛,這樣的話,民眾便會更加怨恨公室,陳氏便無人能抗衡了!

  想法是不錯,可國夏卻不會傻到自己去拼殺,讓陳氏在背後得利,他在軍議時就提了一個建議。

  於是齊侯命令陳氏發兵西進東陽,支援邯鄲、中行,與趙氏主力直接碰撞,而公室和國、高軍隊的主攻方向則是魯國。

  作為家族常駐臨淄的代表,陳恆領命後一臉為難地退朝了,可回到夷儀後,他卻對國夏的自作聰明冷笑不止。

  「國夏以為魯國就是一塊放棄的魚腩了麼?我看不然,既然趙無恤能放心地帶兵西去,魯國那邊的抵抗之頑強,或許會讓他們磕掉門牙,反而是東陽這邊,大有可為啊……」

  他眺望大河對岸,那裡是中行氏控制的河間地,沿著河水逆流而上,便能抵達正在鏖戰的河內地區,朝歌已經陷落一個月了,邯鄲、范、中行的殘部據守著淇水以北的地區。若陳恆一心為鬆散的晉齊同盟著想,就應該速速去協助守衛戲陽、雍榆、中牟等地。

  但陳氏是個貪得無厭的家族,一向先家後國,先私後公,在得到夷儀後,他們對河對岸那片地廣人稀的土地,也覬覦已久了……

  所以陳恆沒有第一時間帶兵去往河內支援,而是派使者攜帶禮物渡河,去河間地招募戎狄部落,勸他們脫離即將樹倒猢猻散的中行,歸附陳氏!

  他要爭取在明年開春前,讓河間地北部那數十個戎狄部落易幟。

  陳恆自己則藉口兵甲器械不足,在夷儀磨蹭了許多天,思考著要用什麼法子才能將中行氏在河間地南部的那幾個縣邑搞到手……

  「要不要派使者聯絡下趙無恤呢?」陳恆有些猶豫,他一方面希望晉國內部打得越亂越好,越久越好,順便把齊國公族削弱一番。但他同時也忌憚趙無恤此人,若臥榻之側的趙氏太過強大,對陳氏並無好處。

  不過沒等陳桓有行動,趙無恤卻主動來聯絡他了。

  「無恤奉父命伐君側惡臣,旌麾北指,戲陽已降,雍榆束手。今治兵甲三萬,將秋狩於中牟城下,子常可願來此一會?」

  陳恆將這封信揉成一團扔進大河,無語凝噎,趙無恤在這次戰爭里真是以一個「快」字震驚天下了,才破朝歌不久,這麼快就開始經略淇水以北了麼?若這是真的,他就更不會去招惹趙軍了……

  因為趙無恤的意思很明白:「我不想與你為敵,休要過來自找沒趣!」

  第678章 三線

  趙無恤在給陳恆的信里說謊了,他非但沒有三萬甲兵,手頭算上民夫勞役,算上收編的三千邯鄲降兵,連兩萬人都不到……

  不過他也說了實話,在中行氏覆滅的消息傳開後,原先隸屬於邯鄲氏的各縣都覺得自身難保,在趙無恤遣輕騎和散卒四處製造大軍即將到來的恐懼下,戲陽縣首先投降。

  隨後,在戲陽縣兵的協助下,范氏在太行以東最後的領地雍榆也獨木難支。被小股趙兵圍攻不久,縣吏和不願意降趙的人以為趙氏大軍將至,便棄城而走,渡河往對岸的衛國去了。

  兩邑既下,如今在洹水以南,淇水以北的,就只剩下五千戶大邑中牟了……

  到這時,西面晉侯與知伯宣布趙氏為叛逆,夷平下宮,圍攻耿縣的消息他已經通過韓氏得知。而東面魯國形勢也不樂觀,從六月份起一直在承受齊國的零星攻擊,這種不痛不癢的騷擾從八月下旬起正式變成了數萬人的大舉進發!

  兩面受敵的情況下,趙氏面臨抉擇,戰略上的抉擇,孰輕孰重,關係到勝利的機會和家國的未來。

  這期間,郵無正這麼勸說趙無恤:「不如帥軍從孟門西進,和晉陽趙兵匯合,尋求機會一舉擊敗知氏,再進入絳都,如此,便能實現清君側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