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此,朝歌城牆未倒,守軍的心理防線卻徹底垮塌了!

  次日,在投石機轟擊下,趙軍發動了總攻,東南角,弓弩手們登上高達數丈的箭樓,壓制城內的火力。城西南角處,十多架公輸班製作的雲梯靠上了女牆,數不清的兵卒簇擁著朝城頭衝去。

  朝歌守卒的防禦漏洞百出,民眾則能退就退,從清晨戰到傍晚時分,在南門被破,趙軍登城的情況下,是夜,朝歌外郭陷落!

  趙軍魚貫而入,因見城破,又見趙軍勢大,在外郭守備中被打得七葷八素的朝歌守卒民眾們徹底絕望了,他們不再負隅頑抗,而是成片成片地投降。

  在亂兵和趙軍的衝擊下,朝歌內城也沒守多久,張柳朔見大勢已去,對他兒子說:「你跟隨中行伯圖一突圍吧!我乃朝歌城宰,將留下死守,王生與我有仇,卻勸主君將守備這座城的死難之節交給我,我不能不講信用!」

  於是他在內城自刎而死,等到趙無恤入得內城來時,只來得及見到張柳朔躺在廳堂中的屍身,他的朝歌城宰之印懸掛於樑上……

  趙無恤為這位張孟談的族叔扼腕嘆息之餘,更關係的則是中行寅的動向。

  「主君,外郭、城內皆未見中行寅!」

  「主君,有一支千餘人的兵卒在外郭陷落時從北門而出,正朝淇水而去,應該就是中行寅!」

  趙無恤聽完奏報後道:「中行寅乃敵之魁首也,凡、共一戰就讓他僥倖逃脫,這次決不能再放過他!淇水岸邊正是柳下跖的一師之眾防守,中行寅可能會一頭撞在他網中。但為了萬無一失,除了留下看守城內的步騎,剩餘的騎兵全部遣出,向朝歌四面搜拿,務必要將中行寅抓住!」

  想到擒獲中行寅,便能將二卿首腦一鍋端了,趙無恤的聲音裡帶上了一絲狠意:「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

  夜色漸去,天邊露出了一絲粉紅的魚肚白,黎明將至。

  本應該安然躺在榻上安睡的晉國上軍將中行寅,卻在朝露中倉皇出逃。

  巍然的大城朝歌就在他身後,牆垣漸行漸遠,遠離中行寅而去的,還有范、中行兩家幾個月前憧憬過的勝利。

  中行寅在父親死後接管了碩大的中行氏,與范氏並列晉卿第一第二強,范氏財力雄厚,而中行氏則強於軍爭,東陽勁卒打北方諸侯無敵手,這是他引以為傲的資本,也讓中行寅性格裡帶著的貪婪和自私越發明顯。

  邯鄲午之死,雖然外人普遍認為趙氏嫌疑很大,但實際上,下狠手毒殺自家姻親的,其實是中行寅和范鞅。

  邯鄲氏有復歸趙氏的打算,這讓二卿十分憤怒,因為邯鄲數縣正好夾在河內和東陽中間,若邯鄲投靠范、中行,那整個太行以東就能連成一片;若邯鄲投趙,范與中行兩家就會被從中割裂開來,這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所以范鞅在朝歌動過一次手,之後中行寅還收買了邯鄲午身邊的親信,藉機下毒將其殺害,以此離間趙氏與邯鄲,引發了這場戰爭。

  在中行寅看來,合三家之力,徵召的四五萬大軍足以蕩平趙氏和韓氏那點靠在大河邊上的彈丸之地。

  不過他們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過程和結尾:趙無恤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從東方調遣援軍,在中行勁卒南下前就打垮了邯鄲和范氏,仗打到這程度,先前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凡、共的大戰一半靠運氣,一半靠戰略部署。結果是趙氏更勝一籌,獲得了大勝。

  現如今,中行寅連朝歌也沒守住,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便被打破城池,而過程更是匪夷所思……

  趙軍破城的山呼海嘯愈來愈大,守卒的抵抗聲息卻慢慢變小,想來內城也已經被攻破了吧,中行寅逃的匆忙,連朝歌城裡糧食、武器、裝備堆積如山的府庫都來不及燒毀。

  他坐在戎車上,回望朝歌,竟然兩隻老眼都流出了淚。

  「真是狼狽啊……」

  ……

  想當年,中行寅可以將趙鞅玩弄於股掌之中,十多年前的鑄刑鼎事件,中行寅與范鞅一個在台前表演,一個在幕後策劃,趙鞅也被動地加入了他們的陣營,弄得執政魏舒也無可奈何,晉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就此誕生。

  而在八年前的召陵之會,中行寅向蔡侯索賄不成,就反過來建議范鞅不要為其討伐楚國,最終導致這次春秋以來最宏大的會盟活動狼狽收場,反倒是吳國抓住了機會崛起。

  總之,中行寅在過去二十年裡,在晉國內外事務中扮演著極其關鍵的角色,說他左右國家的大局,實在不算誇張。

  「可我為何會落到如此下場呢?」他扭頭對跟在身邊南下,每逢戰事就要占卜的家祝問道。

  家祝緊緊抱著龜甲和蓍草,不言不語。

  中行寅遷怒道:「你擔任我家的祝,肯定是進獻的犧牲不夠肥澤,要麼就是齋戒時不恭敬,造成了我今天逃亡的命運!」

  家祝答:「從前我們的先君穆子(中行吳)只有十乘皮車而不憂其少,只憂自己的德義不足。而主君呢?有戎車百乘,不憂自己的德義微薄,只憂車輛不足。您自己的舟車越華美,對民眾的賦斂卻越加沉重,賦斂承重,民眾自然要埋怨和詛咒。即使我祈禱中行氏千秋萬代,東陽被壓迫的民眾也會詛咒中行氏的潰敗。我一人的祈禱如何勝得過一萬聲的咒罵?主君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再正常不過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