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其鋒利程度,也是當世之最了!

  它刃如秋霜,寒光閃閃,吹毛刃斷,可以削銅剁鐵,斬金截玉,三層皮甲竟如摧枯拉朽般一捅就破。

  此劍比趙無恤曾經的佩劍少虡,勝出不止一籌,說成代差都足矣!一把是青銅時代中等偏上的二尺劍,另一把則是鋼鐵時代初露鋒芒的三尺劍!比起莫邪這幾月來鍛成的那些制式鐵劍,它也優秀了許多,若趙無恤沒猜錯的話,它已經不算鐵劍,而是滲碳鋼劍了!

  「這把劍的名字是……」趙無恤眼見灼灼有光,美人愛胭脂,英雄愛寶劍,一碰此劍,他便有些愛不釋手了。

  看著劍入趙無恤手中,莫邪眼裡有些不舍,這把劍是丈夫的心血,他死後仿佛凝結著他的魂靈,自己每每堅持不下去時,便會撫一撫它,好得到些許安慰。但她眼中更多的是決絕,是念念不忘的仇恨!

  「大將軍,這便是我夫君以命鍛成的幹將劍。」

  雖然早已猜到,但趙無恤的手還是微微一顫。

  干將劍!原來這就是後世苦苦尋覓,卻不知所終的幹將劍!

  他前世也喜歡翻這些先秦古劍的照片和復原圖,還曾聽說過一首不知作者是誰的小詩。

  晉吳鑄銅兵,火焰生冷霜。

  季子掛劍處,王侯盡北望。

  五霸出七雄,湛瀘對魚腸。

  太阿誰倒持,巨闕爭崩狂。

  最是龍淵怒,赤霄斬蛇忙。

  干將今安在?少虡獨煌煌。

  干將今安在?干將劍,在此!在趙無恤的手中!

  這時代,哪個英雄不喜歡劍,不希望手裡能有一二「神兵」?楚王有湛盧、龍淵、工布;秦伯因為援楚一事得到了太阿作為謝禮;吳王有魚腸、勝邪;越王則有純鈞、巨闕。趙無恤去年送走了「少虡」,如今卻迎來了「干將」,他心中不由豪氣萬丈起來。

  莫邪乘機殷切地說道:「我莫邪,想將此劍獻於大將軍!」

  「獻予我?」

  趙無恤看得出來,莫邪是個有自己主意的人,她來魯國一定有其目的,先前任勞任怨地為他鍛劍且不說,如今更獻上干將用生命做出的絕世好劍,意欲何為?

  想到這裡,他的激動轉瞬即逝,他摸著冰冷的劍身,告誡自己:「所謂的神器,不過是把少見的滲碳鋼劍而已……」

  他冷靜了下來,把「干將」輕輕放回案几上,說道:「你的好意我領了,但中夏有句俗話,叫無功不受祿,你想要我做什麼?」

  莫邪見趙無恤得到絕世寶劍,還能如此鎮靜,頗有雄主之姿,不由有些詫異,但事到如今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她拉著兒子快步走來,在離趙無恤十步外的地方停下,倆人拜地稽首道:「我只有一個請求,子常雖死,但楚王卻還活著!請大將軍助我母子復仇!殺了楚王熊珍!」

  第582章 鐵與血

  趙無恤將廳堂內眾人遣出,只留下穆夏、漆萬兩名親衛,他的手指敲打著案幾,望向那對一心想要復仇的孤兒寡母,她們的眼睛告訴他,這對母子是認真的。

  她們心裡充滿了復仇的怒火,想殺了楚王。

  先秦,是個復仇之風盛行的時代,從杜伯鬼魂殺周宣王復仇的故事,到齊襄公的九世亡紀,再到伍子胥那震撼人心的有仇必償,掘墓鞭屍,都給此時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更是最迫切的復仇。

  但倘若復仇的對象變成坐擁千里疆域,統治數百萬生民,甲兵十餘萬拱衛的大國諸侯呢?

  天子亦不懼,諸侯又如何!?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相信面對父仇,不少士人都會挺劍而起。

  但這畢竟不是千里之外飛劍取人頭顱的傳奇小說,殺楚王,這應該是世上最困難的復仇了。

  趙無恤端詳她們許久,然後才開口道:「殺楚王熊珍,何其難也?你是要我重金尋找刺客,效仿專諸刺王僚之事麼?但魯國與楚國相隔千里,楚國關卡眾多,新國都鄀都城高池深,穿犀牛皮的宮甲圍著重重楚宮,我聽聞楚王經歷過一段流亡生活後變得很謹慎,刺客恐難以進入。」

  莫邪卻沒有絲毫退卻之色,她說道:「我知道刺殺之事很難,我一度想親自潛入楚宮殺之,可惜我能鍛劍,劍術卻不精,故我想學的不是專諸,而是伍子胥!」

  「你想學伍子胥的謀國復仇?」趙無恤啞然失笑。

  伍子胥復仇的事跡這幾年傳遍了全天下,他本為楚臣,但宗族卻被楚平王和令尹子常屠滅,伍員憤慨,抱著公孫勝入吳,協助公子光刺殺吳王僚篡位,之後又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是時楚平王已死,子常已逃,伍子胥不忿,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又帶著吳人搬入楚國宮室,公然瓜分楚王、令尹、司馬等貴族的妻妾家眷,將過去幾年的苦悶發泄殆盡。

  莫邪作為一個久居吳楚的人,自然也清楚其中事跡,但趙無恤聽她說要效仿伍員復仇的法子,卻覺得有些可笑。

  那是隨便誰都學得來的麼?

  伍子胥復仇,是選擇楚國的死敵吳國輔佐,他的才幹,他的自負與驕傲讓他有信心這麼做,但這事情放到莫邪這個攜帶幼子的寡母身上,就有些不對味了。

  莫邪卻渾然不懼,她舉起因為常年冶鐵鍛造而滿是灼傷的雙手,展示給趙無恤看:「誠然,我沒有伍子的經略才能,但我卻有這雙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