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女子只是披著皮圍裙,在煙火四溢的工坊里親手鍛打兵刃,熟鐵還是不多,好鐵要用到刀刃上。

  而她的幼子,則背著一把比他身高還高的長劍,靜靜地蹲在旁邊觀望,眉心裡的那赤點絲毫未消,反而愈來愈紅,像要滴出血似的。

  到了三月份,春雨稀疏落下,桃丘的工坊多半在露天,將會停產一段時間。而那女鍛師便和言偃一起,帶著新做出來十把鐵劍,一百把鐵戈去了曲阜。

  ……

  「好兵器!和這些精良的銅兵比起來毫不遜色!」

  一聲金鐵相交的碰撞後,趙無恤望著地上缺了個大口的侍衛銅劍,再看看只是破了一個豌豆大一個小口的黑色鐵劍,不由出言稱讚。

  他之所以對鐵兵器孜孜不倦,寧可花費巨資也要支持桃丘鐵工坊繼續研究下去,倒不是指望鐵兵器性能全面超越青銅兵刃。畢竟直到三百年後秦滅六合時,秦人主要還是扛著做工精良的青銅兵器吊打用鐵兵的趙、楚、韓三國。

  趙無恤只希望鐵兵器的出產,能解決魯國缺少銅錫的燃眉之急。

  魯國雖然沒銅錫,鐵山卻很多,在這數百里山河間,後世的漢朝設置了三處鐵官,分別是東平國、魯國、泰山郡,如今分別就是濟西縣的桃丘,齊國所轄的泰山北麓,以及曲阜東郊的丘陵處。

  所以趙無恤至少能設置兩三處大鐵官工坊,日產到達三四百斤。如今經過近兩年的積累,鐵製農具在西魯已經開始與青銅、石頭、骨器等並列使用了,傳遍魯國只是時間問題。但府庫里有限的青銅依然主要用來製作兵刃,以至於鑄造孔方錢的銅都不夠。

  所以他迫切需要鐵工坊那邊有所突破。

  但新事物取代舊事物需要漫長的過程,尤其是技術上的超越更是如此,人類歷史上花了幾百年上千年才解決的難題,可不是一個連打鐵全過程都沒見過的外行動動嘴皮子能解決的,至多能讓人少走一些彎路。想達到突破,就需要有一個龐大的工匠團隊不斷嘗試,不斷失敗。

  或者,機緣巧合下,得到眼前這個女子這樣卓爾不群的鐵工。

  想到這裡,趙無恤又意味深長地看了這位女鑄師一眼。

  她四肢矯健,古銅色的皮膚上繡著墨青色的紋身,從手背一直延伸到面龐,原本還算清秀亮麗的臉頓時就不能看了。她的目光滿是冷漠和仇恨,嘴唇緊緊抿在一起,仿佛是兩塊堅硬的條石,讓人生不出親近之意。

  標準的斷髮文身,吳越女子,強悍而兇猛,眼睛一邊看著趙無恤,一邊不安地朝後瞥去——她那個眉宇間有赤點,背著一把長劍的兒子被侍衛們攔在後方。

  趙無恤高坐案後問道:「可否再說一遍,你叫什麼名字?」

  那女子用口齒不清的中夏語言道:「我來自越國,我家世代攻金鑄劍,我父名為歐冶子,我夫名為干將,我子名為眉間赤,至於我……」

  她抬頭看了趙無恤一眼,充滿自豪地說道:「莫邪,我乃劍師莫邪!」

  第581章 干將莫邪

  「我父歐冶子乃越國鑄劍大家,最初只鑄青銅劍,他開赤堇之山,破而出錫;又竭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鑄造了大劍三把、小劍二把: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趙無恤望著廳堂內那個三十餘歲的紋面吳女,她果然是大名鼎鼎的莫邪!

  在這個時代,此女的名頭遠不及她的父親歐冶子,以及丈夫干將,但後世干將莫邪的故事成了傳奇,流傳甚廣,所以趙無恤才有耳聞。

  他一邊聽莫邪講述自己的故事,一邊問道:「汝等既是越人,又為何帶著寶劍到了吳國?」

  莫邪用生硬的中原話說道:「吳越鏖戰,吳軍征服了五湖一帶,大肆擄掠工匠,我一家不得已隨他們北上,除了純鈞、巨闕留在越國外,其餘三把都被我父帶到了吳國。他因為名聲在外,被吳王僚尊以上賓之禮,成了王室的鑄劍師,正是此時,他才收我夫干將為徒。」

  談及夫君,她本來冰冷僵硬的臉上難得露出了一絲笑,卻又轉瞬即逝。

  無恤問道:「專諸用魚腸劍刺殺了吳王僚,這與你們有何關聯否?」

  莫邪搖了搖頭,否認了:「魚腸劍被相劍人薛燭說成是不祥之劍,說它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於是越王不敢用,轉而贈送給吳王僚,吳王僚又賜給公子光,最終竟應驗了預言……不過我家去吳入楚,倒是和王僚之死有關。」

  「噢?且說來聽聽。」

  「吳國太子光無道,殺王僚自立,其後又坑殺千人以殉其女,吳人悲怨,我父我夫受王僚之恩甚重,也大為不喜。於是便在楚國相劍師風鬍子引薦下,攜帶湛盧寶劍入楚……楚國令尹還為此編造了湛盧入楚,楚國必興,吳國必亡的傳言,楚人信以為真。」

  無恤一笑,楚國令尹子常不想著如何鞏固防禦,卻在這些歪門邪道上下功夫,活該被吳軍打得差點亡國。他摸著莫邪過去幾月鍛造的鐵刃,問道:「冶鐵鍛劍的技藝便是歐冶子在楚國首創的罷?」

  莫邪道:「然,入楚後,我父親和夫君見楚國多鐵山,便開始試著冶鐵鍛劍。他們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都是當時名動吳楚的寶劍,其性能已比銅劍要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