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這兩頂傘一把大,一把小,已雨中靜立良久,也不知道是在送人,還是在等人。

  當子貢等人坐著亭驛的馬車回到魯城時,已經是下午時分,左邊撐著小傘的言偃這才長長鬆了一口氣。

  「他們總算是回來了,方才子貢等人稽首後跟著走了,我還以為會一去不復返。」

  另一把大傘則是穆夏替趙無恤撐著,他們等了有好一會了,從孔子出門,到子貢守信歸來,數十名孔門子弟稽首挽留,瘋了一般捨命相隨的情形都看在眼裡。

  但趙無恤一直面無表情,直到此時才笑道:「我就知道,子貢、子遲他們不會負我……」

  從在晉國人市的初識起,子貢跟了他快五年了,五年來趙無恤可沒少花心思籠絡這位商界奇才,外交妙手。推衣衣之,推食食之只是小意思,更多地,是趙無恤向對禮樂本就不太感冒的子貢灌輸自己的理念,並且向他展示實現理想的可能性……

  孔門的知識多半是「載於空言」,在幕府下做事,卻是真正的「行事之深切著明」。

  當一切都水到渠成後,就看子貢能不能邁出那道坎,做出他自己的選擇了。

  所幸,他沒讓趙無恤失望,帶著一眾僚吏回來了。

  言偃心中佩服,不過也有疑惑。

  「大將軍對季氏、孟氏、叔孫三桓,都處置果斷,但我不明白的是,面對無官職,無兵卒,僅有一個空名在身的孔子,大將軍卻顯得很優雅,很寬容,這是為何……」

  趙無恤自嘲一笑,他也注意到了,豈止是寬厚優雅,簡直是畏手畏腳了。但恐怕任何一個人回到這時代,面對給後世中國人精神性格塑造造成巨大影響的孔夫子,待他與待別人,總有點不一樣吧。這就好比回到民國的北大圖書館,看到被掃地出門的太祖,誰能把那個年輕人不當回事?平常待之?

  後世崇敬孔子的人少,非議痛恨他的人卻很多,仿佛千百年來罪過都是這個死老頭造成的。然後那些人自己也沒意識到,他們那充滿憤怒和不屑的情緒深處,未嘗不是孔夫子影響的孑留造成的?

  何況現如今,孔子只是個失勢的在野之人,已經對他造不成任何威脅了。他想維護復興周禮,卻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傳授私學,拉動了士的崛起,而這些士,他們有活躍的思想,有敢為人先的意志,恰恰是埋葬周禮的人啊!

  或許孔子一開始就沒搞明白,他的使命不是什麼克己復禮,而是以特殊的方式結束這個時代!

  周公、伯禽的時代已經被歷史埋葬,禮樂的時代已經被貴族自己破壞殆盡,孔子的時代還沒開始,就被趙無恤一腳踩來,戛然而止了。

  孔子,是一個屬於舊時代的觚,在趙無恤的新格局裡沒有位置!

  往後的魯國,是幕府的時代,是趙氏的時代,是士的時代!

  ……

  趙無恤親眼送走了魯國的過去,卻還得開創這個陳舊邦國的未來。他不再想,揮了揮手,讓穆夏撐傘送他下城樓去,今天在這浪費了大半日,還有要緊事得做呢。

  「若是子貢等人一去不返,大將軍會怎麼做?」言偃追上來,又問了一句。

  趙無恤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說道:「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東郊那邊早已有一小隊騎兵冒雨等待,若是趙無恤想得到的那幾人一去不回,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將孔門一行統統圍住,逼他們回來,反抗者,格殺勿論!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這才是趙無恤一直以來做事的準則!

  言偃打了一個寒顫,不敢再問了,這位趙大將軍的威勢,連吳國太子也望塵莫及。他不知道的是,若非受趙無恤影響,他現在早已拜入孔門之下,也是墮三都失敗後遠行弟子中的一員。

  趙無恤不再嚇唬命運和思想都與歷史上大不相同的言偃,也不再看在城門外下車,朝著東邊長鞠不起的子貢一行。他的目光從城樓上掠過,投入遠處春雨中重重疊疊的街巷。

  「子游,那位吳國鍛師,到了麼?」

  「到了!」

  言偃這幾個月一直在負責此事,負責培訓通吳語的小吏,並作為那個鍛劍師的轉譯。

  雖然他是吳國人,早已習慣了吳越風俗,但事先也沒想到,那位趙無恤托邢敖在吳地秘密找來的鍛劍師,居然是個滿面雕紋的女子!

  「到了就好,她果然是有幾分本事的,這幾個月讓桃丘的採礦、冶鐵等工藝突飛猛進,我要親自見見她,褒獎勉勵一番。」

  趙無恤與那位鍛劍師只在商丘短短一唔,隨後就讓她去桃丘了。她當時還不會說中夏語言,滿口的吳越口語,介紹自己時,趙無恤只能聽出依稀的音節。

  她說她叫「moye」……

  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

  幾個月前,這個吳地女子的出現,可把桃丘的冶鐵匠人們嚇壞了。

  最初眾人阻攔她入內,因為她是女人,在中原攻金之工的圈子裡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千萬不要讓女人進入工坊,否則就會發生不吉利的事情,好不容易才修築起的高爐會破裂,銅錫五金的礦塊遲遲不能熔化,鑄造時也會出現毛刺和不整齊,不均勻的地方……

  更何況,她還帶著一個年幼的孩子,那孩子沒有紋身,只是眉間有一點深紅色的胎記,與他母親一樣,看周圍眾人時,眼中帶著濃濃的不信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