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在趙無恤那顆越來越像成熟政治家的腦袋裡,同情和憤怒之餘,一個想法也脫穎而出。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這便是他今日在趙鞅和趙氏眾家臣面前,認為要攻取須句的緣由。

  「須句大夫資敵,害民,兩罪並立。小子作為魯國小司寇,西魯諸邑之首,不能再坐觀其殘害須句數萬斯民,還望父親以霸國次卿的身份,允許我率半師之眾,隨醫扁鵲去武裝救疫!」

  第439章 靈鵲(上)

  時間進入十二月下旬後,秦邑的疫病基本絕跡了。

  雖然荒野里多了數百無名墳堆,其中多數是齊人俘虜,而倖存下來的人在趙無恤的有心宣傳下,得知齊國境內也是傷寒肆虐,導致了數千人死亡,嚇得不敢想歸家的事情,暫時就在秦邑和西魯各邑老實地度過這個冬天。

  他們甚至開始慶幸自己戰敗後能被趙兵俘虜,畢竟齊國俘虜里身份最高的人,齊公子陽生也被迫出面,向他們宣揚趙氏的俘虜政策。

  「趙氏不會肆意虐待俘虜,但汝等這些日子裡吃的食物,用的醫藥也不是免費的……」

  五千不到的齊卒就樣成了免費勞役,修繕城防,幫各鄉里重新搭建起齊軍南下時破壞的房屋阡陌。待到開春後,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會被贖回,但大多數人可能就得永遠離開東國,跟隨趙鞅回千里之外的晉陽拓荒了。

  隨著隔離區裡的病患逐漸痊癒離開,扁鵲的治療壓力也減輕了不少,有更多的時間寫那本記載如何防疫治療傷寒的小冊子了。此刻他就跪坐在案幾後,提筆在光滑的楮皮紙上書寫,而一旁就有弟子幫忙傳抄。

  紙張是種好東西,劣質的麻紙可以用來包裹鬆散的藥材,中等的公輸紙則能用來傳抄醫書,無論是書寫還是閱讀傳播,都比笨重的簡冊要方便。但此物才出現不久,眾人尚不習慣,所以也會在竹簡上刻一份副本,藏於府庫。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

  寫完這句話後,扁鵲才抬頭看著對面席上的趙無恤道:「小君子此話當真?趙氏真願意讓部分疾醫與吾等同行,前往須句救疫?」

  趙無恤今天還是一身暖和厚實的常服,面含微笑坐在扁鵲對面,恭敬地一拜後道:「別看夫子這幾日安坐,可小子卻知道,夫子心念須句的疫病災情,早已心急如焚了。夫子和眾弟子雖然醫術精妙,但也只是幾人,投入有千餘病患的須句就成了杯水車薪,根本忙活不過來。」

  「然也,還是小君子考慮的周到。」

  「我父子深受夫子大恩,怎能不出幾分力?而且同行的不止是疾醫,還有兵卒。」

  「兵卒?去救疫帶兵卒作甚?」扁鵲眼睛一閃,正要說話,卻被趙無恤制止了。

  「大災之後,須句周邊必然十分混亂,堤道旁有齊國的一些殘兵,有從大野澤流竄出的盜寇,還有餓極了見人就搶的災民,所以沿途需要兵卒保護。而須句大夫信巫不信醫,一向對延醫施藥不聞不問,難說還會插手阻止,就像他拒絕了我的防疫建議,又扣押了傳信使者一般。所以到時候,說不得還得靠趙兵逼他就範。一旦救災開始,搭建粥棚和施藥之所都需要勞役,到時候還要靠趙兵出力,夫子說,兵卒是不是很必要?」

  要知道,後世天朝遇上災荒,戰鬥在第一線的基本是「人民子弟兵」,犧牲自然是難免的,但成效也極大。所以趙無恤在治疫時也有意效仿,駐留在秦邑的趙兵身體比較健壯,扛過了傷寒的流行,再去的話染病的概率就低了。

  扁鵲雖然擔心這次「武裝救疫」背後,趙氏父子也有別樣的用心,但趙無恤說的句句在理,他也無法否認。只是心裡還是有些不情願嗎,不情願讓單純的救疫舉動被政客利用。

  就這麼,當扁鵲這無私的「人道主義」碰到了趙無恤的陽謀後,場面一時間有些沉默和僵持,只聽得到屋內扁鵲弟子的抄書沙沙和搗藥咚咚聲。

  遲疑了一會,趙無恤又開口了,雖然他不知道這個主意對扁鵲,對時代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且不提這些,小子還有一個想法,想說出來與夫子探討一番,可乎?」

  扁鵲還在思慮著讓趙氏介入這次治疫究竟孰利孰害,就含含糊糊地答應了。

  他沒料到,這是一場劃時代的對話,影響之深遠不亞於趙無恤在他面前提出「細蠱致病說」的那一次!

  ……

  雪已經不再降了,雖然魯國人過的是魯歷新年,如今早已到了魯侯宋十年,但趙兵們是晉人,過的是夏曆,所以接近年關,又逢臘祭之日,雖然身在異鄉,營中卻也分發了些酒食,熱鬧不已。而齊國俘虜們則只能咽咽口水,繼續做著安排下來的勞役。

  秦邑現在處於寶貴的和平時期,但只是短短的休戰,連趙無恤也不知道,下一場戰爭將會以何種方式展開,最終演變為席捲整個中原的大戰。

  他從窗外安逸的休戰氣氛里回過神來,對扁鵲說道:「傳聞宗周禮樂尤存時,君子作戰時不重傷,不擒二毛。宋襄公效仿此舉雖然被人笑作迂腐,但若是諸侯卿大夫人人都能如此,戰爭對民眾的殺傷或許能降低許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