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著戰爭的深入,他的心思也從最初的虛與委蛇變成了全身心投入。

  獵諸侯、卿大夫,獵城邑,國,這也是身為大盜想做的事情,局勢如同湖心的巨大漩渦,所有人都身不由己。

  今日他帶著近千人潛伏於戰場東北面,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作甚。

  見證齊軍的毀滅,君侯冠冕的掉落?他當初在魯城交惡於季氏,被季平子驅逐,不就是因為主張對齊強硬,與季氏利益不符麼。

  還是為了在求賢若渴的趙卿面前表現一番,給自己的未來謀一個出路?趙氏下宮聚賢館不問出身,只看能力招攬門客的傳聞,他也隱隱有聽說,說從未心動過那是謊言。

  亦或是突然暴起發難,助齊攻趙,以報復他註定無法獨立抗衡的趙無恤呢?盜跖心中的野性誘惑他選擇這條路。

  但盜跖看了看身後不遠處與自己互為犄角,實則是監視的冉求鴛鴦陣兵,放棄了最後一個打算。

  形勢比人強,他手下只有千餘人,實在扶不起齊軍的亂局,搞不好還會把自己搭進去。

  所以他一直等到現在,旁觀了大半場戰鬥,在心裡飛快思索著自己應該何去何從。

  ……

  趙兵已經發動了總攻,越來越多的人從丘陵那邊湧出,他們躲在盾牌和長矛構成的壁壘之後,整齊劃一地邁步前進。不僅有甲士,還有穿厚厚葛麻布衣的弩手,數目成百成千,他們都是盜跖極為熟悉的敵人。

  一面面鮮艷旗幟在他們頭頂飛舞,風吹得旗面不停擺動,沒有文化的群盜不知道這些究竟是什麼,但見一隻只的禽獸圖案,但盜跖卻能叫出每一面旗的名字和含義。

  「錯革鳥曰旟,因章曰旃」,趙無恤的旗幟是旟、旃結合,旗杆頂端有木質或銅製的玄鳥塑像,而其下的旗面圖案不同,代表不同的兵種。

  盜跖瞥到一隻怒氣衝冠的斗馬雞,那是作為前拒的旗幟。劍盾手扛著持劍盾的步行虎旗,長矛兵扛著豪豬旗,弩兵里豎著梟旗。他們之後,數千趙兵蜂擁而至,四牡騤騤,旟旐有翩,上面龜蛇四游。

  至於小丘上的「蜂旗」,那應該是趙卿身邊黑衣親衛的旗幟,象徵著他們如群蜂護巢一般守衛主君。還有那面代表趙氏家族的炎日玄鳥大旗,以及代表晉國中軍佐之位的氂牛尾大纛。

  至於齊軍那邊,或是因為逆風,但見旗幟歪斜,一面面沾滿冰渣的旗幟在趙兵衝擊下開始傾倒。接下來,連卿士高張得到齊侯特賜,繪著交龍之旂的「靈姑」旗也開始後撤。

  最後,是齊侯車輿處,巨大的「龍九」旗顯露了真容:這還是當年齊桓公成為侯伯的儀式上,天子周襄王特賜的!

  戰場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開始隨著那輛金碧輝煌的大車和龍九旗幟移動。

  風從北方來,山丘上,趙氏的輕騎動了,趙鞅特賜的炎日玄鳥和代表騎兵的飛馬踏隼旗烈烈飛揚,其中分出五騎則逕自朝盜跖這邊過來了。

  群盜握著武器,警惕地站起身來,但盜跖制止了他們的異動。

  「小司寇讓吾等給將軍傳話!」騎從對群盜很是蔑視,但還是下馬行禮,硬著頭皮稱盜跖為將軍,這是趙無恤特地囑咐過的話,陣前切勿辱之。

  得到趙無恤口述的話後,再看看戰場上的局勢,盜跖想了片刻後,下定了決心,他轉身對伏於雪地的大野澤獵人們大吼道:「起!」

  「吾等配合趙兵,攻齊軍右側!」

  「助我擊齊軍,擒齊侯,無恤願保你為趙氏家臣,以君之才,甘願屈居大野澤一隅?千室邑,萬戶縣,何足道哉!」

  這是趙無恤派騎從送來的最後條件,也是讓盜跖最後選定籌碼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承諾是定心丸,但讓盜跖更為興奮的,還是趙兵那捨得一身剮,敢把諸侯拉下馬的氣勢!

  在晉國諸卿,魯國三桓統統龜縮時,只有這對父子創造了奇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句話,大概就是這意思吧。

  盜跖現在希望等他接近齊軍中央時,龍九大旗還在。

  ……

  「嗚嗚嗚嗚嗚!」他們速度飛快,耳邊刮過的風猛烈到讓人分不清什麼是風聲,什麼是號角聲。

  在武卒和趙氏主力的衝擊下,齊人的建制逐漸崩解,他們紛紛後退,原本就不甚嚴整的散陣裂開了巨大的縫隙。

  「二三子,向東!」

  無數隻馬蹄濺起泥塊和雪點,向前狂奔而去,上面的騎士卻突然一抖韁繩,讓它們轉向。

  趙無恤帶著五百騎出擊,從齊人的西側走著直線,繞開了陷入混戰的戰線,在他認為最佳的位置猛地朝東轉向。他們這次大旋轉的軸心,自然是因齊軍潰敗而暴露在眼前齊侯的車輿,還有那面顯眼的龍九大旗!

  輕騎兵趁敵方後軍潰退,中部混亂,巨大的裂縫還來不及合攏時沖了進去,如同一把滾燙的利刃劃開膏油,切入了齊人的左前方,直撲心臟。

  一陣箭雨灑在他們頭上,究竟從何而來趙無恤也說不準,它們或被盾牌和皮甲擋住,或找到暴露的血肉深深扎了進去。趙無恤舉起藤盾,躲在下面,催動馬匹向前,謝天謝地,由於天氣比較陰暗加上自己的慌亂,齊人弓手都失去了準頭。而且攻擊者對趙兵和齊軍一視同仁,非但沒能阻止騎兵,反倒讓己方的防守者喪膽,棄械而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