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鮑子逝世了?」曹伯一愣,隨即鎮定下來,鮑國已經是個八九十歲的老人了,所有人都以為他會走在晏子之前,孰料一直撐到了冬天。

  從長遠來看,齊國也是註定要進入一個命運多舛的時代,唯一兩個能穩住齊侯,震住陳氏不臣之心的卿大夫鮑國和晏子一前一後撒手而去,正值壯年的陳氏父子恐怕要笑歪嘴了吧。

  「現如今齊國國君和國夏、陳乞都在夷儀,而高張則帶著偏師守衛平陰,鮑國死後都城無人鎮守,那齊侯縱然不退兵,必然有一卿要回去。此消息已經被我安插在齊境的輕騎探明,回去的是國夏,帶走了近萬名兵卒。」

  曹伯面色一喜,國夏是自司馬穰苴之後,齊國最能戰的統帥,齊軍少了他,威脅立刻降低了一半。

  「當真?為何要帶走近萬兵卒,似乎有些太多!」

  無恤回答:「小子聽聞東萊一帶的萊夷突然暴亂,而魯國陽關邑司馬也開始帶一千之眾出擊齊境,所以齊侯才讓國夏回去。而齊侯因為攻陷了夷儀而驕傲,自以為善於掌兵,便親帥大軍南下與高張匯合,如此算來,齊人能南下西魯者不超過四萬。」

  「四萬?」曹伯算了一下,如此一來,齊軍不過是他們的兩倍而已,若是採取守勢,還是能撐幾天撐到雪落的。

  其實曹伯不知道,僅僅是鮑國的死倒不會對局勢產生太大影響,但恰巧此時,若是齊國萊地的萊夷遺民受外國商賈以精美的瓷器煽動鬧出一些小暴亂來,亦或是魯國北境的陽關司馬子路按照無恤的請求率師北上襲擊齊國腹地……

  這便是那日趙無恤對趙鞅說過的「後手」,由張孟談主持,他前段時間就是在忙著這兩件事。雖然杯水車薪,無法對齊國造成致命的威脅,卻也聊勝於無,至少能牽制對方部分兵力。

  曹伯此時的猶豫轉了一圈又繞回了原地,他訥訥地問道:「那,中軍佐和小司寇打算如何對敵?」

  如今的情況是,衛軍萬餘人在衛侯和王孫賈的率領下,一邊等待齊人會師,一邊試探著向濮南開進。而齊侯讓陳乞留在夷儀防守中行氏,還派遣了國夏去回防臨淄,鎮壓東萊的小小亂象和擊退子路的大膽進攻,他自己則和陳恆一起南下與高張匯合,四萬餘人朝西魯開進。

  趙鞅直截了當地說道:「外臣不要曹國做太多,只需要幫吾等擋住衛人即可,齊侯那邊,由趙兵去對付!」

  ……

  「這是要……分兵?」

  「沒錯,就是分兵!」

  曹伯自然不知道,分兵的決定,其實還是在前幾日仔細諮詢過衛人褚師圃後做出來的。

  褚師圃畢竟是在衛國做過多年大夫的老油條,對從小看著長大的衛侯性情,乃至於衛侯手下的將相行事風格和性情再清楚不過。他這十來年雖然被逐,可一直窩在中牟關注著衛國的一舉一動,而且在國內也還有一些勢力殘存,尤其是在工商之間,消息極其靈通。

  他如此建議趙鞅和趙無恤:「衛國雖小,衛軍雖少,但其國君尚在軍中,還有機靈的王孫賈為帥,其為人行事謹慎,沒有萬全的把握很少輕易冒險,恐怕無法引誘其交戰。而齊軍正好相反,攻下城邑就驕傲,他們的元帥國夏回了臨淄。齊侯為人驕奢,雖然能暫時騙得人心,可國人好逸惡勞,只要在冬日的河濟間行軍幾日便會怨聲載道,兩軍相遇,趙兵一定可以打敗他們。故亡臣認為,與其被衛軍牽制於此,不如北上向齊軍挑戰。」

  趙氏父子和謀臣們商議過後,也覺得此法可行,西魯現在基本算是己方地盤,齊人長驅直入,正好落入了趙無恤和張孟談堅壁清野的圈套里。如此一來,憑藉趙氏車騎較多的機動優勢突然北上對齊人迎面一擊,也許能起到奇效。

  在得知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後,分到較輕任務的曹伯驚訝之餘也心中大定,他雖然只帶了五六千,但憑藉洮邑阻攔衛人的一軍之眾尾隨趙兵而去還是能夠做到的。

  於是他本著不用作戰就能白撿回失地的心思一口允諾,願意加入戰局。

  比起獵野獸來,當然是獵國更有趣一些。

  這其實也是個冒險的計劃,若是曹軍突然反悔,若是齊人衛軍提前匯合……等待趙氏父子的將是滅頂之災。

  在趙無恤的服侍下,趙鞅與曹伯便在這裡向雷澤雷神,還有趙造父、曹叔振兩位先祖歃血盟誓,盟誓之後,三人開始返回洮邑和趙營。

  他們再度登上那道低緩的山脊。

  這座小丘其實沒有高到可以稱為「山」的程度,只因四周都是平坦空曠的原野,三人才能極目眺望遙遠的地平線。此時天色已經漸漸近晚,朝西方望去,能看到趙兵大營處慢慢點燃的焰火,火焰如同墜落的繁星,覆蓋四野,組合成無窮無盡的星辰大海,趙氏父子騎馬在前方歡笑,指著繁星,似乎說起了在晉國的往事。

  曹伯陽也在遙望著天際,他瞥了一眼初露的繁星,突如其來地感到莫名的心中顫慄,他再度看著高處的趙氏父子,竟覺得他們有一種俾睨天下、不可一世的感覺!

  第414章 堅壁清野

  眼看齊國四萬大軍拉成長列,沿堤道穿過大野澤北注的黑色沼地,湧進彼方的西魯地區,齊國最尊貴「二守」之一高張的憂慮與日俱增。

  高張為年老的卿士鮑牧逝世而遺憾,那位老人經歷了過去六七十年齊國政壇的風雲變幻,卻永遠占據屹然不倒的位置。讓國君重新啟用國、高二氏,算計司馬穰苴發疾而死,打壓陳氏都是他的手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