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恤問道:「子華,是我的話有何不妥之處?」

  公西赤遲疑道:「司寇,雖說與諸位大夫同聲通氣是因為三桓的不作為,但周禮雲,卿大夫間不得私下盟會,只能行相見禮。這所謂的廩丘之會,恐怕不妥當吧……」

  對這點趙無恤絕不相讓:「無盟會不足以使敵畏懼,無歃血則不見信義,不足以託付兵事,吾等也是被逼無奈。」

  公西赤訥訥地說道:「但這不是一般的盟會,而是撇開國君和執政商議與齊人動武,是私下串通結黨,夫子也說過,君子不黨的。」

  趙無恤臉色沉了下來:「為學切勿斷章取義,是君子群而不黨!吾等做的事情,就好比泉水幹了,擱淺的魚得吐沫互相潤濕,事急從權也,並非結黨營私,更不想割裂魯國!」

  這番訓斥將公西赤鎮住了,一旁對所謂尊卑禮法一向不以為然的闞止站出來開導他。

  「子華迂腐,早在晉靈公元年,晉君尚幼,趙宣子就代表晉君與齊、宋、衛、鄭、曹、許君盟於扈,此為大夫主盟之始。當今之世,這種事情已經屢見不鮮,既然大夫盟諸侯都可以,大夫盟大夫又何必奇怪。何況君待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為君者、主政者自有保護屬下大夫的職責。如今魯國的主政者拋棄了西鄙,讓各邑自生自滅,難不成吾等要礙於禮節,連相互自保也不許,只能引頸待戮不成?」

  這話讓公西赤無言以對,是啊,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究竟該怪誰呢?

  在魯國,上下異位已經持續了百餘年,三桓自家的領地都說叛就叛,連國君昭公也做過帶著城邑奔齊的事情,就更不用指望大夫們有多少忠君忠國之心了。

  對於大夫們來說,如何保全領地才是最重要的,為此,不得已時降齊也不過是眨眨眼的事情,何況投靠同為魯臣的趙無恤?

  公西赤知道,自己今天若是一味抵制此事,司寇恐怕會對他生出惡感來。甚至,他身為廩丘的「三老」,若在廩丘舉行盟會,他還得到場充當司儀,主管祭祀、迎賓、禮儀等事項。

  是從,還是不從?

  「夫子啊,你教了我宗廟之事,讓我可以束帶立於朝,與賓客言。」

  「但你卻從沒教過我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面……」

  在高官厚祿、輕裘肥馬與固守夫子所教禮儀之間,公西赤咬了咬牙,最後還是選擇了前者……

  至此,已經基本籌劃好「西魯聯防、互保」的趙無恤決定「先斬後奏」。由他口述,讓公西赤抄寫了一份八邑四大夫、兩邑宰參與署名的聯合請命,打算讓封凜送到朝堂上與三桓攤牌。

  他很期待三桓那不願同意,卻迫於形勢不得不從的表情……

  盜跖的事件告一段落後,柳下季被重新啟用,於是朝堂上,有他和孔丘在側,魯侯一系的「君派」隱隱有抬頭之勢,孰料這引起了三桓「卿派」的反彈,更加劇了魯國中樞的矛盾。

  強敵在側,魯國朝堂上卻沒在思索禦敵之策,而是在空耗時間,經歷了整整半個月的口水戰,今天亦然。

  孟孫何忌已經去了郕邑集結兵卒,過去大半年他們的族兵一直在圍灌城,領地民眾頗有些不堪勞役,如今還要與齊國鏖戰,甚至會耽擱秋收,所以必須安撫一番,讓他們多忍幾個月才行。

  所以公宮內,魯侯面前只剩下孔子、柳下季,還有季氏和叔孫氏在討論著即將到來的戰事。

  「說到底,西鄙究竟應該如何防備,大司馬除了將責任推給趙小司寇,推給當地大夫們外,還是沒拿出一點方略來!」

  魯侯忍不下去了,一向作為泥塑傀儡的他難得拍了桌子,朝堂上一時間寂靜了下來,季孫斯越來越有執政風範了,如同老僧入定,尖嘴狸腮的叔孫州仇也移開目光避而不答。

  隨著趙無恤在西鄙的根越扎越牢,他們開始嫉恨,雖然礙於晉國趙氏,不敢和無恤公開翻臉。但卻一直等著看這少年失敗受挫。

  這次齊人攻來,不就是一個機會麼?

  他們等著看他從巔峰上狠狠摔下來,等著看他眾叛親離的笑話,然後就不得不向自己低頭,變成庸碌無為的魯國大夫!

  作為流亡卿子,不就應該這樣麼!

  最後,打破寂靜的卻是一個攜帶書信入內的寺人,說西鄙的趙小司寇遣人獻上了一份書信。

  眾人都一個激靈,這已經是這月送來的第三封了……

  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

  「大概又是求援信吧,衛國在其西、南,盜跖在其東,齊人再攻其北,也真是難為小司寇了,寡人在他這年紀,還在魯城裡閭鬥雞呢……」魯侯自嘲的苦笑了一下,隨即揮了揮手。

  「也罷,就算內容一模一樣,也得先打開一觀,小宗伯,勞煩你將這信念給大司徒、大司馬聽聽,讓他們知道西鄙現在怎樣了!」

  孔丘應諾,接過寺人手中那封楮皮紙寫就的信件。

  在大禮議後,實惠而使用方便的紙張在識字率較高的魯國漸漸走俏,孔丘也習慣了用這物件書寫,開始與竹簡併用。這份書信的紙質入手光滑,比自己在宗伯署用的還要好些,也不知道裡面有什麼內容。

  拆開了上面密封的玄鳥花紋印章加蓋的紅漆後,映入眼帘的是漂亮而規整的黑色篆字。孔丘知道,這是弟子公西華的筆跡。

  想起那個年輕的知禮弟子,少時跟著他亦步亦趨學習儀禮、雅言,詩書的模樣,孔丘卷鬚後不由露出了淡淡的笑,一晃眼十多年,自己的弟子們大多都開始步入仕途了,學而優,則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