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伯陽心機不深,本就容易受人蠱惑,他怒極之下,雖然舉國實力還不及范氏或中行氏的一半,但從此對這兩家深惡痛絕。

  這樣一來,趙無恤逐漸從邊角入手,布下了他期望中的棋局。

  若是趙氏與這兩家起了衝突,那可不是一場局限於國內的小打小鬧,而是整個北方諸侯都可能捲入的「世界大戰」。屆時,趙無恤即便不能保證曹國發兵相助,也能讓此國選擇性中立,至少不會倒向敵人……

  但即便如此,趙無恤心裡也沒法咽下這口氣,他雖然不至於用相互刺殺這種下乘手段,但非得想辦法讓中行氏和范氏吃一次大虧不可!方能出這口惡氣!

  ……

  曹伯又以為各國使者壓驚為名,在宮中又大宴一日,之後,吳國使節團便要離開。他們此次北上的行程比較緊張,接下來會去鄭國、成周、晉國三處,等到返回時,走的則是衛國、魯國、莒國的路線,剛好會路過趙無恤的領地。

  「屆時大夫一定要多呆幾日,讓無恤好好招待一番。」

  經過認親一事後,趙無恤與屈無忌仿佛真成了親戚,兩人變得無話不談,一路上其樂融融。吳人出陶丘西門沿著濟水逆行,他還到船上相送,並贈甄邑剛燒制出的黑瓷和麻紙、公輸紙、楮皮紙數百張,他希望等屈無忌回程時,能給三邑帶來一大筆訂單。

  屈無忌暗示自己這次北上,想在晉國買些馬匹,最好是大原附近和句注山以北的代地良馬,還望趙氏相助,無恤自然一口答應下來。關於求購銅、錫和尋覓舟師水戰者之事,趙無恤也提起過。

  屈無忌道:「舟師不必愁,南人使船,北人使馬,自古已然,我一回國就能給子泰派一隊人來。至於銅、錫、皮革,大行人子胥曾嚴令不許私人輸出……」

  他看了趙無恤一眼,話音一轉道:「但徐地、鍾吾、群舒的邑主們多是近十多年來大王新封,邑內多礦產、獸類而少絲麻和奢侈品。若子泰的領邑能夠提供這些貨物,我自然可以作為中介,讓你們通過一些渠道交換。」

  有些事情他不足為外人道哉,吳國在大王之下,權力是如此分配支持的,分別是太子夫差監國、大行人伍子胥謀國事、客卿孫武主軍、以及大宰伯嚭主財政內務。

  其中與太子關係親密的伯嚭在破郢都鞭楚平王屍,淫令尹子常妻女,為伯氏一族復仇後開始喪失志向,變得貪財好色起來。他對侈靡的器物十分喜愛,那些美輪美奐的瓷器由太子夫差的宋國夫人帶到吳國後,除吳宮外,大宰的領邑府邸是需求最迫切的。屈無忌只要走他的門路,就能繞過大行人伍子胥和孫武,和趙無恤做些交易,自己也從中獲利。

  聊著聊著,屈無忌還說起了吳國此次派人北上的目的,直聽得趙無恤聚精會神。

  屈無忌祖上也是楚人,但他對這個母邦卻沒有絲毫的感情。

  「楚國遷都鄀地以後,令尹子西改紀其政,楚王也似乎有意振作,故大行人有些擔憂……」

  吳國經歷的勝利太多,所以屈無忌說此話時顯得得不以為然,但趙無恤卻從中聽出了不一樣的東西。楚國雖殘,但他們的潛力,伍子胥和孫武這兩位戰略高手再清楚不過,足夠讓人心生警惕了,於是便推動了這次出使,其目的是與晉國修舊盟!

  對趙無恤來說,這應該是件好事。

  第377章 夷夏之辯

  趙無恤知道,距離吳楚柏舉之戰僅僅過去了五年,這一次幾乎亡國的慘痛經歷讓沉浸在迷醉中的楚人猛醒,積壓多年的弊端全部曝光,在他們心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所幸楚國的大奸臣令尹子常已死,於是以往的惡政都算到了他身上,楚王熊軫被視為受蒙蔽的無辜者。戰爭中楚國人「必死而不從吳」,父兄攜幼扶老而追隨楚王逃離郢都。邊鄙的國人也相率而為致勇之師,幫助楚軍驅逐吳寇,皆奮命袒臂而為之斗。

  當此之時,縣公領主們紛紛腐朽潰逃,但民眾卻在「無將帥以行列之」的情況下,各至於死,撐到了秦軍抵達,於是卻吳兵,復楚地。

  趙無恤記得,三百年後的秦朝尚且要位楚人那「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執拗而頭疼,何況如今楚人血液里的驕傲和野性更甚之?吳國君臣深刻感受到了楚人的難治,明白滅楚非一朝一夕之事。

  肅清毒瘤後,楚王君臣也以此為戒,以子西、子期二公子為令尹、司馬,大加封賞幫助楚王逃竄和抵抗吳人的功臣。子西還以「不長舊怨」為施政綱領,既往不咎,寬赦欲殺楚王的斗懷,還有不讓楚王渡河的藍尹等,努力緩和國內矛盾,同時訓誡國人,不忘前敗。

  但吳楚軍隊的強弱態勢已成定局,三年前,楚國舟師再敗於吳,有大夫七人被俘,司馬子期的陸軍也在圖謀蔡國時被擊敗。楚國懼亡,於是遷都於鄀,而改紀其政,以安定楚國。

  吳王闔廬發動戰爭的目的本是為了奪取群舒和「逞其名」,但伍子胥和伯嚭則是為了報家仇。

  攻楚之戰,楚國丟了半壁江山,吳國雖然金玉錢帛和土地搶了不少,但也損失也很大。先是連續遭到楚人反抗,接著是秦軍攻擊,越王允常還越過浙江擊其後。致命一擊的,則是闔廬的弟弟,伐楚大將夫概反叛自立為王,被吳王回師擊敗後投了楚,被封為堂溪氏。

  吳王悔之晚矣,開始重新任用孫武。按照他「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的慎戰思維,現在只要楚國不主動出擊,他們也不去騷擾,而是在盡力消化這十多年來新奪取的領土,如鍾吾,徐國,群舒等。伍子胥也冷靜了下來,認為待休養生息幾年後,先把和自己「接土鄰境,壤通道屬,習俗同,語言通」的越國吃下再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