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她朝屈無忌鄭重一拜,既然姐姐都紅著臉出面了,邢敖也一同相勸。

  「阿姊之言句句屬實,還望伯父不要責怪。」

  但屈無忌還糾結於屈氏女兒為人妾室的面子中,直到無恤也緩緩開口解釋。

  「君父之命,媒妁之言,小子與宋國卿族司城樂氏已經有婚約,所以能給伯羋的名分只能是滕妾。之前不娉而奔,已經大為失禮,如今還望大夫許嫁,為我二人做個見證。我雖然不才,但年方十六,已經是魯國大夫,晉卿之子,三邑六萬民眾之主,麾下虎賁千餘,日後當不會委屈了她。」

  無恤最後一句話讓屈無忌醒悟過來,細細一算,伯羋做無恤妾室的話,還真不算委屈。

  趙無恤現在和他職守、爵位相當,按理說吳國是大國,魯國是小國,屈無忌應該比他高出一頭。但實際上趙無恤的領地更大,出身也更高,他雖然是庶子,但卿族畢竟是卿族、屈氏能與晉卿趙氏這種千年家族聯姻,相當於是高攀,儘管只是滕妾的地位,但也可以接受。

  而且看來伯羋頗受寵愛,趙無恤不僅讓她與自己相認,而且舉止間也十分和善,絕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賤妾。

  更何況,如今趙無恤在四瀆之間混得風生水起,屈氏的使命就是聯絡中原,大王和太子頗有北上之志向,日後他說不定也要仰仗於無恤,兩家若是結親,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屈無忌發揮了行人這職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本色,重新露出了笑容。

  「本想試一試子泰與侄女的情意,果然匪石匪席,不可轉亦不可卷,願我兩家情誼也能如此!」

  屈無忌對靜靜看他反應的趙無恤口稱恭喜,並願意作為伯羋的家長,許嫁見證,讓屈氏與趙氏結兩家只好。

  趙無恤卻從他這句話里想起了樂靈子,頓時一陣心虛,不過很快恢復了鎮靜,頷首道謝。

  屈無忌笑著解下腰間的佩飾:「侄女已經及笄,我卻漏了禮物,這塊玉佩,便是遲來的賀禮了,至於嫁妝等我回到吳國,再補上不遲。」伯羋千恩萬謝地接過。

  這是個聰明的選擇,因為無論屈無忌願意與否,結果都不會有半分改變。

  伯羋的事情解決了,剩下的便是邢敖,還有趙無恤手裡那把少虡劍。

  ……

  在屈無忌想來,伯羋畢竟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事不可為,但那柄祖傳的少虡劍,他是一定得要回來的!

  但無恤卻先一步開了口,堵死了他的說辭。

  「名士之後不能埋沒於廄苑,我本想著,要效仿趙成子扶持韓厥之舉,將敖培養為一個精通六藝的士人,好留存邢氏的社稷廟宇,這劍,我只是在他成年前代為保管而已。」

  屈無忌大喜,直起身子道:「善,既然如此……」

  然而趙無恤卻打斷了屈無忌的話,而且他接下來的行為更是讓屈無忌欽佩不已。

  無恤指著邢敖道:「這兩三年我是看著敖長大的,他如今虛歲十五,我在這個年紀時已經行了冠禮。屈大夫,我是這樣打算的,等你從晉國出使歸來後,吾等便為敖行冠禮,何如?這把少虡劍乃是邢君子靈所鑄造,之後一代傳一代,傳到敖的父親時流散,待他及冠之後,我將親自交還!」

  「之前邢敖由我監護,但如今既然他與大夫相認,那自然得接受親長的教誨。冠禮後,就讓他隨你回吳國,跟在身邊聆聽教誨,也作為你我兩家聯絡的中介,何如?」

  屈無忌巴不得這樣,答:「可。」

  「還望大夫能好好教導之,正如詩言,匪面命之,提其耳正。敖,你也要多向汝伯父請教,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邢敖遵命。」

  屈無忌這下是徹底心服了,對到手的名劍,一般人都是占為己有的心思,但趙無恤說歸還就歸還,這氣度很了不起。他相信趙無恤的本心就是如此,從始至終都是在為伯羋、邢敖姐弟著想,頓時堅定了結交的想法。

  「固所願也!雖然伯羋在趙,邢敖隨我去吳國,但我兩家的姻親便從此結下了!」他當場劃開手臂與趙無恤歃血為盟,這將是此行,他在北方結下的第一位盟友!

  這事情最後落了個皆大歡喜,也是兩全的結局。

  這場結盟帶給趙無恤的好處極多,屈氏在吳國呆了四代人,對吳地的外交、經濟情況極其熟悉。有了這個奧援,就能為趙氏商賈在吳國的商業活動提供方便,以後向吳國兩淮、群舒的貴族們購買銅、錫、皮革,以及向江南傾銷領地的商品,就有了引薦的人!

  派邢敖去吳國,則是趙無恤放出的長線,在那個新興的強國他一定能學到不少東西。一方面幫無恤在尋找擅長水戰之人,來大野澤幫助他訓練舟師剿滅盜寇,另一方面可以幫他結交兵聖孫武。

  從大局上看,趙氏能給屈氏在晉國的出使行方便,屈氏則可以讓趙氏與吳國相交,結下一遠方強援。相隔數千里,短期看效用不大,但若是心懷天下者,一定能明白,此所謂遠交近攻也!

  無恤記得,老吳王也沒幾年好活了,夫差就要上台,他的好基友勾踐也即將嶄露頭角,原本的歷史上,未來幾十年是吳越做主角。

  吳越春秋,南國最波瀾壯闊的時代將到來,多少男兒血,多少英雄淚,多少壯懷激烈,多少河邊枯骨,多少美人離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