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十月末的魯國西鄙,趙無恤在鄆城呆了三天後,又回到了這裡。

  費邑那邊的消息也傳了過來:也不知道孔子是如何勸說的,公山不狃同意送回叔孫州仇,以費邑歸降,重新做了季氏家臣,但費邑依然由他控制,一切維持內亂前的狀態!

  至此,陽虎在魯國內部的殘黨宣告平定。

  於是繼趙無恤、公斂陽、子路之後,孔丘本人也成了此次陽虎之亂最大的功臣之一,他半月前的人生低谷,以及如今像鷙鳥撲食般的入局,都叫人眼花繚亂。

  趙無恤收起傳信的帛書,暗暗想道:「孔子此行已然成功,那魯國內部唯一的不穩定因素也就消弭了,之後幾年便可以一致對外……」

  「但另一方面,費邑若是歸順,季氏的力量也能得以恢復,一旦他們重新站穩了腳跟,與孟氏、叔孫氏達成相忍的共識,便將加劇對我這個外來者的排斥。幸好陽虎還在,盜跖尚存,到了明年春種之後,齊國人恐怕也要蹦躂起來了……」

  也不知道他這次會得到何等賞賜,是功過相抵,繼續做中都宰?那宰予的打算可就落空了,亦或是,能憑藉次功進入魯城權力中樞?

  禍兮福兮,利兮弊兮,實在是孰為難料。但趙無恤也通過此事看清了自己的局限,在張孟談幫助下,雖然暫時扭轉了魯國的局面,讓形勢對自己有利。但依靠陰謀伎倆,想要算盡世間智者英豪,還差得遠呢!

  看來是該沉寂一段時間了,繼續種田發展,等待時局,發揮自己穿越者的優勢才是王道!

  想到這,他又將樂靈子寄來的帛信看了一遍,目光停在她的抱怨上。

  一個素衣孝服的纖細少女,深夜裡點著牛油燭,跪坐在蒲蓆上捧著沉重竹簡的情形浮現眼前,真是讓人又可憐又可愛。

  不單單是為了討好未婚妻,若是能做出紙張,哪怕是最原始的麻紙,也能讓領地多一項收入進項,為明年將商品打入陶邑市肆做準備。

  於是他將廩丘的工正公輸克喚了過來。

  「前些時日廩丘織造坊製作旌旗、冬衣,有不少剩餘的黃麻、布頭、破履,你可按我說的收集起來了?」

  第352章 將治魯

  孔子接到國君召見的消息時,正和子路、顏回師徒三人在費邑接待賓客的一處廬舍內用朝食。

  這次能穿過季氏圍攻費邑的大營進入這座「叛城」,還是靠了子路之前為季氏勸降陽關的功勞,季孫斯才同意讓他們一試。但季氏卻藉此想出了一條計策,提議讓子路進城後想辦法見到公山不狃,憑藉技擊的本事當場將他刺殺!到時候邑內群龍無首,季氏便可乘勢攻城,必能大克!

  然而子路重諾,不屑於做這等事情,和孔子一樣斷然拒絕。

  季孫斯疑惑,上次子路幫助趙無恤襲擊陽虎車隊,救出自己時,形勢不也類似麼?

  子路卻覺得大謬,因為那次事前事後趙無恤都開導過他,子路當時並未向陽虎承諾過任何事情,他的作為被無恤比喻成劫持齊桓公的曹劌,對於魯國來說是一種義舉。但這次季氏讓他扮作使者,前去行刺的勾當,卻是一種欺騙之舉……

  「實非士所為也!」

  於是季孫斯只得讓孔子師徒不帶一兵一卒入邑,覺得他們大概是出不來了。誰料一天之後,公山不狃真的派人出城和談,聲稱願意回歸季氏,要求是繼續做費邑宰,這讓季孫斯大喜過望。

  陽虎與季孫斯是你死我活的恩怨,必須將此僚殺死,懸頭顱與家中府邸,才能恢復季氏被臣子凌駕的恥辱。但公山不狃卻不同,只要他名義上歸附季氏,就能讓季孫斯保全顏面。

  季氏知道自己是打不下費邑堅城的,一入十一月後天氣寒冷,到時候要麼退兵,要麼損失慘重。所以不如暫且同意公山不狃的要求,儘快恢復實力,將孟氏覬覦三桓之首野心壓下去要緊。

  之後幾天,季氏東拼西湊的數千族兵允諾撤退,公山不狃出城與季氏在中間地帶歃血盟誓。而被挾持多日的叔孫州仇已經被放歸,總體來說,魯國內部叛亂徹底平息。

  孔子覺得使命完成,打算在費邑休息幾日後便回中都去,卻突然聽聞國君召見他,匆忙得放下了匕箸,吐了剛嚼了一半的肉。

  不等子路將車馬駕好,孔子便徒步前往應召,直到他他一路小跑出了費邑西門半里外,子路和顏回才乘車趕上了他。

  呼赫呼赫地趕上後,子路半抱怨半打趣地說道:

  「由聽夫子講過,當年楚莊王聽聞行人申舟被宋國所殺,一甩袖子就站起身來往外跑,豎寺追到寢宮甬道上才讓他穿上鞋履,追到寢宮門外才讓他佩上劍,追到蒲胥的市肆才讓他坐上車子。夫子今日是要效仿他麼?當年楚子面對的是軍國大事,如今只是一次尋常的召見,何必如此焦急?」

  孔子爬上車後扶著車欄,也氣喘吁吁地笑著說道:「我因為中都外郭失陷之事,現在還是待罪之身,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哪裡還能遲疑等待?」

  雖說孔丘管轄的中都外郭失陷於群盜,是一個罪過,但說服費邑歸順卻又有功,還是大功。所以子路覺得,夫子這次冒險是值得的,你瞧,季氏和魯侯都開始對他另眼相看!

  急行三日後,師徒三人抵達魯城,當日午後,沐浴更衣的孔子在一位年輕有司的引領下,進入了修繕一新的曲阜公宮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