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且不提明面上的錢糧兵甲,就說小司寇,這一官職地位不高,但權力卻不小。

  後世現代國家職權,主要是立法、司法、行政三種。但有趣的是,西周春秋之時,《周禮》規定的小司寇權職居然橫跨這三大領域!

  理論上,每年正月初一,小司寇要率領下屬制定校正刑法,以簡牘的形式向四方官府宣布,並將針對民眾的五禁條文懸掛公布,這是立法權。

  「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這是司法權。

  「小司寇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這則是行政權。

  因為要帶兵索拿盜寇的緣故,軍事上也有涉及。

  地方基層上,小司寇能管理士師、鄉士、遂士等負責處理具體司法事宜的屬吏。

  甚至還牽扯到了神權的一部分:小司寇可以輔助國君舉行小祭祀,負責奉進犬牲。凡用裎祀祭祀五帝,負責給鑊中添水。

  雖然每樣都只是沾了點邊,但從古至今,中國官方某個單位擁有的權力和重要程度能到什麼程度,從來就是看主事者能力決定的。

  更何況,魯國自從五十年前大司寇臧武仲不容於孟氏,出奔齊國開始,司寇署就不再設大司寇,而是由兩到三個小司寇主持,無恤頭上連長吏都沒有,完全可以事事自己拍板做主。

  從今以後,他對魯國的方方面面幾乎都能合乎禮法地進行干涉!

  能暗暗設立新刑法,以新法為準繩約束自己的地盤,以剿寇之名擴軍。

  窮則龜縮種田,達則干涉朝局……

  但那些都是長遠的後話了,昨夜,柳下季出宮後立刻拜訪了趙無恤,將與柳下跖有關的事情細細告知了他。

  盜跖的性格如何?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為何從一個大夫家的庶子淪為大野澤盜寇?柳下季第一次去勸說他時,都看到了些什麼?

  有了這些信息後,趙無恤對這次平盜患更多了幾分底氣,他朝城頭已經去掉長冠,只扎髮髻的柳下季拱手道:「多謝柳下大夫,無恤就此別過!」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旌旗西指,浩浩蕩蕩千餘人在晨曦中拔營而走!

  第338章 黑雲壓城

  魯國地處泰沂丘陵,許多地方高低不平,只有幾條並不太寬的河流相夾之處一馬平川。中都和闞城就位於這個區域,汶水在其北,洙水、泗水在其東,大野澤又位於西側南側。

  從曲阜去闞城,路徑雖然不止一條,但比較寬闊平坦,適合大隊人馬行軍的,只有先到中都,再繞向南方的那條塗道。

  「若是走山林小道,一來我的武卒大多不是魯人,對道路交通不熟,即便有當地嚮導指引,又如何能與在山林水澤里生活大半生的盜寇相比?若是在山坳狹窄處中了埋伏,悔之晚矣,所以持重起見,吾等還是先去中都,在城下擊潰集合的群盜才是正途!」

  在定下這個基調後,趙無恤全軍開拔,出魯城後渡過洙水,繼續向西行。兩天內走了百餘里路,就進入中都的地界,離城邑只有三十里的地方。至此,時間已經是十月初九,中都被圍攻了四五天。

  「司寇,若是繼續前行,傍晚時分可至中都,群盜入夜前要就食,一定十分鬆懈,吾等是否要……」

  盤地而坐的臨時軍事會議里,在魯城巷戰里沒打痛快的田賁如此建議,或許是受了趙無恤思維的影響,武卒上下都對野戰更感興趣,他一心想要讓手下的擲矛兵來一場真正的廝殺,證明這一兵種的價值。

  趙無恤聞言笑道:「看來之前一年裡給汝等開的戰後軍議還有幾分用處,連田賁也會分析形勢了。」

  眾人大笑,趙無恤目光掃過在場的眾軍吏,見他們大多數人都躍躍欲試。臨戰不懼,這雖然是好事,但無恤卻不由擔心起最近在軍中流行的一股風氣來。

  是啊,武卒在棘津之戰大勝范氏家兵,甄之役完勝齊人,這次陽虎之亂,武卒也在魯城裡打出了威風,對鄆城邑卒、季氏、孟氏私屬的表現都不放在眼裡。這一年來遇到的敵人無論強弱,都成了武卒手下敗將,所以眾人心態有些飄忽,有點驕傲了。

  驕兵必敗,這股風氣必須剎住!

  於是,他點了那個一直縮在人群後頭,看上去老實穩重的青年,讓他起來回話。

  「子有,你認為呢?」

  冉求手下那卒流民新兵都留在鄆城,趙無恤也不讓他閒著,差遣他和剛要到手的司士項佗一起,統領在曲阜城西徵召的四百魯人,跟隨在戰兵之後待命,所以也參與了會議。

  在場眾人都以為,冉求是孔子的學生,這些天裡一直心焦老師安危,田賁的冒進提議一定會得到他的贊同。

  但冉求也選擇了穩妥起見:「司寇,古者師行三十里而舍,故兵法雲,日行不過三十里,以戒不虞。武卒勇銳冠絕魯國,但一日行五十里也有些疲憊,何況剛剛招募來的魯城國人已經走不動了,不如先休整一夜,明日再去解中都之圍不遲。」

  趙無恤點了點頭:「子有是個老成之人,他說的沒錯,百里趨利者厥上將軍,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派去探查的輕騎很快就回來了,在弄清楚中都現在的情形前,先尋個地方紮營戒備罷。」

  他隨後又告誡眾人道:「臨大戰需要的是勇銳,遇小敵需要的是謹慎,汝等不可因為過去的勝利而看輕了眼前之敵,若是迎頭衝到邑下,卻發現有近萬之賊,吾等別說解圍,連脫身都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