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據趙無恤所知,後世當朝未亡,祖陵就被流寇破壞的,大概以明末最出名。當時鳳陽朱明祖陵被張獻忠燒了,崇禎帝也得哭天搶地向歷代先祖們賠罪,還寫了罪己詔。何況這是在極其祖先崇拜盛行,事死如生的春秋?

  若是魯國鬧出了先君陵寢被群盜挖掘損毀的事情,那將是當世最大的笑柄,周公之國最後一塊遮羞布將被狠狠撕裂,以後就別想在諸侯面前抬起頭了,季氏和孟氏也會因為保護不力而被憤怒的國人手指戳透脊梁骨。

  一方面不願意發兵,卻又不能不救,所以他們只能眼巴巴指望趙無恤的武卒,但還未來得及細細商議,便被魯侯的鐘聲召了進來。

  更沒料到的是,今日魯侯超常發揮,出言如此犀利,真不知道他是突然靈光炸現,還是平日收斂隱藏,故作愚鈍無能?

  對這個問題,趙無恤覺得應該引以重視,同時也知道輪到自己出場了,便邁步上前道:「君上說的沒錯,但局勢雖然危急,魯國五百年社稷在此,焉能被一群盜寇難住?我記得晉國的大夫司馬侯曾說過一句話,『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這就是多難興邦!君上有優,下臣願意效勞,只要君上一聲令下,武卒數百長矛便可以齊齊指向西南!」

  「好,好一個多難興邦!」魯侯見趙無恤主動請纓,頓時大喜過望,但也隱隱擔心無恤的那點兵力敵不過盜跖。

  「趙大夫想來必有平寇的方略罷?可否說來聽聽。」季孫斯和孟孫何忌斜眼望了過來,倚重卻又忌憚提防,這就是他們對無恤的態度。

  「魯國大亂未定,若是讓盜跖在西鄙和南邊坐大,也足夠攪亂方圓百里邑治了,如果明年開春後魯國依然盜患糜爛,齊人發兵擊魯國北境,則吾等危矣。故群盜不可不除,闞城事關社稷安危,不可不救!」

  「據說盜寇成千上萬,趙大夫只有數百之眾,當如何救之?」孟孫何忌則提出了這個問題。

  「兵強不在於眾寡,欲破闞城之盜,必先疏通中都,因為從魯城到闞城,中都是必經之路。只要君上首肯,我今夜便率領武卒徹夜先行,預計後日能到中都,等驅散圍困城邑的賊人後,再以此為基地。到時候魯城援軍和糧秣應該能陸續抵達,再發兵南進,與盜跖決戰,保我魯國先君陵寢!」

  「好,好……」魯侯本來已經絕望至極,連親征都說出來了,現如今見趙無恤說的有理有據,看來祖陵還有救,於是他腦袋一熱,張口便是一連串的空頭許諾。

  「中大夫有何需要,儘管說來,任何事情,只要有助於破盜寇,只要是寡人和二卿能做到的,一定答應你!」

  季孫斯和孟孫何忌心裡一顫,他們怕的就是這個,別看此子年輕,說起話來大義凜然,可沒一件事情會吃虧,幫了你一分,他肯定會得到兩分的好處。如今魯侯一心急,先幫他們把話說圓了,還真不好討價還價。

  趙無恤等的這就是這個:「君無戲言,二位卿士也是如此罷?那下臣便大著膽子說了……」

  第337章 小司寇

  夜色將至,脫去冠帶的柳下季穿著單薄的衣物,靜靜地跪在寢宮門口。

  他得到盜跖攻鄆城、攻中都邑,甚至還圍攻先君陵寢闞城的消息後,痛心疾首之餘也惶恐異常,知道這次盜患之嚴重不比往常,便立刻前來告知魯侯,同時請求與盜跖同罪。

  柳下季被正在氣頭上的魯侯轟了出來,那之後便一直跪到入夜時分,膝蓋麻了,饗食未吃腹中飢餓,身上也漸漸發冷時,裡面才傳來了三個層次不齊的腳步聲。

  柳下季作為司儀,接待國內外的卿大夫沒有上千也有幾百次,聽得出其中一個輕快昂揚,另外兩個遲緩沉滯。他微微抬頭,就著寺人提著的宮燈,發現來者正是先前受召入宮議事的趙無恤和季孫斯、孟孫何忌。

  也是陽虎倒台後,現如今魯國最有權勢的三人……

  新貴趙無恤依然是春風拂面的微笑,而季氏、孟氏則面色凝重,想必在裡面議事時遇到了讓他們不快的事情。

  柳下季頓首道:「罪臣柳下季見過大司徒、大司空、中大夫。」

  「司儀這卻是叫錯了,從今以後,得稱呼子泰為趙司寇才對……」孟孫何忌背著手,斜著眼看向趙無恤,頗有些吃味地說道。

  「司寇?」柳下季微微一驚,目光看向後面年輕的趙無恤,卻見他並未否認。

  「正是,子泰方才被君上任命為司寇,負責剿殺大野澤盜寇。」季孫斯也籠著手在旁補充,說出的話卻冷冰冰的,可見心情也一般,尤其剿殺兩字咬得極重。

  趙無恤卻未受影響,謙和地避開了正面,拱手道:「見過柳司儀,準確地說,應該是小司寇才對……」

  柳下季恍然,原來如此。

  相傳夏、商時就有司寇的官職,嬴姓的祖先皋陶便是其中之一,作《皋陶謨》,掌管治安刑獄,西周時,己姓後裔蘇忿生任天子司寇。到了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和魯、宋、晉、齊、鄭、衛、虞等國都置有司寇之官,其職責是驅捕盜賊和據法誅戮不臣、民眾等等。

  魯國本來有大司寇,為司寇署的主官,負責建立和頒行治理邦國的五種刑法,藏於府庫不示民眾,輔佐國君懲罰違法的士民,禁止四野的盜賊和叛亂。但因為某件往事的緣故,大司寇已經五十年沒有設置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