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孔子的中都邑,他區區一個不得志的士人,巴掌大的一塊地方,並不值得孟氏費大力氣去幫忙。孔子雖然當過孟孫何忌的禮樂老師,但孟孫與他的關係卻並不佳,也只有與孔門交好的南宮閱和子服何憂心忡忡,諫言是否需要派兵去驅逐一二。

  公斂陽倒是理直氣壯地反對子服何:「季氏乃是執政,這兩天也收攏了千餘私屬,為何不由他們去?」

  當然,季氏那邊也如此認為:「孟氏兵多,在陽虎叛亂期間元氣未傷,為何不他們去?」

  甚至在少正卯看來,孔丘作為陽虎所樹的偽詐之人,既然陽虎倒台,那他作為陽虎餘黨一起撤職也是應當,少正卯倒渾然把自己也是陽虎所樹的往事選擇性遺忘了。

  最後的結論是,盜寇雖然來勢洶洶,但不過是癬疥之疾,搶完這一波就會和往常一樣縮回沼澤山林里過冬。反正大野澤離曲阜極遠,兩家也很少有領邑在那邊,並不會侵犯自己的核心利益,所以二卿表現得漠不關心。

  除了一邊競爭,一邊提防外來者趙無恤外,二桓更希望早點找到陽虎的蹤跡,奪回還在叛軍手裡的費邑、陽關、灌城。雖然沒有明確劃分職責,但接下來一段時間內他們的關注點已經確定了。

  子路作為季氏的使者前往陽關招降,季氏的主力則防備費邑那兩千公山不狃叛軍。孟氏則要拔除在自家主邑郕地北面的灌城,若是有機會,便向東奪取陽關,控制整個北境。

  或迫在眉睫,或有利可圖,反倒是圍剿盜寇吃力不討好,接到趙無恤拜帖請求召開公議後,季氏和孟氏竟抱著敷衍的態度,藉口忙於其餘事務,想拖到明天再議。

  孟氏的公斂陽幸災樂禍地說道:「反正趙無恤分到的職責是奪回鄆城,現如今早已辦到,他的武卒不是號稱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的強軍麼?此次剿寇,不如一人為之罷!他若走了,吾等正好接收城西,魯城的虎狼便能盡逐了!」

  投入季氏門下的少正卯則如此打算:「執政,一如我說過的,趙無恤做了黃雀,在陽虎之亂里得以飽食,若是再讓其坐大,難免生出非分之想,莫不如讓柳下跖做他背後的彈弓之人,將他削弱幾分。」

  在派人相邀碰了灰之後,趙無恤更是徹底看透了這兩個目光短淺,內鬥爭先,外戰縮頭的卿族。中都方面,趙無恤已經先派輕騎士去窺探敵情,並不會耽誤明日的馳援。

  營帳內穆夏、田賁等剛剛集結好兵卒的軍吏對此怒不可恕,紛紛提議乾脆不理季氏、孟氏,自行開拔出城算了。武卒一向強調軍事行動必須乾脆果斷,所以對魯國二卿的拖拖拉拉十分不耐。

  連一向謙謹遲緩的冉求都忍不住破口罵道:「無怪乎夫子曾說,當政的三桓等人都是些器量狹小的人,何足算也?」

  趙無恤雖然慍怒卻不衝動,而是反過來問冉求:「子有,你說過當時你除了見三四千盜寇圍攻中都外,還看到有源源不斷的群盜朝南方趕去?」

  「正是,當時已經是傍晚,但群盜密密麻麻,有乘船的,有步行的,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到邊。」

  趙無恤凝神思索,那幅早已印刻在他心裡的魯國地圖上,中都的南邊,正是……

  他心裡默默給盜跖點了個贊,露出了微笑:「二三子勿急,俗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很快,季氏和孟氏就得哭著喊著求我發兵擊賊了。」

  眾軍吏面面相覷,唯獨冉求思索片刻後若有所悟。

  果然,時近傍晚,當最新消息傳來時,原本淡定自若的季孫斯和孟孫何忌的都急得跳了腳。

  平日裡一直在家中處理政務的他們不約而同地齊聚於公宮,竟顧不上矜持連續派了三波人請趙無恤前來議事,連早先的勾心鬥角都顧不上了。他們與家臣謀劃的那些小心思,在盜跖的犀利手段下仿佛成了一個巨大的笑話。

  所以當趙無恤一邊看著魯宮未加修繕的殘景,一邊緩步走到議事的朝堂施施然向二卿行禮時,便知自己所料不差,這次的盜患比他知道的還要嚴重得多。

  季孫斯眼睛通紅,急得直搓手,孟氏冠下的纓竟然結反了,他也踱著步走來走去,見趙無恤進來便連忙拉住了他,連說話都有些語無倫次。

  「子泰,子泰你可算來了,盜跖除了鄆城、中都外,居然還攻擊了闞城!」

  「闞城?」趙無恤聞言後不由好笑,他已經猜到了盜跖的這次行動,也明白二桓在揪心什麼,不愧被後世稱為「天下善用兵者」,柳下跖這一手真是絕妙的聲東擊西。

  闞城位於大野澤以東,曲阜以西,在中都邑南邊七十里處,是一處千戶之邑,無論戶口還是富庶程度都十分一般。

  但那兒卻有非同一般的政治地位。

  諸侯都有自己的公室陵園,而闞城,又稱為闞陵,正是魯國先君陵墓所在之地。以封土高達十五丈的魯桓公大墓為首,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八代先君都葬於其陵墓南側!由闞城牆垣守護著。

  這要是讓傳聞經常干「穴室樞戶,掘士大夫墓取其明器」勾當的盜跖打進了那個地方。嘖嘖,其中的故事,大概可以寫一本《盜墓筆記:七星魯王宮》了。

  第336章 多難興邦

  接到大野澤群盜攻擊闞城的消息時,魯侯整個人都不好了,他感覺天旋地轉,竟然癱倒在榻上不能起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