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冉求凜然受命,如此一來,他和公西赤都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在趙無恤的勢力里獲得了自己的位置,雖然依然處於基層,但卻是一個極好的開始!

  雖然,和他最初的志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使求為宰……」不太吻合。

  「流民卒」和一卒戈矛手一起被編入了由虎會統帥的旅中,受其制約調遣。

  無恤將代表獨立軍權的虎符交予了虎會,畢竟自己的勢力里,唯獨此人有過單獨領軍作戰的經驗。

  「我今日將帶700人先行出發,而虎司馬會繼續呆在城郊,將屬下800人訓練成一體,九月最後一天拔營東行,務必在十月三日前進入鄆城!」

  ……

  趙無恤此次出兵,親自統帥的兵卒共計700,一人兩騎的輕騎士50人;能遠能近的擲矛兵50人;擅長巷中混戰的劍盾兵100;戈矛手300。其餘200,則是裝備較一般的廩丘齊人徵召兵,多以竹矛和弓矢為武器,兼任押送輜重糧秣之職。

  但大多數補給,趙無恤決定在沿途向「友軍」索要。反正他手上有孟氏和陽虎給予的通關符節,一路上足以暢通無阻,還能根據沿途領邑政治傾向的不同換著使用。

  路過高魚邑沒有什麼要緊事情,但趙無恤還是拜訪了高魚大夫,請他與廩丘協同防備盜寇。

  到了鄆城時,趙無恤就需要停留一日了。

  他讓軍吏們帶著兵卒在外郭區紮營,自己則帶親隨進了邑內城中,求見叔孫志。

  貪婪而短視的鄆城大夫叔孫志是陽虎的重要黨羽,稱之為左膀右臂也不為過,此次他也受到了陽虎指示,將帶著千人進入魯城曲阜。

  「叔孫大夫不在鄆城,那鄆城防務應該是由邑司馬負責了?」

  叔孫志自然從陽虎處知道趙無恤是「陽虎之黨」,這次進都城也是為了幫助陽虎政變而去的,所以對他還算和善,不過聽聞此話後卻也心生疑惑:「趙大夫問這作甚?」

  趙無恤笑道:「無他,只是見大夫僅有一個邑的封地,卻帶了整整一千人去支持陽子,而無恤空有兩邑,卻只有八百之眾,心中慚愧,故想再出兵數百,讓他們慢慢前往以備不測。屆時路過鄆城,還望叔孫大夫囑咐貴邑司馬,提供一下糧秣,讓他們駐紮在外郭以避風雨,無恤事後自會以趙瓷和錢帛相謝。」

  「這個晉國孺子為了陽虎倒是盡心盡力,大概是因為剛成了吾等黨羽,所以想奮力立功,好讓陽虎多分他點好處罷!不過他也是愚笨,我雖然只有鄆城一邑,卻有戶口五千,他有兩個邑,卻只有戶口三千餘,這如何能比?此次召他入魯城,其實是存了讓我與他同行同紮營,就近監視的心思,誰料竟然如此殷勤,真是可笑,區區數百人如何能對局勢什麼作用?」

  叔孫志這才安下心來,笑著說這等小事定當盡力,不過他也好奇地低聲詢問趙無恤,身為尊貴的卿子,為何願意助陽虎而惡三桓。

  「叔孫大夫身為叔孫小宗,又為何要投入陽子麾下?所為無非是權勢和封地,既然三桓小氣,嫉賢妒能,而陽子善於樹人,我又何必矜持?這一點你我其實是一樣的。」

  趙無恤一個反問,就讓叔孫志覺得他是知己啊,自己這等公族子弟投入一個陪臣幕下效力,不就是為了這一點麼?

  他一副長輩模樣,撫著趙無恤的肩膀說道:「無妨,此次若是事成,陽子便能取代孟孫何忌,季寐取代季孫斯,叔孫輒也會取代叔孫州仇,分別作為新的宗主和卿士,魯國三桓依舊,只是吾等上位而已……」

  叔孫志也被許以了封地和在宗族內的高位,所以對此十分期待。

  在鄆城又轉了一圈後,無恤留下了幾個人「接應」後續到來的虎會等人。

  他也觀察了下鄆城的塞防,這不愧是魯國西鄙的核心要塞,高大的牆垣厚兩丈,高四丈,每座城門都有更高的箭樓和敵台。東面臨近濮水的地方則是一道水門,有閥門可供船舸同行,借了地勢之利,護城河又深又寬幾乎要趕上國都曲阜了。

  這裡經過魯人多年經營,已經成了五千戶大邑,其中城邑內人口過萬,三里之郭,正常情況下非得數萬人圍攻數月方能攻克。不過城塞因為齊人多次包圍有些殘破,以叔孫志的尿性,自然沒有太過修繕。在他拉走千人後,城內還剩下數百兵卒守備,可若是不動員國人,還沒虎會手下那八百人多。

  見此情形,趙無恤心中稍定。

  ……

  正所謂蛇鼠一窩,叔孫志以為無恤是他同黨,於是便邀同一起上路。

  沿途趙無恤的武卒秩序井然,紮營造飯十分有序。但叔孫志的鄆城邑卒卻時不時禍害沿途鄉邑,甚至還有劫掠婦女入營摧殘。

  「這還是魯國邑兵麼,明明是大夫說過的殘民之賊!」

  趙無恤以「武」的大義教導過手下的武卒,而新軍法也如同懸在他們頭頂的利劍,讓眾人不敢造次。甚至一些軍吏還因此充滿了正義感,但他們想去斥責的行為卻被趙無恤制止了。

  「再忍幾日便好,要知道,多行不義,必自斃!」

  兩天後,一行人再次抵達了中都邑外圍。

  這裡井田阡陌縱橫,和諧的氣氛依舊,趙無恤看著叔孫志那些軍紀極差的邑兵皺起了眉頭,要是讓這些惡卒禍害了中都邑,反倒不美。

  「一個迂腐的老叟罷了,趙大夫何必如此優容!」叔孫志對孔子倒是不屑一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