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甄邑離廩丘不過五十多里,兩日可到,而那支晉軍據說只有五百餘人。若是能幫盟友衛國奪回甄邑,也算是功勞一件,就算衛侯不將這個千室之邑賜給他,也能從富庶的濮北之地多少撈一些好處。

  既然國夏不讓他東進,烏亞旅就決定西行,甄邑里的衛國人定然心懷不滿,裡應外合之下破城應該不難,等到國夏反應過來,他早已旗開得勝了。

  齊國的軍制和晉國有所不同,5人為伍,軌長統領;50人為小戎,里有司統領;200人為卒,連長統領;2000人為旅,鄉良人統領,萬人為一軍,五鄉之帥統領。

  烏亞旅的軍職正是鄉良人,手下有滿編的一旅,正好兩個月前魯國人留下的那些笨重的攻城器械還在,於是烏亞旅便留了五百人守廩丘,自己親自帶著千五百人之眾,帶著攻城的衝車、木梯等物徐徐西行。

  他們當夜宿於青山,得到了當地衛人的熱情接待,得知占據甄邑的晉人一直龜縮城內,大概是人手不足,又懼於青山地勢險要,所以只派了人窺探,不敢來攻青山。

  烏亞旅更是放下心來,在得到數十名青山鄉衛人加入後,第二日加速前行。到了午後,便遙遙望見了甄邑的牆垣。卻也在城垣外數里外一馬平川的濮北平原上,發現了一支坐陣相待的敵軍,對方也發覺了他們,隨後一面白底黑紋的玄鳥旌旗高高豎起。

  當那數百兵卒變坐陣為立陣後,拭車遠眺的烏亞旅才反應過來。

  「晉人這是要和我野戰啊!」

  ……

  甄氏族長和長老們戰戰兢兢地立於牆垣之上,他們昨夜被趙無恤遣人熱情地「接」到了邑寺,今天又被提溜到東面的牆垣上,和甄邑的邑宰、邑司馬、長吏們一起,被悍卒死死監視著。

  那位舉止儒雅斯文的張子美其名曰請他們觀戰,見證武卒擊退來侵犯甄地的「齊寇」,實則是以他們為人質,好叫邑內的甄氏全族乃至於國人不敢輕舉妄動。

  張孟談被趙無恤任命為假邑宰,武卒出城野戰,全邑的安危就交給了他,這責任可不輕。

  全邑原本有兵卒七百,現如今拉出去了五百,只剩下一百弩兵和輜重兵,弩兵被張孟談分為四兩看護著四門,弩矢已經上弦,卻未對準牆外,而是死死瞄著邑內的通道。

  至於無險可守的邑寺,張孟談直接選擇了放棄,街巷也只由沒了退路的甄堇父帶著家眷同樣被拘押的衛人勉強維持。現如今的甄邑雖然看似平靜,實則危機四伏。成摶、封凜等帶著的一百輜重卒輔兵、商賈,也一一發放了武器,警惕地站在牆垣上,觀察著邑內的一舉一動。

  張孟談今天也在腰間掛上了劍,寥寥兩百人撒到長達數里的牆垣上,顯得稀稀拉拉,仿佛隨便一擊就能從內部突破。

  他踱步於牆垣之上,對眾人說道:「旅帥出城禦敵,而這小小城邑就交由吾等來守了,比起以五百之眾對敵三倍之敵,吾等分到的只算是輕鬆的任務,二三子各司其職,切勿讓邑內亂起,讓旅帥分心!」

  他心裡思索道,若是邑外的趙無恤野戰失利,到那時候,被壓制已久的衛人很有可能乘機作亂,想再入城守衛都極其困難。

  所以,此戰非勝不可,否則,他們這一流亡勢力休矣!

  「來了!」就在這時,一直翹首眺望的封凜喊著一聲。

  張孟談聞言轉身,只瞧見遠處數里外塗道盡頭有幾點黑影,那是沿著塗道大搖大擺開過來的齊人戰車,之後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步卒。

  ……

  直到隔著兩里的距離與遠處的晉人徒然相遇,廩丘大夫烏亞旅都無法相信,對方竟然敢帶兵出邑與他野戰。

  從青山到甄邑一馬平川,從塗道過來根本沒有什麼可以設伏的地點,所以烏亞旅也沒在意,就讓一千五百人拉成了半里的縱隊緩緩行軍,甲士在前,輜重和攻城器械在後由徒卒或推或拉。

  直到對方距離自己只有兩里,烏亞旅這才發覺不對,他口中急促下達了命令:「速速讓全軍向前方集結,原地展開!」

  身後響起了雜亂的腳步和喊號聲,站在戰車上仔細粗略數了數對方的人數後,烏亞旅又放心了下來。晉人的確只有一旅之眾,半里外有十餘單騎一直在游弋觀察他們的行動,不時有人飛奔回去傳遞消息。

  烏亞旅指點著對面隱約可見的玄鳥旗,輕蔑地對一旁的手下們說道:「可笑,一旅之眾也敢來阻我,我的兵卒可都是見過陣仗的老兵,人人都有數次被徵發的經歷。兩月前的廩丘之役,還曾野戰擊敗了兩倍於己的魯師,緣何會怕他?彼輩要戰,正合我意!」

  他讓後方的徒卒留下輜重和攻城器械,迅速攜帶武器上前來列陣。

  「凡用兵之法,三軍之眾,必有分合之變,吾等分為常用的左中右三陣禦敵!」

  因為帶了甲士五百,徒卒一千,所以烏亞旅按照齊人的傳統,將軍隊均分為三個部分:十輛戰車和三百甲士,一百徒卒,一百弓手在中央,一百持盾甲士和三百武器裝備較差的徒卒,還有一百弓手分別位於兩翼。

  「敵方眾少,且位於敵國境內,沒有任何援助,雖然在外野戰,卻必然擔憂甄邑之內,群情驚懼之下,定然陣散而亂。一會結好了陣就直接推過去,擊敗彼輩後乘勢進攻城邑,定能一鼓而下!」

  列陣需要時間,半途遇敵後,雖然烏亞旅信心滿滿,但齊人徒卒還是有些慌亂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