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這麼一說,甄地的眾人不由得憂心起來,有句俗語怎麼說來著?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無恤拍著胸口保證道:「但,在我治下可以保證兵卒無犯汝等宗族、財物,人人各安其職。但若是諸位不配合,等到晉國大軍陸續抵達後,我就無法保全汝等,無法保證還未歸降的各鄉邑安全了……」

  這話名為替他們考慮,實則威脅意味十足。

  甄仲勛等人有些慌了,這的確不是鬧著玩的,他們在邑外也有不少產業,若是真讓過境的晉國大軍毀壞了,損失將不可計量。如今既然眼前的旅帥允諾懷柔而治,那交出族兵,積極配合他安撫民心也並無不可。

  於是眾人下拜道:「吾等願追隨君子驥尾,助君子安撫民心!」

  第273章 狐假虎威

  在和甄氏等達成協議後,趙無恤同意武卒暫時不進入甄氏里閭,但甄氏必須將族兵交出一半由武卒管轄,幫忙維持甄邑的秩序,安定民心。

  在甄氏和眾邑吏的幫忙下,邑中國人惶恐的心情平復下來了,到了第二天,街上漸漸有了些人影,日常的生活在慢慢恢復,只有街角牆垣上偶見的殷紅血跡訴說著易主過程中的小小殺戮。

  不過圓滑的甄仲勛卻也留了一個心眼,因為他讓人粗略估計了一下,發覺邑內的晉軍不超過七百,雖然號稱前鋒,但也實在是少了一點吧。

  然而第三天清晨,他卻又打消了這種懷疑,因為在天未亮時,又有數百兵卒從邑外浩浩蕩蕩地開了進來,戰鼓震天,旌旗招展。之後的第四天第五天亦然如此,前後湧入了近千人,儼然千軍萬馬源源不斷的架勢,這讓包括甄氏在內的所有衛國人都被占領者強大的實力所嚇倒,不敢有絲毫越軌行為。

  他們也積極幫助「溫縣君子」去招攬周邊的百戶小邑,其中有五個歸降,只剩下一個位於青山險隘的小邑仗著山高路險,表示拒絕。

  甄仲勛等人料想這位「溫縣旅帥」肯定會勃然大怒,發兵碾平那個守卒不過數十的小邑。但旅帥卻一副要「以德服人」的模樣,表示自己是仁義之師,要懷柔,向晉文公圍樊陽、中行穆子圍鼓、肥學習,徐徐圖之。

  其實趙無恤卻是有苦說不出,他們一群外來者,驟然占據了這衛國的千室之邑,邑內的青壯國人和衛卒、甄氏族兵加起來是占領軍的四五倍,全軍集中提防還來不及,哪裡還能為了一座鄙邑而胡亂分兵?

  那些看似湧進兵營的千餘晉軍,其實是他的虛張聲勢,為了一開始就給甄邑造成一種強烈的軍事威懾影響,每隔一天就命令兩卒人晚上悄悄溜出城邑,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蕩蕩開回來。

  他還讓歸降的鄉向甄邑輸送糧秣,保證倉稟充實,隨後便阻斷了邑內和邑外的聯繫。明面上宣布已經各發一卒兵去接管各鄉,實則派出去的人卻又繞了回來,充當從西邊開來的「晉國援軍」。

  趙無恤憑藉這一伎倆騙過了甄邑人的眼睛,順利壓迫他們乖乖合作,熬過了整整半旬時間。

  假象能暫時迷惑人,但終會被識破,此舉當然只能是權宜之計。

  邑寺中,趙無恤對張孟談講起了一個故事:「泰山腳下,有一頭老虎捕獵百獸為食,這天它捕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你不該吃我,天帝派我做百獸的首領,如果你吃掉我,就違背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老虎信以為真,於是就和狐狸同行,群獸果然紛紛逃跑,其實它們不是害怕狐狸,而是害怕狐狸身後的老虎!」

  張孟談頷首道:「正在進攻衛國的晉軍是虎,吾等則是一隻孤零零的流亡狐狸,現如今之所以能在甄邑呆下去,就是因為扯了虎皮來威嚇衛人。」

  無恤道:「沒錯,從衛康叔到如今,甄邑的國人已經當了整整五百年衛民,雖然偶有短暫的被占,卻並不長久。無論是民心還是氏族都還是把自己當衛人,我要取遠在濮陽的甄大夫孔氏而代之,光靠這麼一場孤零零的破城勝利是不成的,光靠現在的這點權謀和計策也是不成的。」

  張孟談皺眉望著濮水西岸魯衛交界的地圖道:「的確,靠著狐假虎威或許可以應付一時,但是這些小手段只能暫時糊弄一下眼前的局勢,卻終究決定不了甄邑的歸屬。我們若要真正在此處站穩腳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能想辦法一舉獲得合乎禮法的地位,再慢慢爭取氏族,贏得民心!」

  「對,不過最要緊的,是能拖到晉國大軍抵達,到時候大局可定,吾等的借勢之策也才能順利進行下去!剩下的幾天一切以求穩為主,不要小看國人的戰鬥力,若是激起了民憤,吾等也不好收拾局面。」

  趙無恤推開窗檐,看著西面的天空嘆了口氣:「不過這次攻衛,濮陽的衛軍卻格外頑強,竟然將已經渡河的晉軍又逼了回去……戰場之上,果然沒有什麼是能全部料定的,若是晉軍遲遲不來,吾等處境堪憂矣!」

  ……

  百里之外的大河邊上,與對岸濮陽數千衛軍對持的晉國中軍大營。

  有一支「晉軍」冒進到東邊甄地一帶,這消息在前日便傳遞到了中軍佐趙鞅的帳中,雖然趙鞅沒有知會知躒,但知躒卻已經明了,還知道這是趙氏庶子無恤幹的好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