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國在十多年前就被宋國欺凌得不成樣子,曹悼公前去宋國朝見,遭宋公禁錮而死。隨後曹國三世而亂,曹聲公、曹隱公、曹靖公連續弒兄弒叔,導致君位數易,這個小國就更加不堪了。

  更別說如今攤上了曹伯陽這個除了狩獵和斂財外啥都不管的活寶,國政更是半分起色都無。

  第二日狩獵結束,一行人沿著濟水拔營東行。

  雖然曹伯陽神經大條,敢放趙無恤全副武裝的七百來人過境,但曹國和宋國一樣,也是君權強勢,公室權威尚在。曹國的司馬帶著千餘名曹兵前後夾著趙武卒,警惕的目光從未離開他們半眼。

  無恤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一面吩咐眾人小心提防但不要反應過度起了誤會,一面對眾軍吏感慨道:「俗言道,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曹國雖小,且國君不肖,卻也有中邑十餘,人口三十萬,其間朝堂市坊、里閭鄉鄙間也有不少人才,吾等不能小覷。」

  眾人應諾,而在路上,趙無恤也接到了晉國三卿開始攻擊衛國邊邑的消息。

  他舉著趙鞅派人傳遞來的帛書對張孟談道:「晉、衛的戰幕已經拉開,我父稱到了六月上旬時,他們必定會渡過大河圍攻濮陽,吾等必須早日解決在曹國的事情進入衛境,好去與他相會!」

  趙無恤所謂「需要解決的事」,說起來卻讓人哭笑不得。

  曹國之封,最初的目的就是周公要防備殷遺民的宋國而安插的一枚棋子。因為歷史原因,兩國本來就相互視為敵人。再加上十多年前曹悼公被宋國囚禁致死一事,使得曹國極其仇宋,在國際關係上,只要宋國贊成的曹就反對,只要宋國反對的曹就贊成。

  於是當宋國還留在晉國同盟內時,曹國就派人前往齊侯杵臼的盟會上跪舔;到了宋國因為樂祁被拘押、遇刺一事,獨立於晉、齊之間時,曹國也結束了和齊國的親密往來,只和與宋是世仇的鄭國交往。

  所以,趙無恤讓子貢前往陶邑貨殖和建立落腳點時,就遭到了這麼一攤事:曹伯因為趙無恤是宋國樂氏之婿,還被宋公禮遇,就連帶把他一起恨上了,竟然將子貢等人嚴加看管在驛館裡,猶如囚禁。

  不過曹伯陽也聽過趙無恤在晉國時狩獵獲白麋的傳聞,又受了不知道哪個巫祝的胡亂掐算,覺得若是這個被逐的卿子入曹,定能把祥瑞之氣也一併帶來,助他夏苗時大獲。

  於是一個多月前,曹伯便讓子貢寫信,他也親自書於簡冊,鄭重告知無恤不要再呆在宋國,還是棄暗投明,入曹會獵於濟陰郊囿。

  如今趙無恤投其所好,又是陪他狩獵,又是贈送狩獵的新玩具單騎、馬鞍等,兩人的關係已經改善。至於貨殖之事,曹伯則笑呵呵地說等到了陶邑公宮中再商量不遲。

  然而趙無恤心知事情不會這麼輕易,因為子貢在信中敘述他在曹國遇到的阻礙,還不止來自曹伯陽。

  第264章 天下之中

  趙無恤一行人跟隨曹伯行駕到達陶邑後,他的爪牙兵卒們自然只能停留在外郭紮營,由曹國的行人署司儀負責接待,提供粟米、菜蔬等必須物品。

  而他則帶著張孟談、封凜、成摶、邢敖等人一起進了陶邑,到館驛與子貢見面。

  一行人寒暄之後,就又步行前去觀看天下聞名的陶市。

  當這時代整個東亞最大的商貿城市顯現在眼前時,縱然是見多識廣的趙無恤,也有些應接不暇。

  城中道路筆直,鋪著青石板,這裡不再分前朝後市,不再市坊分離,市肆遍布每一條街道,百貨陳雜,熙熙攘攘。身穿宋繡魯繒的富足商賈領著皂衣侍從招搖過市,討價還價的聲音喧囂其上,熱鬧程度遠超絳市、商丘北市。

  玄衣的市官「褚師」則帶著市掾吏巡視期間,收取百分之五的貿易稅。

  無恤發現,有些地方還是「百工居肆」,也就是前店後坊,身份自由的百工一邊生產手工製品如陶、酒等,一邊在前肆販賣。他一一踱步過去查看詢問價錢,只見貨物大多做工精良。

  已經到此兩個月的子貢為他們介紹道:「自古以來,江、淮、河、濟被稱為『四瀆』,陶邑處於四瀆所形成的河道交通網中央,陸路也四通八達。這裡南通宋、吳,北適燕、晉,東接齊、魯、泗上諸侯,西連鄭、周。時人讚嘆,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

  沒怎麼出過遠門的成摶、邢敖有些眼暈,直感嘆道:「今日一見,果不其然。」

  張孟談則左右觀望後說道:「市者,貨之准也,市者,可以知治亂,可以知多寡。今日來到陶市後,我才知道曹國的立國之基就在於此,也明白了為何歷代曹伯雖然不肖,但曹國卻能不亡的緣故。」

  市場是貨物供求的標準,由市場可以推知一個國家的治亂,而曹國,就是一個依靠陶邑的優越地理位置,憑藉商業立國的邦國。為了吸引商賈們在此交易貨殖,關稅定的很低,市稅也不算高,縱然如此,也可以為曹伯月入斗金。

  「陶邑的市分為早中晚三次:朝市,朝時而市,以各國商賈貿易為主;日市,日中而市,曹國公室和本地的各卿大夫氏族採購為主;夕市,日落而市,則是外郭的販夫販婦互易有無為主。現在正是朝市,可以看到各國商賈貨殖的物資。」

  春秋時代,商品經濟已經初步發展起來,貿易已經開始打破國界。齊桓公首霸,晉楚爭霸和談時,都把不封鎖商路作為其中一條盟約,而陶邑又將各國獨有的物產匯聚在一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