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趙無恤在下宮時,跟郵無正、王孫期學過車戰之法,自然清楚,這種「前銳後張,延斜而行」的「人」字形戰鬥隊列,可以充分發揮戰車之長,又避免戰車易受地形和障礙物限制的弱點。

  鱗次展開的隊形使每輛車其奔、其旋、其射都不會受到前車的阻擋,既能保證大量戰車的快速運動,又能使射界開闊,充分發揮弓箭和衝擊的威力。

  更難得的是,這三十輛車列陣時有條不紊,所以趙無恤感慨對面的指揮者的確是「善用攻車者」。

  「可惜,今天卻碰上了我,碰上了汝等,彼輩必敗無疑。」

  趙無恤沒有留在戰車上,他望著對面如鳥散雲聚的戰車陣列,讓邢敖駕車,載著趙廣德加入右翼的車隊。他自己則抱著弩弓,和有些膽怯的溫縣縣卒們站到了一排。

  「君子今日與汝等同在一列!同生共死!」

  無恤的加入引發了一陣騷動,伍井、蘇壽余等軍吏大聲呼喊了起來,頓時讓持弩的溫卒們氣勢一振。

  雖然溫卒素來以膽怯聞名,但很大程度上,還是被溫大夫趙羅害的,主將都能棄軍而逃,那他的手下們哪裡還有繼續作戰的勇氣?

  但當趙無恤親自持弩站到最前排後,溫卒們一時間受寵若驚,而且君子還說,他們是可以擊敗所向無敵的戰車鳥陣的!

  「趙氏君子乃是國君行人,下大夫,卻能和吾等低賤的徒卒共站一列,他尚且不怕死,吾等又何懼?」

  更何況,在溫卒弩兵們的身後,趙無恤還上了一道保險。

  高大的穆夏帶著成鄉親衛,冷漠地看著弩兵們的後背,大聲喝道:「有膽敢後退者,新軍法處置,立斬無赦!」

  在發現對面的三十輛戰車伴著鼓聲徐徐開動後,趙無恤大聲命令道:「樂氏甲兵,上前!」

  宋人性格堅韌固執,樂氏兵卒又是所有人里最仇恨范氏,也最為悲憤的人。仇恨則忘卻了死亡,悲憤則不懼怕敵人,陳定國領著樂氏甲士,聞言後立刻帶著他們踏步前行,從弩兵的空隙里穿過。

  站定後,甲士們半蹲在地,將盾豎在最前方,凝視對面戰車揚起的塵土,不動如山。

  他們的作用不在於阻擋戰車,而在於再次加強弩兵的膽氣——當你發現前面有人先於你承受死亡時,就不會那麼恐懼了。

  「眾弩手聽令,三列橫隊,全部上弦!」在樂氏之兵就位後,趙無恤大聲發令,隨即第一個低頭抽箭上弦。

  有騎兵斥候在,趙無恤的軍隊就如同比別人多了好幾里的視力,在數里外發現敵人時,弩機已經調整過,箭矢也背在各自的腰間,這數千支箭,還是韓氏的附贈。

  周圍陸續響起一陣吱吱呀呀的上弦聲,新鮮出爐的弩兵們這幾天只要一停歇,就會受到趙無恤的親自訓練,這簡單的操作,早已嫻熟無比。

  「余統領第一列,伍井統領第二列,蘇壽余統領第三列。隨後我將親自校射,吾箭不出,所有弩手皆不得發箭。發箭時和平日訓練一樣,三列橫隊,依次上弦,陸續射擊,不得有誤,違令者,戮於廟!」

  「唯!」眾人凜然應諾,蘇壽余本來就是卒長,而伍井也熟悉了分給他管轄的溫卒,他們都不折不扣地執行著趙無恤的命令。

  隨著鼓點變得密集,已經前進了四百步外的三十輛駟馬戎車開始加速,「人」字形隊列的頂端先靠近,左右翼在兩面展開。

  趙無恤舉起了木弩:「第一列,平舉弩,瞄準頭車,次列隨時準備上前!」

  戰場之上,三百步外,已經列開陣勢的范氏車陣開始衝鋒了!雖然只有三十輛戎車,但是在戰場上疾速跑起來,還是有著雷霆萬鈞的氣勢,雖未接觸,卻已經給了溫卒們不小的壓力。

  但,前排的樂氏甲士不動如山,後面的成鄉悍卒死死盯著他們的後背,若敢轉身,就是一個死字,所以溫卒們只是咽了咽口水,動了動足尖,卻不敢造次。

  趙無恤則看著對面車兵揚起的漫漫煙塵,還有高舉著戈矛,踏步前行的數百徒卒,心裡暗暗祈求這幾天訓練的「三段射」能夠奏效。

  春秋的弩和早期火繩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射程不夠遠,發射間隙長,在瞬息萬變的野外戰場上,往往淪為一次性武器。

  所以,趙無恤便靈機一動,和後世歐陸火繩槍、燧發槍時代的「三段擊」戰法一樣。他將弩兵先分三排,第一排射擊完後第二排射擊,第二排射擊時則第一排和第三排交換位置,到後方重新上弦。這樣循環往復,保證射出的箭矢不間斷,對敵人造成最大的威懾和殺傷。

  經過從州縣到這裡,一路上斷斷續續的訓練,溫卒們已經基本掌握了這種戰法,如今,只能祈求在實戰里不要出錯。

  要不是覺得溫卒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可靠,趙無恤又哪需要站到前排來?論指揮,交給穩重的伍井來也行,但趙無恤的存在,卻相當於給眾人刷了一個加持士氣的buff,只希望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們還能撐得住。

  ……

  作為雁行車陣「鍥子」的,是六輛車組成的前銳,一輛跟著一輛,相隔十步左右。范氏旅帥的戎車位於末尾,他迎著呼嘯的風,眯著眼觀察對面的情形。

  在發起衝鋒後,他便料定,對方的指揮者在他們開始衝擊後,會忙不迭地用右翼的十輛戎車前來阻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