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是一輛蒙著灰塵的四輪溫車,它造型獨特,當時就讓無恤驚為天人。這東西,和後世西歐的四輪馬車何其相似,但回到這時代後,他卻是從未在路上見過。

  趙無恤一問才知道,這是來自秦國的東西。

  數十年前,秦國公子緘與秦伯不和,便出奔晉國來做大夫。這位公子極其富有,傳說他出奔時,帶上了采邑里的全部家當:先是造舟於大河,將近千輛不同大小、形制各異的牛、馬車綿延十里。從秦都雍城到新絳,這些車輛來了以後又回去拉新的財物,來回八次才拉完。

  匹夫無罪,懷璧其責,這位離了祖國,失去了保護的富庶公子,在晉國最終變成了卿族們任意瓜分的魚腩。最後財物散盡,氏族不知所蹤,行人署也把這輛四輪溫車拉回了府庫,卻棄之不用。

  「世人不識千里馬啊!」趙無恤蔚然長嘆,然後就毫不客氣地當了一回伯樂。

  PS:四輪青銅馬車模型是秦文公大墓里出土的。

  第238章 大車檻檻

  趙無恤一見到古樸的四輪車就愛不釋手,馬上把它當做公差費拉回了下宮。

  但因為年代已久,很多零件和木構都朽壞了,所以只能讓匠人們拆卸以後仔細研究。結合後世零星記得的樣式,新做一種結實、安全、防震的四輪馬車。

  雖然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瓶頸,造價遠超預算。但在趙無恤不斷提點下,還有子貢這個常年乘車運貨的商賈建議下,王孫期,甚至是郵無正等玩車的行家裡手都參與進來後,這些問題被逐一解決。

  君子有命,匠人只得硬著頭皮不斷試驗,最終做出的東西差強人意。

  當然,這差強人意,是在眼光頗高的趙無恤看來。而在封凜眼中,面前這古樸大方,堅固耐用的大車,已經達到了天子才能乘坐的規格了。

  「美哉大車!」他不由得發出了一聲讚嘆。

  「穆天子西行時,所乘的八駿駕車,也不過如此吧!」

  他也是常年迎來送往的,自然知道路途之苦,雖然這輛四輪馬車還未完工,但任誰都能看得出,坐在這樣的車上,定然是種享受。

  輪人們製作出更粗壯也更強韌的車軸,選用硬木包青銅再包軟木。轂與輪輻也是軟硬木三層結構,硬木支撐軟木減震,車輪與車軸之間用耐磨的青銅作為結合。

  輿人們在車輿下加裝堅固的支撐架,以多層堅韌的皮索拴住上層的車廂,再用軟木和青銅虛支著車廂四壁。作為輔助支撐防止車廂在晃動中傾斜翻車,造出來的馬車可以乘坐四五個成年人,或拉載相等重量的貨物。

  「馬車前輪還有簡單的轉向裝置,車輿下也有輕微的減震,此物可費了不少心思和材料。」

  趙無恤略為得意地介紹,心裡也不由得感慨,這輛大車的花費,已經足夠製作五輛作戰用的戎車了,而且他還不是很滿意。

  四輪馬車對路況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這次旅途要經過的晉南地區比較平坦,人煙稠密,路也是修得比較好的官道。可繼續東行到達王屋山附近,就得犯愁了。

  王屋,想想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明白,絕不是什麼開闊平坦的地方,還有接下來的「羊腸道」,一聽這名字也知道不是什麼好路。

  無恤心裡暗暗想道:「其實,要是計僑學堂里的數科學生們能畫出精細的結構圖,再把青銅零件和車架換成優質的鐵,或者鋼,效果會更好。」

  但這已經超出了春秋時代科技和材料的極限,只有在數科學堂發展起來,以及冶鐵技術更進一步後,才能指望有所突破。

  為了讓樂祁一路上舒服些,也為了討好這幾日對他不冷不熱的樂靈子,趙無恤可算是煞費苦心了。

  不過,因為打的是公差名義,所以掏的是下宮的錢,出的是下宮的人力……雖然目前技術還不太成熟,但以後四輪馬車的用途會更多,價格會更便宜。

  在馬車做成後,離開新絳的日期也定下了,三天之後出發!

  而上一次趙鞅昏迷危機的最後餘波也悄然落幕。

  那個向外部通風報信的家臣被剝奪了大夫身份,戮於下宮市上,觀者如堵,一時間有異心的家臣人人膽寒。而心向仲信,叔齊的一票士大夫也統統被撤掉了職守,打發到邊遠小邑拓荒去了。

  眾家臣紛紛猜測,主君這是要對趙氏內部進行一場大清洗,待庶君子歸來後,便是一間打掃乾淨的屋子了!

  ……

  遙遠的東方,臨淄稷門外,正在舉行一場送別。

  「壯士此去,有九死而無一生,若是為了私憤而死,是為匹夫,為了齊國霸業而死,為君上而死,是為國士!」少年陳恆深衣廣袖,手持銅爵,前來為古冶子壯行。

  身材高大壯碩的古冶子將酒一飲而盡後,隨後便坐到了戎車後輿上,心裡卻依然想著陳氏君子在阻止自己自刎時,也說過類似的話。

  當時,一直默默旁觀田開疆、公孫接自殺的齊侯目光游移,微微頷首,同意了陳恆的建議。

  而未能完成「二桃殺三士」的老晏子,則暗暗長嘆一聲,看向陳恆的眼裡有激賞和無奈。

  「陳氏又多了一個舉世之材,陳無宇,陳乞,司馬穰苴,孫武,再加上陳恆,為何這一族人才輩出?」

  「鳳皇於蜚,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當年懿仲大夫的占卜,是真的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