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直到狐偃之子,狐射姑時,狐氏卻遭遇了巨大的打擊。

  狐射姑在父親狐偃死後,擔任中軍佐,排位在連卿都不是的趙盾之上,是呼聲最高的執政人選之一。然而,趙氏之黨,太傅陽處父卻勸說晉襄公,卓拔趙盾,讓他練級跳,成了中軍將,於是便埋下了狐氏與趙氏的仇怨。

  之後,兩家的矛盾在立國君一事上爆發了。

  晉文公死時,按照晉國在獻公時留下的「國內無公族,群公子非太子者,不得留於國內」的法令,將公子雍、公子樂、公子黑臀分別派到秦國、陳國、周王室做大夫。

  到了晉襄公臨終時,將太子夷皋託付給執政趙盾,但趙盾後來又覺得夷皋年幼,決定從秦國迎回公子雍繼位(後來又改了主意,立夷皋為晉靈公)。

  狐射姑為了和趙盾爭權,也派人從陳國接回公子樂,想讓後者繼位,但趙盾預先派人將公子樂截殺於半道上。

  聞訊後,狐射姑大怒,作為報復,派族人刺殺使自己失去正卿之位的陽處父。不久,趙盾已經處理好了國內各勢力,於是便追究陽處父被殺之事,將狐氏族人正法,而狐射姑不敵,也只能出奔赤狄潞國。

  原本在晉獻公征服狐戎後,狐氏一族便由戎狄入華,現如今又由華入戎狄,可謂是大起大落。

  如今距離狐射姑出奔赤狄潞國,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狐氏在戎狄之地繁衍生息。

  中行林父與狐姑射關係不錯,還曾一度提出要迎接狐射姑歸國。所以,他任中軍將時,兵鋒所至,滅赤狄潞國後,對狐氏後人還算優待。

  而狐氏自覺不容於晉國,也一直往邊緣戎狄之地奔逃。直到連鼓、肥、無終等國也被號稱戎狄克星的中行吳攻破後,才發現已經無處可去,狐嬰索性帶著百餘部族民眾,想投靠與自己祖先有舊的中行氏。

  然而如今的中行氏已經變得十分勢利的實際,早就不是中行林父那個老好人的風格了,所以狐嬰也被「物盡其用」。他的母親和妻兒被扣押,他則帶著青壯族人,被安置在呂梁山中,發揮他們知曉戎狄語言,還有擅長山地作戰的特點,幫助中行氏招攬山中華戎混雜的群盜,作為一個隱藏的力量。

  這就是狐嬰的過去。

  「成鄉,趙氏,正巧,百年之前,我的祖先正是被趙氏的『夏日之陽』所驅逐,如此一來,也算是為先祖報仇了!」

  沒過一會,狐嬰的話得到了應驗,一些商賈打扮的人,運送著大車大車糧食:炒熟後裝在竹筐里的粟米,還有可口的漿水,前來犒勞群盜。

  狐嬰知道,他們是中行氏的盟友,范氏家臣打扮的。等群盜們吃飽喝足後,就要整合隊伍,跟著這些人沿著人跡罕至的小路穿過中行氏領地,在半道上接收武器和甲冑,入夜後到達成鄉,發動突襲!

  帶頭的「商賈」對狐嬰交待完了這些後,朝身後一比手,喊了一個少年過來,介紹道:「這就是今日要為你們帶路的嚮導,也算范氏的小家臣,他身手不錯,對周圍路況極為熟悉。」

  狐嬰見這少年十二三歲年紀,卻已經紮上了圓圓的髮髻,濃眉大眼,臂膀厚實,日定能成長為一個高大的虎賁猛士。於是他在濃須後勉強露出了一個笑容:「不知道應當如何稱呼?」

  少年方才一直在側臉看那些衣衫襤褸,頭髮蓬亂,用髒兮兮的手直接捧著食物狼吞虎咽的群盜。他濃眉緊皺,似乎有些不屑於與之為伍。

  這讓狐嬰覺得,這少年雖小,可身上,卻有華夏士人那種特有的傲氣,可不太好相處。

  聞聲後,少年抬頭看了狐嬰一眼,張口簡單扼要地回答道:「在下,豫讓!」

  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

  夏曆九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傍晚時分,一隊人在從下宮通往成鄉的道路上加速走著。一輛駟馬戎車在前,十餘單騎扈從在左右,其餘步行者的腳步也邁得很急。

  這正是趙無恤一行,他本來打算清晨雞鳴後就出發,但期間,又有一些關於其餘卿族和小宗的動向的情報傳來,需要他參與公議。所以耽擱到了午後,才離開城邑。

  目前趙鞅情況良好,醫扁鵲和樂靈子說,是處於將醒未醒的狀態,也許明日趙無恤歸來後,就能見證他的復甦。

  而下宮和新絳周邊的局勢雖然微妙,但根據傅叟安排的細作回報,范、中行氏的家兵未曾有千人以上的大規模調動。在得知了趙鞅的具體情況後,韓氏的小動作也停了下來,畢竟趙韓同盟的穩固才是最主要的,據說這裡面,還有韓虎勸諫的功勞。

  至於魏氏、知氏,得到消息稍晚,等他們做出反應,趙鞅或許已經醒來。

  但趙無恤還是隱隱有種不安全感,要知道,范鞅現在可是在朝歌,八成已經得知了趙鞅「或死」的消息,甚至已經傳回了指示。他若是冒險行動,拿出數十年前坑害欒氏時的果斷來,率軍攻擊趙氏,也就在這幾天裡了,不可不防。

  所以,不回成鄉安排一通,無恤就覺得不放心。

  這次回成鄉,趙無恤只打算停留一夜,視察一下道路,安排完防務和隨時跑路轉移的準備後,明日一早就趕往下宮。雖然如此,他卻依然保持了一貫的小心謹慎:王孫期駕駛著駟馬駕轅的戎車,車側有兩伍挎著馬弓和箭壺的輕騎士扈從,由虞喜帶領。

  其餘輕騎士,趙無恤安排他們由甲季統轄,留在下宮,一來保護季嬴、樂靈子,二來若是有什麼緊要的事情,也好來回報信。而絳市裡的子貢處,則是虞駢帶人護著,萬一晉國大亂,無恤也不希望子貢有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