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直到這時,在向董安於行過禮後,便轉身繼續專心致志地服侍趙鞅,手持蒲扇輕搖,為他驅趕零星蚊蟲的趙無恤,卻才從地板上站起身來。

  他打斷了尹鐸的話:「尹家宰且慢,既然董子已至,小子還有一句話要說。」

  在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後,趙無恤朗聲說道:「父親昏厥前,還對伯兄和小子留下了一句囑咐,事關重大,敢請在場諸位大夫們做個見證!」

  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

  趙無恤對眾人說道:「父親昏厥前,對伯兄和小子留下了一句囑咐,還請在場諸位大夫們做個見證!」

  這句話讓在場眾人一怔。

  「主君有囑咐,為何庶君子方才不說?」傅叟心中暗道。

  「囑咐?難道說,是世子之位歸屬的遺命?」尹鐸則暗自咋舌。

  無論是董安於,還是尹、傅兩位大夫,對趙無恤一面是欣賞和可惜,但又決不能在這個敏感緊張的時刻讓他馬上繼承家業。那樣可保不準會發生什麼異動,也許,就是范、中行進攻,韓氏強要伯魯繼位或分宗,而與趙無恤有怨的邯鄲氏也可能反出趙氏宗族之內,仲信、叔齊也不會心腹。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子這一年來,樹敵實在是有點多。

  但若是主君昏厥前選擇了庶君子為世子人選,那樣的話,眾家臣哪怕知道這有多麼不妥,也只能服從,然後承受後果。

  趙無恤倒是想這麼說,可惜當時還有伯魯在場,伯魯雖然謙和溫潤,但在這種事情上,也不可能一味相讓,更不會眼巴巴地坐看趙無恤說謊。

  就在眾人心思百轉之際,趙無恤卻主動走了過來,執伯魯之手,誠懇地說道:「伯兄,父親是不是說過,要讓吾等一如詩中所唱的,如今之人,莫如兄弟麼?他要你我二人兄弟同心,將趙氏捏成一個拳頭?」

  伯魯值此大變,一度六神無主,直到此時還有點沒緩過來。他一聽無恤此言,心想這的確是父親拉著他們兩人的手,專門囑咐過的,便連連點頭道:「然也,然也。」

  趙無恤又拉著伯魯,朝董安於一拜道:「所以,父親還留下了囑咐,一切由董子,還有我兄弟二人主持大局,伯兄你說,是也不是?」

  「不好!」尹鐸還有些茫然,但有急智的傅叟已經猜到了趙無恤的打算,心裡暗道不妙,卻又沒辦法阻止。

  董安於則瞳孔微縮,盯著趙無恤,還有伯魯看。

  伯魯也是有些糊塗了,趙鞅倒地復甦時,無恤離的更近,而他較遠,說的那句話,他只記得有董安兩字,至於有無自己兄弟……既然父親說過要他們兄弟同心,應該是有的吧。

  他便答道:「的確如此。」

  在伯魯糊裡糊塗地將趙鞅前後兩句話合一起思考後,他佐證了趙無恤的說法。

  大事已畢!趙無恤和張孟談如此想。

  大事不好!尹鐸,傅叟如此想。

  在一些暗示性的話語下,木訥的伯魯終於還是順著無恤和張孟談的計劃,走進了圈套中。其實即便他否認,趙無恤也會一口咬定,因為趙鞅的那句話語焉不詳,而且是對他說的,只有他才有發言權。

  只要有董安於認可這個結果,就能把無恤推到和伯魯相同的地位上。

  至於董安於的態度……

  原本他作為晉陽大夫,趙氏內資格最老的家臣,他是當仁不讓的主政者。但名義上的家宰卻是尹鐸,這樣一來,以誰為主就有些尷尬了,但趙無恤最一句話,就給了董安於凌駕眾人之上的合法名義。

  何況,方才和張孟談的交流,還有對趙無恤的細細觀察,也讓董安於改變了主意。

  所以董安於撫須道:「主君頗有深謀,亦有遠慮,既然如此,以後家臣公議,老夫就不再謙讓,要暫時代主君主持家政,侍奉兩位君子了,眾位大夫,可有異議?」

  尹鐸、傅叟先是暗道嫡君子被庶君子玩弄於股掌之中,隨後細細思索,卻發覺這一做法其實也比較穩妥,還不算太差。

  當然,是在主君還有復甦希望的前提下。

  至此,張孟談長出了一口氣,無恤心裡的石頭也終於落地了。

  這就是張孟談提出的「上策」,分兩個部分,首先是在趙無恤的指點下,張孟談主動出面,在董安於的必經之路上攔住他。以張孟談善於識人和言辭的特長,一口氣摸清董安於的打算,以及對趙無恤的態度。然後,不需要徹底說服,只需要在他心裡埋下一顆猶豫的種子。

  而另一方面,就得依靠趙無恤的「表演」了。

  其實也不僅僅是表演,趙無恤心中,受季嬴感染,其實還是有一些真情流露的。

  此策說險也險,趙鞅現在的性命就好比重達千鈞的銅鼎上,只懸著一根頭髮絲。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樂靈子能夠為他續命,還有那神秘的名醫秦越人早日來到下宮!

  說穩也穩,這是張孟談在分析了下宮的局勢後採取的穩妥之策,不用樹敵,照顧了各方的利益和情緒,先來一個平穩的過渡,不會引起太大牴觸。趙鞅若是能轉醒,則無恤的表現將贏得孝悌和幹練的名聲,在趙鞅和眾家臣心目中的分量將加重,甚至一舉拿下世子之位。

  若是趙鞅有何不測,這一計策又讓無恤站到了和伯魯等同的位置上,即便得不到宗主之位,卻也可以分到趙鞅遺產里較為豐厚的一份,取得更大的話語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