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最為普遍的硬通貨,其實還是糧食,尤其是粟米,一直為交易媒介和標準。各卿族給官吏發放俸祿,其實也就是發粟米,王孫期、計吏僑當年在下宮時,一年能有四五百石粟米的俸祿。

  這也是趙無恤目前最急需的東西。一來,歷年上計,最重要的就是粟米有無增產;其次,他還要讓成鄉的兩百兵卒都能吃飽,吃好!

  除了粟米外,他這裡還需要大批的牛馬,以及銅錫木材等原料。

  在談妥相關事宜後,倆人又尋來鄉三老成巫,在社廟歃血為盟。立下了「爾為貨殖,我為東主,爾不叛我,我無強賈」的誓言,並商定了分成的比例。

  負責提供原料、進行製作貨物的趙無恤占了九成,只負責運輸銷售的子貢商隊則有一成,日後視情況再行調整。

  事了後,子貢揣在懷裡的那些夫子言論著述,卻遲遲沒有取出獻予趙無恤,仿佛在遲疑著什麼。

  良久後,他蔚然而嘆道:「我觀乎君子領邑,發覺君子對食物特別上心,若是和我的夫子相識,定會相見而恨晚啊……」

  趙無恤好奇了起來:「此話何意?」

  子貢微微一笑:「夫子也是個對食物滋味特別講究之人,自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割不正,不食;無醬,則不食……待我回魯國時,定要為夫子帶去一些成鄉的美食。」

  「原來如此。」

  趙無恤應了一聲,看著成邑民眾忙碌收工歸來的田園晚景,與子貢並肩站立。

  他心中默默念叨道:「看來,孔子也是個大吃貨啊……」

  ……

  時間慢慢到了五月初,一股風潮在下宮周邊席捲開來。

  下宮有邑市,比成邑的鄉市大,較新絳七市又小。是周邊十餘個小邑的交易中心,每月逢三、六、九開市。

  先是一位手持趙氏免稅符節的衛人行商來到了市上,他還執有計吏僑的親筆簡冊。

  下宮的市小吏們過目之後,頓時瞭然,知道此人是有庶君子趙無恤背景的,於是就為他安排了一個上好的位置。

  眾人也好奇那商人從半年前還窮鄉僻壤的成邑帶來了何等貨物。結果那些葛麻袋子打開後,他們一看,可了不得。

  那細膩如河沙,黃白如雲雪的麥粉,頓時引發了一陣轟動。

  ……

  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

  ……

  眾人紛紛議論道:「這得讓多少隸臣妾執棒、槌舂搗,再用葛布細篩,才能得出如此精細的麥粉!」

  感嘆歸感嘆,眾人好奇之下,湊上去問了問,被告知價錢後,頓時勃然大怒。

  「一斗換三石粟米!?」

  「汝為何不去府庫里搶!」

  「這東西真能吃麼?」

  子貢雖然受夫子影響,自稱言義而少言利,不取不義之利。但他商人天性所在,對於討價還價極其在行,此刻只是保持著儒雅的微笑,根本不為所動。

  等眾人口乾舌燥時,他才緩緩說道:「此物除了我這攤位外,諸位還曾在何處見過,天下獨此一家!一旦錯過,悔之晚矣!」

  這就是趙無恤形容的「奇貨可居」了,而用子貢的話來說,賣三石都已經算良心價了。

  子貢待周圍嗡嗡的議論聲稍歇後,又繼續道:「這裡還有麥粉製成的烤餅等物,各位自行品嘗,願買者買,絕不強賈。若是一次購買超過一石,在下還會附贈一塊簡牘,上面寫有粉食的十餘種做法。」

  這自然也是子貢的主意,趙無恤不由得感慨,在商言商,他能成為一代巨賈,果然是有幾分商業頭腦的。

  此時,眾人已經將攤位圍了里三圈外三圈。在子貢的隨從端上早已準備好的食物後,他們各自掰了一塊白面烤餅,或麥黃色的「饅頭」,小心翼翼地放進口中細細咀嚼,眼睛頓時都亮了。

  「善!大善!」

  「勝卻麥飯藿餅無數倍!」

  「何止,不周之粟,陽山之裸,皆不如也!」

  他們讚不絕口,但仍然在和子貢討價還價,想壓一壓。

  「這黃色麥粉與淡白麥粉做出的食物,區別也不是很大,為何差價多達兩石?」

  一旁的人也跟著起鬨。

  子貢應對嫻熟,他笑著說道:「大夏之白鹽,做成虎形供奉國君、卿大夫,其價錢是普通青鹽的十倍,物以稀為貴,更難得到的白麥粉比黃麥粉貴些,有何好奇怪的?」

  眾人頓時啞口無言,而且,還有人根本不在乎這毫釐之爭,沒多會,人群便從外面被推攮開來。

  一些個士大夫家的絳衣皂吏擠了進來,紛紛出手向子貢購買麥粉,其中幾人,一次性就購了一石。而他們身後,有十多輛牛車,拉著百餘石陳年的粟麥,或者由馬匹馱著鮮艷的布匹。

  原來,這還是臨行前,子貢想出的主意。他在雞鳴後,就以趙氏庶君子之賈的名義,差人將一些麵食和半斗有餘的麥粉,送至隸屬於趙氏的士大夫們府邸中,作為禮物。

  那些貴族在朝食時一嘗,食髓知味,又聽說還有更多的麥粉提供,便立刻派人前來搶購。

  已經沒人再講價了,再不搶,就是有價無市。於是,到傍晚時分,子貢就將攜帶的四十多石麥粉拋售一空。

  等陸續趕來的買家失望地散盡後,子貢回頭看了看,身後已經多出了十多匹上好的布料,以及千石糧食!雖然子貢只有一成的分成,但也有百石糧食,數匹布帛。




章節目錄